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鉴现代汉语浅议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之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借鉴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的成果,对比分析了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中的不足。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系统性研究有所缺失;对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归纳存在问题,很多研究者往往将语气词的语气意义与它出现的整个句子的语气意义等同起来;对有些近代汉语语气词的历史来源及其演变的分析争议过多;有一部分近代汉语语气词如“着、来、罢、些、在、好、的、去来、罢了”等,因为同时存在同形的动词、助词等,当它们都处于句末的位置时,其鉴别比较困难,还没有找到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汉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近代汉语有个历史期限问题(起讫期),我国语言学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种意见: ① 13世纪至19世纪(王力《汉语史稿》,1957)。  相似文献   

3.
本文按照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里对问句的分类标准,将从《西厢记》里搜索到的是非问句分为"陈述句 ?"、"陈述句 疑问语气词 ?"和"疑问结构 陈述句 疑问语气词 ?"三种结构。从结构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分析,大致概括出其处于近代汉语这个特殊的语言历史时期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汉语选择问句从先秦到近代发生了重要变化,元刊杂剧作为现存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我们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文献。全面考察元刊杂剧中并列问句和反复问句的结构后发现,“VPNegVP”式在元刊杂剧中是一种占据优势的反复问句,“是”字并列问句在元刊杂剧时代也有较大的发展;在句尾语气词趋于减少的同时,元刊杂剧中出现了大量句中语气词,这与汉语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相符的,又带有元杂剧自身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荣先生《旧小说里的轻音字例释》一文,发掘了近代汉语中的几组轻音字,很有启发性。只是,李先生举的旧小说《金瓶梅》、《水浒传》,都是明代完成的作品。但汉语轻音产生的时代还应当更早一些。因此想到很可能在金诸宫调和元杂剧中找到汉语轻音的早期历史印迹。金诸宫调的情形已见笔者另文。本篇则专以元杂剧为观察对  相似文献   

6.
"呢"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气词之一,主要用于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句末,表示疑问或指明事实,不容置疑,略带夸张。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同的书写形式。"呢"的来源和最后形成很复杂,和"尔""聻""哩"等语气词都有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复杂的情况恰恰表现在近代汉语这一段。  相似文献   

7.
语气词是古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词语之一,《论语》中也大量出现语气词,其中语气词的复用在语气词的使用中占很大比例。将《论语》中语气词的复用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述语+宾语+补语”是述语动词后同时出现宾语和补语,宾语的位置在补语之前的结构。这种结构在现代汉语里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数量词组作补语,如“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二是趋向动词作补语,如“拿一本书出来”(也可以说“拿出一本书来”);三是介词词组作补语,如“放它在地上”。现代汉语的这种结构是从近代汉语继承下来的,上述几种情况在近代汉语里都是较常见的,例: ①要妆了相来会你一次。(《李笠翁小说十五种》,248页。以下简称《李》) ②李典飞马直入贼陈,生擒黄劭过来。(《三国志通俗演义。》,118页。以下简称《三》。)  相似文献   

