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根据《平成夫妇茶碗》《媳妇的烦恼》《东京爱情故事》《不结婚》日剧中体现的日本女性婚姻观,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战后至今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文章指出,战后至今,日本传统的婚姻观逐渐瓦解,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向自由恋爱、晚婚、不结婚方向发展。同时,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对日本经济、社会等也产生了很大影响。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后,日本女性的婚姻观有所转变。文章对"东日本大震灾"之后日本女性的变化进行合理预测: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的观念将有所动摇,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日本学者石田一良的观点,分为原始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战国——江户时代、明治以后,这七个阶段。日本文化的特点依时代不同,而具有巨大差异。在日本民族文化史的发展道路上,宗教从最初开始一直就发挥了巨大作用。研究日本民族文化史,就必须研究存在于日本的宗教的发展史。就神道、佛教、儒教在日本民族文化史上的位置,做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日本动漫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当然也包括中国人)开始学习日语。究其缘由,或是为了看懂动漫的内容,或是通过日本动漫了解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日本的风土人情、社会状况,亦或是是要更多的了解日本的文化发展、历史及日本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日本动漫在全球范围的兴起激发了更多的人学习日语。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日本民族饮食结构的杂食性,饮食方式的艺术性,对健康理念的独到之处,及崇尚自然的环保意识,构成了日本独特的饮食文化。日本的清酒、料理及食物的制作、调味技艺,均有独到之处,本文从日本饮食的生鲜特色、制作考究及用歺礼仪等方面研究日本饮食文化,从而研究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民族认知特点及民族文化,揭示日本民族追求精致完美及节俭、内敛的民族传统。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源于中国,传入日本后形成日本茶道,而如今茶文化却能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文化符号而存在,并被诸多国家所认同。笔者试图围绕日本茶道特点这一核心,从"和、敬、清、寂"在日本茶道中之再现,分析日本茶道文化精神,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茶道文化的精华所在,以便促进中日两国茶道文化的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强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的快速发展。本文从日本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归纳出日本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借鉴日本爱国主义教育精华,结合我国实际,探讨出对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就是近邻,长久以来,我国对日本的各项研究中,日本文学和文化方面的研究是很有造诣的。80年代初,一大批中国的"日本通"通过各个方面的渠道了解日本的文学和文化,包括电影、书籍和科技等方面,中国全面了解日本文化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的几年,大批的中国留学生选择日本去留学,而且在选择学习方向上多偏重于日本文学和文化研究,通过他们的描述,把一个真实的日本呈现给中国大众。文学和文化的研究使得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理解,架设了一座经得起风吹浪打的桥梁。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文学的研究者及其研究成果,并详细阐述了如何以文化为背景研究日本文学。  相似文献   

8.
日本近代报业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接受西方文明开化的产物。如果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印刷术和造纸业取得的进步为日本报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的话,那么西方思潮的涌入则像催化剂般加速了日本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明治时代日本近代报业的发展经历了报业的诞生初期、政论性报纸、政党性报纸和小报的发展阶段。日本该时期报业的发展对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报业的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今日本的四大报纸中,大多都是从明治时代的报纸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尹平 《现代妇女》2014,(3):202-203
日本茶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日本茶人通过潜心学习研究,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茶道文化,并且通过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人们。通过对日本茶道起源、发展的研究,探讨日本茶道中的文化内涵,进而展示了已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瑰宝的茶道中"和、敬、清、寂"的精神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为资源匮乏、土地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在世界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日益腾飞,传统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给日本经济的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发展文化产业是形势所趋,也是明智之举。文化产业在日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日本国重要产业支柱之一,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经济收益。日本以经开始从一个科技强国走向了文化产业强国。但是,日本将来是否坚持加大文化产业力度仍然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面对未来世界各国多元文化崛起的冲击,日本应该如何保持竞争优势,仍然是日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日本文化产业竞争力及其发展前景展开讨论,探析日本文化之路,给我国未来文化发展之路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下悠悠五千年,其中儒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元5世纪中国儒学东渡日本,在日本经历了初入、成长、鼎盛和衰落四个时期。在每一个时期,中国儒学都对日本的政治、哲学、文学、法律、宗教和艺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日本各方面的发展。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播与发展,日本儒学汲取了中国儒学的精华,剔除了中国儒学的糟粕,并且不断地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日本儒学。  相似文献   

