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一、导言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男性和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必然反映在人口迁移领域,特别是人口迁移的选择性方面。早在19世纪末期,E.G.雷文斯坦就在迁移规律中指出,女性以短距离迁移为主,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具有迁移性。而已有的有关中国人口迁移选择性的研究,说明男性和女性在迁移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口迁移也日益活跃;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第一次提供了中国人口迁移的详细数据,使我们能够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因此,本文将以省为基本单位,对中国人口迁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人口迁移流动的不同形式及其演变趋势、中国国内人口迁移整体强度的国际对比、人口迁移流动的微观生命过程、以及人口循环流动的发生发展机制和近期演变等4个方面回顾了国际上对人口迁移流动演变趋势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并根据从中获得的借鉴和启示对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未来走势做出判断,认为目前我国人口在区域和乡城间迁移流动的减缓更多预示的是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改变,而不是其整体规模和强度的下降,后者还有着相当大的上升空间;今后仍不可忽视针对迁移流动人口的各种公共服务的转移、接续问题,并要根据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在城市间和城市内部迁移流动上升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地改进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迁移流动人口在空间上表现出了不同特征,山东省处于中国的东部沿海,而且是一个人口大省,在人口的迁移流动上表现出了自己特有的方式。本文主要是以“五普”数据为资料,对山东省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分布、构成、迁移决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目前山东省人口迁移特征作了近一步的社会背景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口迁移年龄模式的分解与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迁移年龄模式 迁移年龄模式是指排除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后,反映年龄别迁移强度特征的一类基本指标,它是移民年龄构成的规律性的抽象化,是人口迁移中年龄选择性的直观表现。年龄的选择性是迁移选择性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规律性相当明显。尽管我国的人口迁移有较强的计划性,但从以往的局部性研究中同样存在年龄的选择性。年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的考察、分析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口迁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农村人口的非户籍乡—城迁移始终为迁移主流、迁移原因及机制发生了重大转变、人口迁移的城乡—区域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文章最后还进一步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这些特征所显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终身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生地”是用来收集人口迁移信息最常用的调查项目之一。中国以往的人口普查中一直缺少这一调查项目 ,这使得利用出生地资料对人口迁移状况进行分析在国内一直是个空白。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中国人口普查史上首次调查了人口的出生地信息。本文主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提供的出生地资料 ,对中国各省人口的终身迁移水平、流向以及不同年龄人口的终身迁移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及其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主要根据人口迁移选择指数 ,系统考察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变化趋势。发现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单向梯度东移”模式 ,已开始出现东强西弱非对称“双向”迁移的变化 ;在人口迁移流向继续主要向东部地带“集中”的同时 ,迁移吸引中心也正发生着量的不断扩大的“多极化”和质的持续提高的“强势化” ;已逐步形成对塑造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具有重要影响的北京、上海两大全国级强势吸引中心和广东、新疆两大地区级强势吸引中心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老年人的迁移行为较少被关注,有必要对这一问题重新加以认识。通过文献综述,总结国内外老年人口的迁移特征,包括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迁入地特征,以及老年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老龄化、就业、收入等方面的社会影响。最后提出在研究中国老年人口迁移问题中,针对中国国情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新疆人口的省际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人口总数中。省际迁移人口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建国以来新疆人口迁移特点,结果表明:新疆人口迁移活动主要表征为国家有计划的迁移和人口自发迁移。迁移过程具明显的时间阶段性;迁入人口以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男性青壮年为主:人口迁入地区主要为开发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迁入主因是国家政策及大量土地资源的吸引.人口迁出主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祖籍亲缘关系、户籍管制的放松;省际人口迁移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以及新疆与其他省区的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刺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人口迁移对迁移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生育和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特征往往具有较强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在同类事物中具有某种特征的那些量的多少。迁移人口的许多特征量往往与迁出地和迁入地的非迁移人口有着明显的差别;同时,迁移又会促使迁移者的某些特征量沿着所选择的方向进一步发生变化。因此,迁移必然会对迁出地、迁入地人口以及包括迁出和迁入地在内的总人口带来种种不同的差别效应。深入研究人口迁移问题,必须充分注意差别人口迁移的差别人口效应。  相似文献   

11.