9.
1987至2006年,学术界对《金瓶梅词话》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象声词、代词、副词、数词、量词、介词、助词、语气词,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描写,说明了它们在使用上的某些特点,并试图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这些研究成果无论是对明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建构以及对整个汉语语法发展脉络的探究,还是对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源流、传承关系的疏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晚唐五代时期禅宗文献《祖堂集》疑问句句末语气词既有新兴的,也有沿用的,且主要用于是非问句。新兴的"摩"使用频率最高,用法上不仅相当于"吗",还相当于"吧"。新兴的"聻/你/尼"尚未得到广泛使用。在新兴的语气词的使用速度方面,《祖堂集》要快于敦煌变文。上古汉语就已使用的语气词"耶"、"也"、"乎"在《祖堂集》中的使用频率都较高,"哉"、"欤"、"焉"已呈现消亡的趋势。中古汉语产生的语气词"那"未得到普遍使用,用法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释“罷”     
“罷”(今简化为“罷”)字的形体义为用网捕熊,“罷”一词的本义为“停止”。《说文》对“罷”字的形义分析不确,而“遣有罪也”的训释则为“罷”的引申义用法而非本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正> 《水浒》是在宋元时代民间流传的梁山泊英雄故事的基础上,于元、明之际由施耐庵、罗贯中用当时口语加工整理、编撰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全传》(以下简称《全传》)百二十回,是水浒故事书中情节最完整的、因此也是研究近代汉语的一部重要著作。近代汉语在汉语发展史上是承上启下的。我们研究《全传》的“被”字句。便会发现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13.
《儿女英雄传》是清代文康所作,反映的基本是十九世纪中叶的北京话,龚千炎先生认为:“《儿女英雄传》处于近代汉语发展为现代汉语的最后阶段。”“研究《儿女英雄传》可以上窥《红楼梦》的语言,下探当代的北京话,从中看出近代汉语(北京话)发展的脉络。”①基于此,本文以《(儿女英雄传)虚词例汇》(龚干炎主编)为材料,以近代汉语复音虚词的发展过程为线索,对近代汉语最后阶段的复音虚词的使用特点、结构特点试加以分析。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过程早在六朝时期就开始了。在复音化过程中,受汉译佛经等因素影响,实词由单音节发展为复…  相似文献   

14.
晋语志延片方言的“噻”类语气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语志延片方言“噻”类语气词可用于单、复句的诸多句类句法环境,其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联系邻近方言和近代汉语的研究结论,其来源应该是近代汉语假设语气词“时”、“价”连用后合音并语法化所形成的形式,而且是语法化程度很高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语气词在表达某种语气意义时,与各种句式的组合不是任意的,是受句法结构规则制约的,只有将语气词用于正确句法结构中,才能正确理解其所要传达的语气功能。语气词吧是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语气词之一,因此也是留学生们掌握的重点。本文就从句法分布(句末、句中)和语法功能(表意、表态、表情)两个方面来浅谈一下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句法位置和语气功能。  相似文献   

16.
1 总说元朝周德清的名著《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北方话的代表。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音,普通话形成的方言基础是北方话,普通话形成的历史基础是近代汉语。代表近代汉语北方话的著名韵书《中原音韵》无疑是研究普通话语音形成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7.
汉语疑问语气词的语用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韩礼德(H a 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关联理论为依据,对汉语疑问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汉语疑问语气词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老乞大》是历史上在朝鲜流传的汉语读本,是帮助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手册,基本上反映了元明时代北京口语的面貌。研究它,对了解当时的北京话,进而了解近代汉语及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等方面的情况,都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我们曾探讨过《老乞大》里助词“将”、“的”的用法(见《广西师院学报》1988年第一期),这里,再研究它的另一个助词——“着”。《老乞大》里的助词“着”,共有两百来个。这些助词,从大的方面来分则可分两类。一类是用在动词后的;一类是用在全句后,表达全句的各种语气的。从小的方面,则可分为若干种。  相似文献   

19.
《史记》、《汉书》中的同义词语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连在一起,表达一个意思,在先秦典籍甚至甲骨金文中就已出现。如金文《杜伯盨》“杜伯作宝米盨其用亯孝于皇申(神)且(祖)考。”亯即“享”,《尔雅·释诂》:“享,孝也。”享、孝同义连用。《左传·僖公九年》:“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越亦陨也,《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可证。这种现象,反映了汉语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趋势。到了汉代,尤其是在《史记》、《汉书》等历史散文作品中,同义词连用的情况更为突出,而且还出现了同义词组、同义句子连用  相似文献   

20.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汉语史研究的集大成者,所收录的词条迄今最多,释义也较为允当。但结束部分近代汉语文献来看,《汉语大词典》尚存在以下两方面不足:一是词条失收;二是义项不全。文章分别选择近代汉语时期常用的十一个和三个典型性词语加以说明,以就教于方家,并供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