12.
和田通 《老年世界》2014,(13):18-18
经济高度增长以后,传统的家族制度、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似乎都在渐行渐远。现在的日本早已不是“一亿中流”,而是往“下流社会”走了现在日本有一个流行词——“无缘社会”,指日本人现在跟家族、朋友、社会缺乏联络,感觉“外界跟我没什么关系”的状态。很多住在日本的中国人跟我说,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很完善,希望退休以后住在日本。确实,跟中国比起来,日本有运行多年的医疗保险和养老金制度,但中国人也应该知道,这个制度并非运行完美,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单有养老金并不能保证晚年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日本のあいまい文化と日本語のぼかし表現は相互補完の関係である。本文では、日本語のぼかし表現の効用、そして日本文化との相互関係を探ってみたいと思う。  相似文献   

14.
老唤 《中外书摘》2000,(3):54-56
本文作者是长期生活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剖析日本文化中一个独特而又不常为人或不屑为人提及的现象——大众化的嫖,揭露和批判了日本社会的阴暗面,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日本。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旅游,除了气候舒适、环境整洁、风景宜人,还有一点让人很愉快的是,日本四处无乞丐。据一位留学日本的友人说,他曾为此请教先生,日本为什么没有乞丐?那位先生斟酌良久,给出一个解释日本人有强烈的羞耻心。这就是说,日本国民是“知耻之民”,不工作尽管也能生存,但那样活着,他们会感到羞耻,羞耻心不允许他们不工作。作为外国人,旁观日本社会,的确处处能感到日本人这种“知耻”的根性。比如2000年神  相似文献   

16.
禅宗创立于中国,成长在日本,对日本民族的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禅到日本禅的演变,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和延伸。日本是世界上拥有庭院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以日本特色的庭院为例,探求日本庭院渗透的禅意识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性格的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把握日本民族的部分特性,并加深对日本民族今昔行为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受传统日本家庭观的影响,日本女性往往在结婚后就扮演起全职太太的家庭角色,她们依靠男性的工资收入来生存,故提出了"三高"的择偶观,即"高学历"、"高收入"与"高身材"。而受到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巨大冲击,大量的中年男性失业,也导致了日本女性择偶观的改变,她们由原来的"三高"转变为了"三低"的标准,即"低姿态"、"低依赖"与"低风险"。从日本女性择偶观的嬗变可以看出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前后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8.
东方红,太阳起,亚洲出了个孔夫子,他为人民搞教育,呼尔嗨哟,他是百姓的好老师。东方亮,儒教旺,他为日本指富强,呼尔嗨哟,救星孔子放光芒。晶星点评(147)上面这首通俗易懂的白话诗,是作者孔健在他一篇文章《孔子是日本民族崛起的引路人》中所展示的。他说:孔教儒学是日本人安身立命、走向繁荣的发动机。孔子对日本的影响比任何一种传统、宗教、哲学对日本的影响都大。为了学习孔子  相似文献   

19.
小林多喜二是日本文学史上了不起的作家、小说家,同时也是日本无产阶级伟大战士,他开创了日本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繁荣昌盛的时代。作为日本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代表,他的成长和创作与日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融为一体。本文主要通过其两部代表作《蟹工船》与《党生活者》来分析小林多喜二的无产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2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巩固殖民统治,增强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实现对中国领土的永久占领,日本文人在军部的授意下,表现出积极配合的姿态,开始诱惑、煽动日本国民远征中国大陆,移居中国东北,开拓日本在"满洲国"的疆土,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中国战场的物资供给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