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立增 《广西社会科学》2006,(3):120-121,124
王昌龄的《出塞》是在提炼概括和因袭套用前人边塞乐府诗的基础上写成的。诗人通过巧妙地组织和整合,使原有语汇和意象得到升华,表现出前人诗歌未曾出现过的安边理想。  相似文献   

2.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字句考吴宗海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第一首腾芳众口,但在字句方面有异文,现就所见小考如下,以求是正。一、诗题。此诗《唐人选唐诗(十种)》未见,宋李《文苑英华》卷三一二作《芙蓉楼送辛渐长》,选第二首。以后的选本如王安石《唐百家诗选》...  相似文献   

3.
4.
公元458年宋大明二年,释慧深为寻找日出之处的乐土而航海东渡,历尽艰辛,到达美洲大陆.本文拟就慧深赴美洲大陆的路线作一考察,就教于学林同道. 关于慧深一行飘海到美洲大陆的路线.房仲甫先生在殷人东渡去美洲的路线选择时提到只有北太洋盛行西风,是十分正确的;美国人莫里森也提出北太洋盛行西风,而南太洋则盛行东风之说.慧深是从南方出海,可能是从福建厦门出发,经金门、马祖岛及彭湖列岛先到台湾,以后可能也是依着殷人经行路线:“趁黑潮海流,北经琉球,沿日本列岛之东北,”而来到北美洲的.至于慧深最先  相似文献   

5.
1896年2月10日,光绪帝授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赴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并前往英、法、德、美等国联络邦交。李鸿章的出使,是清政府位望如此之隆的重臣的第一次出访。当时在中国攘夺甚烈的列强,对李鸿章此行十分重视,都想把他首先抢到手。因此,李鸿章的出使路线,不仅是一个所经地点和访问次序问题,而且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含义和政治后果,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台湾学者李宗侗在所著《光绪中俄密约之交涉与签订》一文中写道,李鸿章在出使途中,于“三月初十日公历4月22日抵马赛,俄派王爵吴克德托密斯乌…  相似文献   

6.
吐蕃入滇路线及时间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蕃势力南下入滇是其东向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具有地区性的特点。吐蕃入滇用兵路线是循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河流南下,进入滇西北的时间当在7世纪50年代初或稍前。  相似文献   

7.
王昌龄的诗歌与诗论在唐诗中具有早、全、新的特点。所谓“早”即王昌龄的诗歌创作在开元 2 2年前 ,已名满天下 ,成为唐音的先导。所谓“全” ,即王昌龄的诗歌题材多样 ,体裁全面 ,结构新颖 ,体现了丰富性、全面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所谓“新” ,即王昌龄的诗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要求和创造革新 ,并在《诗格》中提出了“情景理相兼”、“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抒发真情实感”的创作理论 ,从而对传承初唐与盛唐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奠定了王昌龄在唐诗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太平军上海之战是太平天国后期军事史上的一大战役。不少论者对此已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然而,太平军进军的主要路线(包括清方及英法联军等反扑的主要路线)究竟怎样,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该战役前后持续的时间约二年有余;战场的范围又遍及上海邻近各厅、县的城镇和乡村;战事纷繁,时进时退,时断时续;又加上资料星散,以至迄今尚鲜有系统、详细的考查,并形诸于文字者。笔者曾有幸参加《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工作,对此段历史有所涉猎。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点尝试,以求教于史学界前辈及同人。  相似文献   

9.
爰釿两考     
爰、釿、两都是我国古代重量名称,多用它们作为金属货币——包括黄金的称量单位。今天。除了两的重量已明白外,爰、(金斤)及三者相互的关系,还不清楚。本文就个人贫乏见闻,结合实物与文献对爰、(金斤)、两试分别作如下考证: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安排文章结构、布局谋篇的方法和艺术,章法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王昌龄在前人章法理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诗歌创作实践,将诗歌篇体分为"头""肚""尾"三部分,并对各个细部的写作方式作了深入探讨,其中有不少精辟见解对后世诗论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的七绝一体所达到的艺术造诣,能与李白媲美,而有李白所不及者。胡应麟说:江宁七绝“皆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弦,一唱三叹。”沈德潜也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也。”他们都把王昌龄七绝的魅力归之于他的深婉含蓄的风格,这是不错的。不过他们说得太抽象,甚至有点神秘,叫人难以捉摸。本文打算对王昌龄七绝的艺术特征及其形成作点抉微探幽的工作,以便于更好地继承这份闪光  相似文献   

