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态语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不仅是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有时甚至是必要的、惟一的、最佳的表达手段。体态语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语言的一部分.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关系密切。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的体态语各有特色,为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歧义,体态语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从民族心理、日常生活、审美现点、民族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 2 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文化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对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要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观 ,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关系以及民族问题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致影响国际关系;国际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对中国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有一定的影响,在有些方面会激化国内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对国内政局稳定带来一定冲击和较大的负面影响.分析中国民族问题国际性特点,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学的民族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的前30年,“冷战”语境中民族意识的自觉与强调,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化用,使文学获得了鲜明的民族形态与神韵,成为一种民族化的社会主义文学。新时期开始,文学更多地关注民族文化的自主性与同一性问题,削弱了民族意识的政治功能,强化了其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问题基本特点透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族问题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然而,在多民族国家内部,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民族问题又具有特殊性,从而构成各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是重要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化的民族文化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志毅 《北方论丛》2001,1(1):50-57
在世界近代西方民族主义兴起和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要求摆脱外来压迫和追求富强的民族化思潮。中国近代的中体西用论,乃是在外来化刺激下萌生起的最初的民族化反思,是后有梁启超新史学与国粹派振兴中国民族化向近代化转化的努力。这些虽与欧洲近代的化民族主义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则带有鲜明的中国社会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7.
黄玲 《江淮论坛》2012,(5):15-20
越南文学蕴藉着神圣与世俗的双重叙事,其中世俗文化是其国家观念与中国儒家精神的结合,神圣文化多是民间叙事与古骆越族群神话叙事的衍化。越南文学在民族化进程中由爱国文学向国民文学发展,并在全球化背景下借用中越跨境民族的神话传说作为民族文化的再生资源。越南文学的民族叙事蕴含着本土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层多维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传统?这似乎是一个人人皆知、个个皆晓的问题,但细究其义,则恐不然。 “传统”,从词意角度看,汉刘熙《释名·释典艺》曰:“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曰:“汉儒最重师传”,犹前人传后人,代代相传。 “统,继也。” 因而,传统有世代相继之义。佛教有衣钵相传的“法统”,儒家有圣贤相传的“道统”,都与“传统”意义相关。  相似文献   

9.
执着于中国戏剧起源探究的戏剧史学者们,已经在这个又迷人又恼人的问题上困惑多年了。然而,笼罩在中国戏剧问题上的纱幕,至今仍未被完全揭开。用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眼光看去,戏剧因素的出现,首先是某种特定的文化(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总和)的产物;其次,戏剧因素一旦出现,它便作为一种文化因素汇入特定的文化结构之中;再次,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分支,萌芽状态的戏剧文化因素便具备了与其它人类文化分支大致接近的文化特质,即对于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一定的适应性、作为一个文化分支与特定文化圈的整合性、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的变迁性。上述戏剧  相似文献   

10.
“北方文学”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功能作用和深刻影响,实质上反映了在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冲突融合中,中原文学的胡化和边疆文学的华化的过程,在胡化和华化的双向作用中,在新的历史台阶上重建中国文化的总体结构和特质,重新开辟中国文学的轨迹与风气。经过漫长的南北多民族文学的凝聚、吸引、渗透、变迁和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在文学的历史性进程和共时性构成上,形成了博大精深、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黎丽 《学术探索》2009,(6):110-111
西北地区即是边疆又是多民族地区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具有与中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党红星 《东岳论丛》2006,27(1):199-200
中国家训文化具有四个特点:在教育对象上,家训具有从贵族向平民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家族教育向平民化发展的趋势;在教育内容上,家训由从重道德到重视道德、治生并重的发展特点,体现了家族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在表达形式上,家训具有从只言片语到成文成系统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家族教育向规范化发展的趋势;在表现形式上,家训具有从粗糙到细腻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家族教育思想渗透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过去所谓中国文化是指中国封建时代文化,所谓西方文化是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这是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是文化的时代性。中国封建文化与西方封建文化也有区别,这是文化的民族性。文化比较是个复杂的问题,既要注意民族性,又要看到时代性。过去有一种流行看法,认为西方文化是外向的,主动,是物质文明;而中国文化是内向的,主静,是精神文明。这种看法是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与国之间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整理和介绍也随之增加。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汉英翻译实践中,民族文化中的特殊词语及其汉英翻译有哪些特点,在具体的翻译操作中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从技术层面上以云南民族特有事物及特殊词语的翻译为例,作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首先应该重视调查研究的方法,翻译者应该成为民族文化的研究者;其次,多采用音译、意译、解释性翻译、以及描述的方法至关重要;再次,对目的语读者要有一个基本的分析判断;最后,要从外籍人士的原著中吸取精华。  相似文献   

15.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和文化设施建设,在移风易俗,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教育等方面,都给予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据有关材料介绍,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1989年,民族自治地方兴建文化站7100多个,广播站935个(不包括乡,村广播站);据1988年统计,民族地区的广播覆盖率为10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70%,国家拨专款,为147个边境县建立了地面卫星接收装置。青海省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县有地面站和配套发射设备的先进省区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1987年9月测算,青海省电视机入户率达39.6%。新疆1986年有电视机116.43台,城市和近效区电视机入户率达80%。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的广播,电视中都有相当数量的民族语节目。总之,我国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都有了较大的发  相似文献   

16.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各民族多元一体"可以理解为"政治一体,文化多元";中央高层提出"构筑中华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文化认同",希望在"文化多元"中找到重叠共识。本文提出"中华民族文化连续体",尝试在多元一体的"一"与"多"之间"致中和",找到并育不悖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孕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患意识等等,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凝聚力的灵魂和源泉,成为我们民族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我们今天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就是为了更好地使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陈金全  杨玲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128-133
少数民族法律制度是中华法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许多原始智慧、原创文化、价值因素至今存活在各民族的法律生活中,甚至还发挥着调整社会秩序的作用.本文大量的调查分析证实了中国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中包含的合理因素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文化运动后期,是中国文化哲学新格局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文化哲学发展的特点是:内容上与社会政治紧密相联;文化选择较之新文化运动前期更为自觉和主动;唯物史观派文化哲学初显其在中国社会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中国文化哲学三角鼎立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讨论了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并对这一特点作了文化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