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族婚礼仪式是土族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精神的总体反映;是研究该民族文化形态和审美心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该民族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歌词是构成土族婚礼曲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表现手法独特,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和民族特点;其内容丰富,引经据典、包罗万象,涉及历史、人物、典故、天文、地理、气象等各方面。涵盖了土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堪称土族人民的"百科全书"。本文通过修辞手法、唱词的韵律、歌词的结构特点、歌词的美学特征等四个方面对土族婚礼曲的歌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土族是甘青特有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在五个地区—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三川地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以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土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 ,尤其看重婚礼。热闹而隆重的婚礼仪式 ,从娶亲、送亲、结婚仪式、谢宴等每一个程序几乎都伴随着婚礼歌而进行。不同地区的婚礼歌具有不同的风采。互助土族婚礼歌的唱词内容十分广泛 ,涵盖了互助土族人宗教信仰、审美文化、文化艺术、伦理道理、生活习俗等方面内容 ,是一幅浓缩了的互助土族民俗文化的美丽画卷。一、互助土族婚礼歌的…  相似文献   

3.
以爱情为主题的"花儿"是西北高原区各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因其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基本伦理价值判断而超越了爱情。在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下,发掘"花儿"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有利于西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丰富生活德育教育的形式,有利于西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稳定。保护和传承该民族精品,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内化到该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正> 土族文化,是这一民族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又由于土族在形成过程中曾与汉、藏、蒙古等民族相融合,土族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因而,土族文化在以本民族为主体和内核的基础上,又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成份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 从现存的有关资料及诸种文化现象看,土族除了包罗万象、异彩纷呈的农耕文化之外,还有大量的畜牧业文化遗存。 土族早期曾崇拜自然现象,饮酒前先用无名指蘸酒向天空弹溅三次,对天以示敬畏。互助土族人家在款待客人时,在煮熟的方块肉上插上一把五寸刀子,在酒壶上系一撮羊毛,也是牧业生活遗俗.民间还流行长诗《合尼》,演唱羊的来历和生长习性及  相似文献   

5.
周亮 《兰州学刊》2011,(7):184-187
花儿在河湟流传地域发挥着它特有的社会作用,作为地域色彩和民族风格十分鲜明的民间艺术,既是一种音乐事象,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文章首先介绍了河湟花儿发源地的地理和经济概况,其次论述了河湟花儿多民族性的社会历史成因和河湟花儿艺术表现上的多民族特点,分析研究了河湟花儿传承流变中的民族融合性及河湟花儿在民族关系中的特殊作用,得出花儿这一多民族文化对于中国各民族文化关系史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并且对于研究中国西北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多样性、融合性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土族文化艺术具有较高的生态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从社会学角度讲 ,土族文化艺术尚处在原生形态 ,依然保存着古朴原始的遗风 ,从中可窥探到土族先民的精神寄托和对文化艺术的审美追求 ,探寻到土族的历史以及与多民族交融的轨迹。从文化学角度讲 ,土族文化艺术积淀厚重 ,内容丰富、形式独特。这种原生态的文化艺术已成为研究土族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成为世人瞩目、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基于此 ,文中通过对其艺术的全面审视与分析 ,提出建构三个文化生态保护圈和一个研究保护与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青海地区的"花儿"不但有丰富的文学内容,也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青海地区的多民族文化背景既造就了不同民族"花儿"的风格差异,也为"花儿"吸收和融合不同民族文化养分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试论青海“花儿”风格之“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花儿"是青海民族民间艺术中甚为艳丽的奇葩,是河湟儿女至为钟爱的艺术形式,也是河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要使"花儿"继续保持其强健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必须保持其以"野"为最重要特征和以纯正、清新为显著特色的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9.
青海是"花儿"的故乡。花儿是世界上传唱民族最多、流传地域最广的民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近年来花儿研究者和各地在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地方经济中开始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文在探讨花儿既要传承民族文化又要与时俱进的同时,提出了打造花儿品牌、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纳顿节是土族特有的酬神祈福、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本文对其仪式展演中体现的神圣性与世俗性、娱乐性与功利性、规范性与随意性等二元对立特征,包含的农耕文化、军事文化、汉文化和本民族原生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及其在土族文化系统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加强民族认同、调节社会矛盾、教化等功能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京族史诗呈现了京族含蓄包容与刚健雄浑并举的海洋文化精神,是京族历史、民族精神、社会文化生活百态以及京族人思考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百科全书,体现出艺术工具论、艺术本体论、艺术形式论的多重属性.而从其精神内涵、形成方式、艺术形式看来,人生如诗、生活如诗、民族如诗是京族史诗潜在的核心命题,此种生命存在形态、艺术创作形式和人文精神,不仅是民族文化瑰宝,而且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完善和补充,亦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借鉴与给养.  相似文献   

