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印度瑜伽行中观宗自续派和汉地禅宗同时传入吐蕃。二者经历了从和睦共处到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阶段。最终,因为见地和修持方法的差异而引发了一场争论,史称"顿渐之争"。汉地禅宗本是吐蕃佛教的滥觞,但以摩诃衍那为代表的汉地禅宗在"顿渐之争"中失利后,汉地禅宗在吐蕃逐渐销声匿迹,对后期的藏传佛教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汉地禅宗退出藏区的原因一直存在误解,敦煌出土文献为我们对此作正确分析,提供了契机。我们认为禅宗退出藏区的主要原因是,禅宗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同藏区传统文化相融合,不能满足吐蕃统治者政治上的需要。这对我们研究外来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提要]《禅定目炬》是西藏本土作者所作并涉禅宗内容最多的藏文文献之一,其成书年代为西藏佛教前弘期与后弘期过渡阶段。本文主要以《禅定目炬》之作者生平与内容结构为依据,构建了吐蕃时期的西藏禅宗基本思想与禅宗师承以及汉藏佛教思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百拜祈愿文》在敦煌藏文佛教文献中多有保存,而且这些写本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两类。敦煌写本和收入《甘珠尔》中的《百拜满愿文》相比,敦煌写本P.T98V号与《甘珠尔》本最为接近,敦煌P.T22号写本类未传至后世。从内容和结构看,《百拜祈愿文》应属于祈愿类佛教文献,而传统的藏文佛典目录中将其列为佛经。藏文史书中有关《百拜祈愿文》的传说尚无佐证,应是后世的虚构。  相似文献   

5.
以"宗派"来解释隋唐佛教的生态,是否符合中国佛教的史实?"宗派"如何定义?隋唐佛教可分几宗?这些问题虽经汤用彤、任继愈、杜继文及日本佛学界众多学者研究,至今仍然莫衷一是。从敦煌文献来看,众多的中华撰著及汉译典籍证明,隋唐时期敦煌存在"佛教十宗":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三阶教,以及尚待深入研究的藏传汉文佛教。但是,敦煌地区的寺院和僧人究属何宗,依据现有文献,却无从判定。考虑到"宗派"一词在宋以前的文献中最多出现过三次,宗派佛教在隋唐敦煌佛教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是否主流、与佛教信仰是什么关系,都成了敦煌遗书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几乎所有重要的藏文佛教史都会介绍汉地佛教史或者在介绍汉地王统时加入汉地佛教的发展情况。在这些介绍中,藏族史家在史料的取舍和史实的认定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主要有三个方面:藏族史书所记载的汉地佛教史中,几乎充满了神异传奇,或者说他们比较认可汉地记载中那些充满神迹的记载;藏文史书关于早期汉地佛教史的记载,是一个内在的、较为封闭的体系;在藏族对汉族早期佛教史的记载中,《旃檀佛像记》成为重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7.
禅宗基本     
现在社会上已经兴起“禅宗热”,书店里或书摊上有关禅宗的书籍随处可见。早些年人们热衷读铃木大拙的禅学和蔡志忠的禅学故事漫画,这些年人们又热衷读南怀瑾的著作。最近,带有浓厚禅宗趣味的小文章、小集子,比如林清玄等,也深受人们欢迎。社会上有这麽多人喜欢禅宗,喜欢佛教,当然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禅宗作为佛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普及途径之一,自达摩祖师首开风气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欢迎。即使在达摩时代,人们对禅宗就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亡心寂默之士,莫不归信”。从唐朝开始,禅宗逐渐成为汉地佛教的…  相似文献   

8.
藏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建立于中古时期的吐蕃王朝以其创建的古藏文文字,记述了当时藏族的历史、藏族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往来。现在,通过对英法所藏敦煌古藏文文献的情况分析,综述国际藏学界对吐蕃早期文字与文化的研究成果,评述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长处与不足,全面研究、整理、出版现存于英国、法国的敦煌古藏文文献,必将对我国古藏文研究、敦煌学研究、吐蕃社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藏文古籍文献是藏学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大的方面看,藏文古籍文献,包括吐蕃早期文献,吐蕃以后的佛教典籍和藏文历史档案。藏文古籍文献作为藏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在藏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有责任系统地介绍藏文古籍文献的概况及整理,出版和研究动态,是藏文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西域地区出土的四面骰卜文书属同一系统。此类骰卜起源于印度,本具有浓厚的婆罗门信仰特色。该卜法经新疆传入西藏东北部。受印度四面骰卜影响形成的最早藏文四面骰卜文书是ITJ740号文书。早期的藏文四面骰卜文书主要体现出苯教特色,而后期的藏文四面骰卜文书已无苯教色彩。吐蕃统治敦煌之时,藏文四面骰卜文书传至敦煌,敦煌地区的佛教信众借鉴藏文四面骰卜文书,创制了具有明显佛教特色的汉文四面骰卜文书《摩酰首罗卜》。此类骰卜文书的总卦数应为六十五卦,而非数理意义上的六十四卦。  相似文献   

