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OP-10微乳体系、SDBS软模板剂体系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O4^2-/SnO2-CeO2和SO4^2-/SnO2-Ta2O5.以乙酸正丁酯合成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性能,并对催化剂进行了FTIR、TG—DTA及XRD表征分析.结果表明。OP-10微乳体系优SDBS软模板剂体系.  相似文献   

2.
Fe3O4负载纳米TiO2的微乳液法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油酸/正丁醇/NaOH溶液制备了Fe3O4负载纳米TiO2.用微乳体系制备出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然后由表面活性剂稳定和保护的纳米粒子在氢键吸附等作用力下包覆于Fe3O4载体的表面.用热重-差热分析、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分析.SEM和XRD的结果表明,所制得TiO2粒子为锐钛矿晶型,粒径为15 nm左右,呈球形分布于Fe3O4表面.用分光光度法测得TiO2的包覆率为34.2%.  相似文献   

3.
通过二次阳极氧化制备氧化铝模板,在氧化铝模板的纳米孔洞中,用电化学的方法沉积铜纳米线,经过500℃30h氧化处理,成功制备出CuO纳米线.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SEM观察结果显示氧化铝模板的纳米孔洞分布均匀,局域有序,孔心距约为110nm.TEM观察显示纳米线粗细均匀,样品的直径分别为40nm、60nm和80nm.XRD分析显示纳米线阵列的晶体结构为CuO.  相似文献   

4.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及水热法分别在p-GaAs外延片上生长了ZnO薄膜和纳米棒.XRD及SEM测试结果表明,在GaAs衬底上生长的纤锌矿ZnO薄膜沿c轴方向生长,而ZnO纳米棒表现出多晶结构.室温下ZnO薄膜/p-GaAs的光致发光谱由一个近紫外发光峰(380nm)、一条中心波长位于550nm的可见发光带以及一个近红外发光峰(910nm)组成,分别对应于ZnO的近带边发射、与ZnO缺陷相关的深能级发射以及p-GaAs中Be受主能级相关的辐射复合.由于ZnO纳米棒膜层较厚且取向性差,ZnO纳米棒/pGaAs的光致发光谱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GaAs发光峰.  相似文献   