12.
在元丰四、五年的宋夏战争(即灵州和永乐两役)中,宋军的死者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对宋代军事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些史学论著,特别是战争史专著,在谈到灵州和永乐两役宋军死者人数的时候,引用《宋史·夏国传》和《续通鉴》的记载,说:“死者六十万人”,或说“灵州之战,宋军先后损失至四十万人”。殊不知这些巨大数字很不可靠,误差甚大。 今考《宋会要辑稿· 兵》(以下简称《会要·兵》)八之二八云:“永乐城陷,徐禧、李稷、李舜举并汉蕃官二百三十人、兵万二千三百余人皆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三三○“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戊申”条的记载亦相同。据此,永乐城失陷时,宋军战死的官兵为一万二千五百余人。再考司马光《涑水记闻》(以下简称《记闻》)卷十四,得知:最初,参加保卫永乐的宋军共有“四万”,全部集中于城内。在该城失陷前,宋夏双方进行了城外战。当夏军攻城时,徐禧命曲珍率领城中部分士兵出城御敌,战斗激烈,宋军“偏裨死者数人,士卒死及弃甲南走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逝世17周年,诞辰100周年.大家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他,缅怀他光辉的一生和丰功伟绩.人们不仅现在要这样做,将来还会这样做.这是因为毛泽东同志无论在当代中国历史上,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都是永远不能动摇的.现在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毛泽东逝世后所形成的历史空白,已经被邓小平同志所填补.毛泽东、邓小平的名字已经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今天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此本文拟就毛泽东、邓小平两代伟人的历史贡献及其相互关系谈些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徐铉恬淡寡欲,性格宽厚,却历尽宦海沉浮,一生中有三次贬官经历。南唐中主时两次被贬,保大七年贬泰州,保大十一年流舒州。在垂暮之年被宋太宗贬往邠州,一年之后病逝于贬所。  相似文献   

15.
三国两晋时期,政权割据更替,战事发生频繁,统治者更重视武力,史籍讲武记载渐多。考索文献、援引事件发现,此期讲武仍属形成发展中。讲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显耀朝廷威武之典礼仪式,一为练兵备战之实际训练。朝廷之讲武礼,虽粗具章法程序,然因时兴废,未成国家常典。练兵备战之讲武,既非国家礼仪,则其举行随需而定,不限古法。  相似文献   

16.
一白居易在《养竹记》中说。“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这是白居易在长安租赁住宅的开始。当时,白居易是只身住在长安,而且校书郎的俸钱较少,每月只有一万六千钱,无力租赁高宅大院,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芸阁官微不救贫。”看来关相国的这个“东亭”,也不算小,当时有“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而且是“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沽。”  相似文献   

17.
18.
天京内讧之后,翼王石达开兴师靖难,从覆亡的边缘挽救了太平天国革命事业,受到全体军民的拥护。但是天王洪秀全出于私心,对他猜忌,迫害,把他逼走。 公元1857年5月底,石达开决定离京远征。他率领部下数千人由天京南门外雨花台出发,于6月16日到达安庆。在安庆驻扎三月,组成了数万人的远征大军,然后南授江西,从此远征不返。  相似文献   

19.
盛唐诗人王昌龄两次被贬都与湖湘有关,在湖湘贬谪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与贬谪有关的诗歌.这些诗歌主要分为送别、纪行(游)抒怀、访僧问道等三种类型,它们在艺术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注重立意,力求立意新颖;第二,善于选择一些独特的意象构成含蕴深刻的意象群来表情达意;第三,善于将抒情主人公--诗人自我的形象融入诗歌意象刻画之中;第四,追求格调的高昂,始终体现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20.
李白与王昌龄均属唐代诗坛名家,尤其是他们的七言绝句,历朝的论者们均给予很高的评价。可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很少有人对他们之间的交游进行过详细的探讨。笔者欲就读书之所得,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期引起对他们交游的重视,并借以向学术界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