12.
土族有其独特的人文、民族与历史等诸文化事项,并以多元复杂的原始面貌呈现、交织的独特的民间歌舞艺术的普遍存在,是在一定历史范畴内的一种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土族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并且随着土族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本文借鉴文化人类学理论,从土族的聚居地——河湟谷地入手,多维度探讨并诠释土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能够持续不断地传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正是土族聚居地具有的自然地理生态条件的多样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环境的包容性和民族的迁徙、贸易的繁荣等因素促进了土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孟頫的古典主义表现了一种艺术上完美的理想状态--中和之美,其思想的内涵是一种主客观统一的理性精神,具有纯净、优美的表现形态.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品格中的健康因素,也是一种维持民族艺术传统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当时资本主义的腐朽和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种种罪恶感到愤慨而又无能为力,王尔德接受了起源于法国的唯美流派的文化思想,认为艺术的"美"可以抵消社会生活的丑恶,成为英国唯美主义流派的积极的倡导者.他的主要观点有三点一、艺术应该游离人生.二、艺术本身就是目的.三、艺术先于生活.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探求拓展了美的领域和艺术表现的范围.但是唯美主义有其片面性,真正的艺术的"美"是不能与思想、生活绝缘的.  相似文献   

16.
浅析土族民间文化中的多重宗教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属古代东胡系统的民族 ,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起源于大兴安岭 ,后南徙辽东为慕容鲜卑。后因慕容鲜卑中吐谷浑与慕容★不和 ,率部西迁 ,由阴山到今甘肃临夏一带 ,继而在今甘肃、青海境内氐羌故地建立政权。随着吐谷浑国的强盛、衰落、灭亡 ,逐渐吸收融合周围民族 ,在明代演变成土族。土族民间文化不仅绚丽多彩、异彩纷呈 ,而且给人一种兼容并蓄、包罗万象之感。这种特殊的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不仅是承袭其先祖文化的结果 ,而且也是土族形成过程中与羌、汉、藏、蒙古等民族相融合的结果。一土族民间文化中多重宗教信仰 (包括萨满教、…  相似文献   

17.
一“花儿”是西北高原上的艺术奇葩 ,它从雏形到形成再到成熟 ,直至今天的出口成曲 ,都被一种民族内蕴串引着。“花儿”传唱了几代人 ,存在了多少年 ,却始终如一地以一种合力张扬和发展着 ,它既不为那个民族所独享 ,也不为那个民族所排斥 ,而是以西北少数民族所共有的特征、以一种超“断代”的态势继承和创新着。所谓“断代”,是指同一民族文化系统在同一时代演进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特征的历史时期。近代“花儿”由于社会生活现实为它提供了厚实的土壤 ,使它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保持着独有的特色 ,在祥和安定的气氛中日渐发展。“紫肉刮干…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曲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三大戏剧文化.戏曲艺术从孕育、萌生到生长、成熟、发展,其生命之根始终深植于民族生活的沃土,不断地从民族精神生活和民族心理性格中吸取无比丰富的滋养,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普列汉诺夫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制约的"①.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作为一种独特的戏剧体系,它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美学思想、戏剧观念、历史规律、艺术法则和审美特点.究其根则在于民族性.它是民族美学思想、民族心理素质、民族性格结构以及民族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因此,本文拟从民  相似文献   

19.
赫哲族与鄂伦春族是生活在黑龙江省的两支少数民族。两民族的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了中华文化艺术宝库。通过两民族服饰、生活用具、萨满用具以及图案纹样的对比分析,比较了两民族文化生活与图案艺术的异同。我们在研究两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要借鉴发展他们的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中一朵美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20.
“花儿”源于古鲜卑族的《阿干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是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是民族民间文学的珍品。它广泛流行于甘、青、宁、新及川西北的汉、回、东乡、撒拉、土、保安、藏等族劳动人民之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一些民间文艺工作者对“花儿”渊源、族属、流派、音韵、格律等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这对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发掘民间文艺,起了巨大作用。但“花儿”究竟源于何时?产于何地?族属哪个(些)民族?目前尚未确切定论,还有待于从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探讨,弄清其渊源及来龙去脉,才能使“花儿”发展与提高,以独特的风姿走向全国,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