5.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毗咯烷酮(PYP)为稳定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在乙醇(EtOH)/水中通过交联剂后滴加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并对分散聚合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交联剂后滴加是指在聚合反应开始后将交联剂溶液以一定的速度逐滴加入到反应体系中.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对所制微球进行了表征.系统讨论了后滴加配方、后滴加开始时间、后滴加速率、搅拌速率等因素对微球粒径、粒径分布及表面形貌的影响.分散聚合的初期聚合速率和反应最终转化率随交联剂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交联剂后滴加分散聚合过程可分为微球增长期、成球期和均相成核期三个阶段.当DVB/EtOH(体积比)为1.99/4.01,后滴加开始时间为2.0h,持续时间为2.5h,交联剂用量为12.0%,搅拌速率为120r/min条件下,制备了粒径为1.0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为第-配体,1,10-邻菲哆啉为第二配体,合成铽-丙烯酸-邻菲哆啉三元配合物Tb(AA),Phen;以二甲基亚砜为稀土配合物Tb(AA),Phen、三醋酸纤维素(TCA)的共溶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TCA/Tb(AA),Phen复合膜.红外结果说明:该复合材料为掺杂型高分子稀土复合材料.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329nm波长激发下,Tb(AA),Phen配合物固体粉末及TCA/Tb(AA),Phen复合膜都在546nm处发射出较强的特征荧光,均可呈现出Tb3+离子的特征绿色荧光,但TCA基体对Tb(AA),Phen配合物中丙烯酸配体的吸收跃迁及发射跃迁均有-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性防腐涂料用苯丙乳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等为单体,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乳液降合方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通过正交试验和综合评分的方法,对制备多元素丙乳体系的影响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确定了制备苯丙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对产品进行了凝胶色谱,DSC和粒度分布等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荧光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合成及其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巯基乙酸(TGA)为稳定剂,通过有效引入Te源的方法,在水相中合成了高荧光的半导体CdTe量子点.其荧光发射波长在510—620nm范围内可调,最窄的半峰宽约为34nm,最高荧光量子产率可达到60%.用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光谱特性,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EDX谱和红外光谱对合成的CdTe纳米晶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考察了溶液的pH值和前体组成比对合成CdTe纳米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溶液的pH对CdTe量子点的光谱特性和生长速率具有显著影响.随后讨论了巯基乙酸对CdTe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的稳定作用,探讨了CdTe纳米晶在不同pH条件下的生长规律,提出了修正的纳米晶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9.
以生物可降解天然高分子蛋白质明胶为载体材料,阿霉素为药物材料,异丙醇为凝聚剂,采用单凝聚成球法,制备得到了阿霉素明胶纳米粒子。并对阿霉素明胶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载药量以及药物的体外释药等特性进行了考察。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阿霉素明胶粒子的粒径约为100 nm,粒径分布均匀,平均载药量为2.5μg/m g,而且阿霉素明胶粒子在体外的药物缓释效果显著,因此作为药物载体明胶纳米粒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气相法和液相法.其中液相法由于制备形式的多样性,操作简单、粒度可控的特点而倍受人们重视.液相法主要有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W/O微乳法等.介绍了液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现状、表征方法,并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硅(100)衬底上制备了ZnO薄膜,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不同的生长条件和退火处理对ZnO薄膜结晶特性的影响.应用谢乐公式讨论了不同制备条件下晶粒直径.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样品抛光后的横截面形貌来进一步验证XRD的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溅射功率为120w.衬底温度为500C时可制备沿C轴取向生长且品质较好的ZnO薄膜.退火后,应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可知.晶粒直径可增至20nm左右,但晶面取向有所变化.由布拉格方程讨论了退火处理对样品晶面间距的影响.以此分析了可能的薄膜应力类型的变化.经金像显微镜可观察到氧化锌的柱状生长.应用日本岛津RF-5301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ZnO薄膜的光致发光谱(PL)测的激发波长为363nm和463nm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城市的给水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凿井取水,二是穿渠引水。井水水质纯净,渠水水量较大。城市的排水主要依靠管道将城中的雨水和生活废水排往城外的护城河中。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采取水热-退火方法合成具有纳米分等级结构的氧化铟。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所制备的样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纳米片组成的分等级结构花装氧化铟,纳米片的厚度约为20 nm。气敏性测试结果表明,以该方法合成的氧化铟,对NO2气体有较高的灵敏度与较好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以Mg(NO3)2·6H2O和Na2B4O7·10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竹叶状的硼酸镁纳米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产物的形貌,用电子散射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产物的成分以及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几乎全是竹叶状纳米结构,纯度与产量均较高,形貌和尺寸比较均匀,成分为单斜晶系的MgBO,(OH).  相似文献   

15.
在90℃水浴条件下,以PVP为分散剂,用甲酸还原银氨溶液制备银纳米颗粒。紫外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银纳米粒子的生成过程,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分布。银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在60~70nm之间,而且粒子呈现球形结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铜锰复合氧化物,运用XRD、TPR、BET和常压微反评价装置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物相结构和催化性能的研究。XRD分析表明,沉淀反应温度在25~90℃时所合成铜锰复合氧化物前驱体均由Cu2+1O/Mn3O4组成,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晶体组成Cu2+1O/Mn3O4比逐渐提高,晶粒逐渐减小,这些前驱体经550℃焙烧后均转化为Cu1.5Mn1.5O4,且晶粒大小基本相同。TPR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催化剂为单一组成的铜锰复合氧化物,当沉淀反应温度<45℃时,随沉淀反应温度提高样品的还原温度升高,当沉淀反应温度从45℃提高到65℃,还原温度变化不大,只略有下降;而当沉淀反应温度>65℃时,还原温度继续升高。BET结果表明,虽然室温下(25℃)所制催化剂前驱体的比表面积较大,但焙烧后却大幅度下降,反而小于45℃以上样品的比表面积;而当沉淀温度在45℃以上时,焙烧前后样品的比表面积相差不大,样品的比表面积均在36.5-39 m2/g,说明当沉淀温度提高到45℃以上时,焙烧后样品的比表面积与沉淀温度关系不大。沉淀温度45℃是Cu-Mn沉淀物织构发生明显变化的拐点,在此温度下,沉淀反应体系的反应、传递及沉淀物的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石油化工和化工催化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利用水热/溶剂热法,通过在室温下水溶液中醋酸铅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的沉淀反应,合成出了单分子前驱体PbDDTC;然后,在没有使用任何表面活性剂或模板的情况下,分别在以水、无水乙醇、乙二醇和乙二胺作为反应介质的不同溶剂中,很好地合成出了粒径为50~100nm的PbS纳米晶。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所得纳米晶体进行了表征,证实了所得晶体均为PbS纳米级纯相晶体,且溶剂的选择对产品的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