11.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印度,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碰撞,并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吸收、融合,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传入中国后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也为我国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佛教对我国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歌语言的通俗化、以禅喻诗和诗歌词语的丰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佛教是在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分别从印度和汉地传入西藏。在吐蕃赞普和王室的大力支持下,没有被吐蕃贵族大臣们的一次次禁佛运动所扼杀,也没有被吐蕃本土宗教苯教所挤垮,最终登上了吐蕃社会正统宗教的地位,赢得了很高的礼遇和崇高的地位,并对藏族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吐蕃佛教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社会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初传时期的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藏文材料和汉文材料为依据,对佛教在藏区与汉地初传时期的传播方式与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可知,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将佛教引进了吐蕃,并欲将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但当时吐蕃人信奉本土固有的宗教—苯教,于佛教异常隔膜。在此情势下,松赞干布将计就计,以苯教的思想和仪轨作为传播佛教的理论铺垫和思想基础,吐蕃人通过苯教这个管道和途径,才逐渐接受了佛教思想。汉地佛教初传时期,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当佛教初来咋到时,汉人将佛教看作神仙方术的一种,后来又将佛法和道教的法术相提并论,将佛教哲学和庄子哲学一样看待。这些事实都说明,佛教在两地初传时期,基本上是接着两地的传统思想、宗教、文化讲的,而不是照着印度佛教思想的原本模样讲的。这是印度佛教在汉、藏两地传播的一个共性,或曰规律。  相似文献   

14.
比照藏传佛塔的艺术风格和建筑特点,通过考查普陀山多宝塔的佛像布局与造型、塔身建筑结构及其寓意,并联系元代历史、艺术、宗教的背景,认为多宝塔应是一座藏传佛塔。它是藏、汉、蒙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元代藏传佛塔在汉地发展演变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印度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国 ,与中国儒道思想经过矛盾磨合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文人的精神生活。而作为中国佛教的禅在人生价值、思维方式等方面对文人的精神及艺术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特别体现于王维的充满禅境的诗歌和苏轼随缘任运进退裕如的人生方式。  相似文献   

16.
宋室南渡以后,禅悦之风较北宋更为盛行.从达官宰执到一般朝野士人,皆对佛教持支持信仰之态度.与北宋士人相比,南渡士人的礼佛参禅在内容与形式上有所变化.如同是援佛入儒,北宋士人是"尽用其学而不自知",一方面吸收佛学的精华,一方面又公开攘斥佛老;而南渡士人不仅援佛入儒,以佛学作为儒学的参照系,而且还身体力行,佛教对其浸染甚深.禅悦之风在士林的盛行,不仅对南宋政府的佛教政策有所影响,而且也因此影响了士林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以禅喻诗"是南渡士人对文学作出的新诠释,而"援禅入诗"、"援禅入词",则是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的一大特色.就佛教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来说,尽管参诗之说始自北宋,但真正将参禅与作诗结合起来并提出重要的诗学概念与范畴的,则是南渡诗人.并且就时间来说,禅诗相通,至南渡以后,方为诗人所共识,这是最值得注意的现象.禅悦之风在南宋初期的盛行,有历史、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就士人来说,他们信奉佛教,除去学术与个人遭际等因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南渡政府安置南渡士人的特殊政策增加了士人与佛教接触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士人对佛教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元、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汉传佛教"藏化"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我国西北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河西走廊虽然以汉族文化为主体,但是,由于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也就自然受到藏传佛教的深刻影响,从而出现了部分汉传佛教寺院改宗为藏传佛教寺院的“藏化”现象,这种汉藏文化的合流现象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又不断地促进着民族间的融合、壮大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藏西部的佛教史与佛教文化研究》(日文版)重点介绍了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佛教发展情况,尤其是西藏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历史和特点。用实地调查收集的图片资料,论述了西藏西部地区的特征、西藏的密宗系统、阿里地区的佛教遗迹,以及以阿里的古格王朝为中心的西藏西部佛教美术的特点。此外,介绍了阿里地区与古代于阗、尼泊尔、印度、古代大食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公元7-8世纪以后,随着佛教从印度、尼泊尔及我国中原地区传入藏区,佛教僧人在吐蕃王朝的支持下,将大量佛教经典译成藏文,并在各地印刷,形成了多种版本。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吐蕃后,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遭受过巨大的挫折,青海成为西藏佛教后弘期的重要源头,并最终形成了极具藏文化特征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其形成后,就开始了其向外传播的历程。青海由于和西藏在地域上的毗连以及历史的渊源,宋代在青海形成了以玉树和化隆为中心的两个寺院密集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