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不能让张家界在国际大片中有形而无名。"——张家界著名的"土记者"邓道理日前在网上发帖质疑《阿凡达》导演卡梅隆说影片中悬浮的哈利路亚山"灵感来自黄山",并悬赏10万元寻找与《阿凡达》影片中一样的山。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藏区"9+3"免费教育的启动,及其他省份相继启动对藏区学生的"9+3"免费教育,使得藏区"9+3"学生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研究者相继从心理健康、文化适应、校园管理、同伴交往等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对已有的关于"9+3"学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所了解的历史人类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些年,谈历史人类学的人有不少了,将之视作一项宏伟事业的有之,挂羊头卖狗肉的有之,人云亦云的亦有之。历史学家谈历史人类学,是为了在史学里增添新视野,丰富其自身的内涵。作为主要关注当下的社会科学研究者,特别是作为人类学研究者,我们为什么要谈"历史"?对我个人而言。"历史人类学"这几个字,有不少背景须解释。  相似文献   

4.
C·M·希罗科戈罗夫的《通古斯人的心理—心灵情结》一书出版于 1935年 ,从那时起它就被外国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提及萨满教的理论或历史比较方面的问题时经常注意到。现在 ,俄罗斯学者的这部具有重大价值的著作被认为是一部非常创新的作品 ,它理应得到最高的评价 (极好的、卓越的 )。① 这部著作对于当代学者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使他们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 ,有助于在他们中间产生反响和联想 ,并使他们力图和久已去世的作者进行学术对话 ,最终促进整个萨满情结研究中新方法的产生。在外国研究者中 ,谁也不会怀疑C·M·希罗科戈罗夫对世界…  相似文献   

5.
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存在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对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解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希望对研究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藏汉翻译学研究中,历史虽然选择了可译性,但长期的翻译实践并未消除人们一直以来对它存有的质疑.藏汉互译中的顾虑,在于历史认同可译的同时,仍在肯定着译文存在的解释主观色彩以及存在着的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因此,互译最后的命运成了"必要之恶".作者认为,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思考,这些顾虑和质疑在语言哲学上并非不可解释和接受.在具体的论证中,作者通过句法哲学、语义哲学等科学的语言哲学知识,分析了这些顾虑存在的原委,探寻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肯定了藏汉互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人类学民族志书写以独立的"社区"和"土著"为关键词。从解释人类学开始,在民族志研究与书写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权力关系和"价值关联"等方面得到反思,而全球化时代的新型民族志则同时关注文化"去地域化"和"再地域化"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飞华 《民族论坛》2006,(12):60-61
本文在对近代汉语随历时演变先后出现的语气词稍作描述后,评述了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研究者群体较大,研究的面较广,对语气词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两方面都有不错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蚁族"现象反映出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一系列敏感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研究者们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为核心,以重点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两个关键问题为主线,立足自身学术背景、专业方向展开对"蚁族"现象的研究。本文重点对2009年以来研究"蚁族"产生原因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琪 《回族研究》2020,(1):73-77
李贽在湖北麻城生活的时间很长,他的主要思想也在这里形成。文章考察了李贽在麻城交往的僧人、妇女、士人这三个群体,这些人物对李贽"狂禅"思想、"男女平等"思想以及"童心说"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历来的研究者多关注了李贽在麻城的生活状况,却忽略了其思想形成与麻城这三类人群间互动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散文英译对于我国散文翻译研究者和国外五四时期文化研究者都颇有帮助。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收录众多五四散文名篇并翻译。本文从汉英差异角度分析张培基在翻译散文中对汉英在词句以及风格方面转化的种种佳处,以期对今后散文翻译研究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把口述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可以使研究者充分收集口述史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判断、评价,同时将口述史料与可得到的其他文献资料结合起来使用。通过这些史料,研究者不仅可以得到原始的宝贵资料,而且能够填补文献资料中遗产事项真实性、细节性的缺陷。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访谈这种方式,能更好地把握文化遗产研究的脉络,从而为遗产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代国外"沃尔夫-萨丕尔假说"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期,沃尔夫等人在继承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沃尔夫-萨丕尔假说",深入讨论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这个假说具有广泛的意义,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不同解读。当代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新的研究,试图对这个假说进行证实或者证伪。  相似文献   

14.
安燕 《中国民族》2012,(Z1):50-55
无论是对于"十七年"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集中表述的民族团结、阶级斗争主题,还是对于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彰显出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整体研究都显现出成熟的学术研究气象。但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风俗、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神话学视野,却始终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中遭遇冷落。可能的原因是:电影学术界对少数民族神话和神话学的陌生,以及神话叙事在电影表  相似文献   

15.
江凌 《中国民族》2012,(10):58-59
"一座空城?"——我得承认,我是怀着好奇和质疑的心情来到鄂尔多斯的。房地产过热,资金链断裂,很多楼房无人居住……没来之前,我的脑中充斥着这些网络信息。然而,8月27日晚的那达慕开幕式,以另外一种感受完全震撼了我,甚至可以说"吓了我一跳"。  相似文献   

16.
克利福德·格尔兹是美国人类学家,阐释人类学的提出者。格尔兹一生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文化的解释》(1973)和《地方性知识》(1983)是他的代表著作。"阐释人类学"是格尔兹最主要的学术贡献。他的"阐释人类学"从意义角度赋予文化以新的诠释,同时还提出了"深描"的民族志表达方式,并重视研究地方性知识。国内外学者对格尔兹的研究做出了评价,他们的评论强调了格尔兹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探讨了"阐释人类学"所引发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费孝通及其学术思想与方法的研究虽然成果众多,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费孝通的学士论文<亲迎婚俗之研究>.这些研究几乎都参与构建了费孝通是一位功能论者与社区研究者的标准认识,但这篇论文却是一个不同于上述标准认识的特例,它研究文化分布,对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费孝通.因此,围绕费孝通在论文中所形成的亲迎"三区论",笔者在本文中详细论述了这一理论得以形成的多元背景和影响因素,解释了这一不同于传统功能论的研究特例如何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参与式田野研究和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的人类学研究是质性研究的重要实践.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社会人文学界出现了对"科学"的一种误读,将"科学"研究理解为"量化研究",甚至将"数字"视为科学性的最高表述,将应用研究中有无"数字"表述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由于有些社会人文学者把"数字"当做拜物主义对象,以经验研究为主要方法,以质性研究(对社会结构、制度、关系以及社会文化意义等的探索)为目标的人类学,在社会人文应用研究中遭到了质疑,也因此又一次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2011,(2):11-16
"卫国"、"忠诚"、"边疆"、"边防"……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边境团场,我们常常会碰到叫这样一些名字的职工.原来,他们是兵团人的第二代或第三代.这些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的名字,蕴涵着兵团人不同寻常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20.
白玛措 《民族学刊》2014,5(2):28-35,117
纽约国际藏传佛教文献中心的创始人——藏学家金·史密斯(E.GeneSmith)先生毕生致力于藏学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身后更是慷慨地将其所收藏的藏学文献赠予了西南民族大学。金·史密斯先生对当代藏学的贡献一方面表现在他所建立的藏学文献数据库,打开了西方藏学研究者经典阅读和运用的新视野;另一方面是金·史密斯先生对藏文典籍的渊博知识和深度研究,启发了一批又一批的藏学家和藏学爱好者。国际藏学家认为“金之后”藏学发展应以文献数字化开拓西方藏学研究新起点,发展西方传统经文分析方法,更注重文献的解读与文献形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