彭连清 《西北人口》2008,29(4):77-80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劳动力由中西部地区的农业部门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非农部门,同步实现劳动力的乡城迁移和产业转移,这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必然结果,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日益活跃,劳动力就业结构效应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呈加强趋势。消除限制区际劳动力流动的各种障碍,进一步增强我国区域问劳动力流动性,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应时之举。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年人口迁移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描述老年人口跨地市级迁移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口依旧把经济发达地带、大城市作为主要迁入地,与青壮年人口迁移方向产生同构。城乡老年迁移人口在迁移动机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城市户籍老年迁移人口受家庭因素驱动更大,农村户籍老年人的迁移原因更多元。从对迁入地的影响来看,国内老年迁移人口的迁入地过于集中,将对迁入地的社会医疗服务设施等构成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We use NLSY79 panel data to extend the line of sociological research encouraged in the early work of Lenski by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social status inconsistencies on the likelihood and direction of migration. Given that migration is often viewed as a way for individuals to locate prospective returns fitting for their qualifications, analysis of migration behavior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status inconsistency. Key findings indicate that under-rewarded individuals, specifically relatively highly educated individuals in low status and low paying occupa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migrate than are status consistent individuals. Over-rewarded individuals are less likely to migrate. These findings vary across metropolitan and nonmetropolitan places: individuals in nonmetropolitan areas who are under-rewarded or have mixed statuses have higher odds of migration than status consistent respondents. Individuals in metropolitan areas with inconsistent statuses are not more likely to migrate than status consistent respondents once other determinants of migration are entered in the analysis. Exploratory analysis shows migration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achieving status consistency.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tion and status inconsistency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纳入新经济地理的新型要素——市场获得。试图建立影响劳动力迁徙动力机制的新坐标。利用1998-2008年期间中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样本数据,本文经验验证了“市场获得一要素报酬一迁徙”的倒“U”关联机制,发现我国早期市场获得对劳动力由外围区向中心区迁徙的贡献显著,并决定了“中心一外围”的地区竞争格局。内部二元经济结构走向“刘易斯拐点”。进而“人口红利”消退,这均迫使“市场获得一迁徙”正向关联机制趋于弱化;研究估算出我国劳动力要素跨区域迁徙的隐性壁垒(边界效应值)为3.94;且边界效应由东向西呈现出阶梯型上升的区域差异态势:劳动力要素市场呈现出中心区相对开放,外围区相对闭塞的局面,而引力型政策和保障性政策分别成为了劳动力跨区域迁徙的拉力和阻力。政府的配套政策应该保障自由市场和生产要素跨区域有效配置,在实现我国区域“中心一外围”格局走向均衡化发展的同时,继续维护中国工业生产的要素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周建芳 《西北人口》2008,29(1):81-84
目的 了解发达地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和社会融合现状。为政府决策和服务提供真实信息。方法 对2201名广州和温州市的15-49岁流动人口进行以面访式为主的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 在调查时点有6~14周岁学龄儿童流动人口中,其孩子在“本市”上学的仅有271人(30.5%);流动人口的主要业余生活是看电视(84.1%)、找朋友聊天(43.0%)和逛街(39.9%);近八成被调查流动人口自己关心流入城市所发生的事情,有1048(47.7%)人“想成为本市居民”,有210(9.6%)对象认为“我已住本市。应算是本市居民”。结论 与建议发达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有:来自省外的流动人口多于省内流动人口。夫妇共同流入的比例高。流入时间长。绝大多数流动人口期待融入流入城市.政府社会需要更好地解决流动人口入学问题.为流动人口创造更多的融入社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张桂霞 《南方人口》2007,22(1):14-21
加拿大是移民国家,几乎世界各国都有人移民加拿大.本文着重阐述中国移民加拿大的简要历史,移民数量变化及类别、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范力达 《人口学刊》2003,70(3):21-24
国际间的人口迁移与境内迁移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包括国际间迁移遇到更多的障碍,受到各国迁移法规和政策限制;迁移者知识和技能是否可以转移到另一社会环境中使用的问题;国家之间语言、文化宗教以及其它一系列差异要远远大于境内区域间的差异。由于国际迁移的这些特点,国际迁移在境内迁移的理论基础上,还要考虑国家之间的法规和政策限制的因素、国家间社会福利之间的差别,以及更注重对非经济因素的考查。目前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对国际的或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e inter- and intra-state migration of American families with work-disabled members is a neglected area of empirical study. Longitudinal migration and health status data from the 1996 Panel of the Survey of Income and Program Participation (SIPP) are merged with state-level welfare policy indicators to investigate migration behavior under welfare reform’s emphasis on requiring work and encouraging reliance on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We use a nested discrete-choice event history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the departure decision and interstate destination choice in a single model that tests the effects of state-level welfare policy and economic opportunity characteristics, with state fixed effects, plus family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networks, as the basis for comparing migration of families with and without work disabil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families with disabilities and illnesses are less likely to migrate than other families generally, they are “pushed” to migrate if they live in states that do not exempt them from TANF activities requirements. Furthermore, in-migration is inhibited by stringent state welfare illness exemption rules and high state unemployment rates. Intrastate migration is more likely among families who received family and community social support, regardless of work-disability status.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流动人口迁移距离性别差异的考察发现:(1)女性流动人口的平均迁移距离长于男性23.1千米,个体因素、迁移特征、经济社会因素对男性、女性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存在着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少数民族和农村户籍的女性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明显长于男性。(2)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迁移距离不断增加,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的女性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分别增加0.062、0.058、0.098和0.170个单位。(3)女性流动人口的迁移受到距离的阻抗作用强度弱于男性,距离每增加1%,流入的女性流动人口规模降低1.090%,而男性为1.275%。(4)引入经济发展差距(GDP)和收入差距变量后,各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发生变化,女性表现出学历、收入水平越高迁移得越远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描述了199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人口迁移的活跃程度和空间分布的新特征。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1990年和2000年影响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的综合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显示:人均GDP差距已经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首要因素,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力在逐渐上升。针对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本文对京津冀地区未来的人口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