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玉米秸杆为原料、以异氰酸脂为胶粘剂,研究了一系列的原料处理、喷胶法拌胶、喷雾法涂覆脱模剂、铺装和热压工序,加工成玉米秸杆板。该板材达到刨花板国家标准规定的性能指标,可以用来替代木材人造板用于建筑装饰等行业。  相似文献   

2.
蠕动泵在流体点胶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提高蠕动式自动点胶的质量,深入分析了蠕动泵的工作特性和定量点胶要求,提出了一种蠕动式点胶控制策略。将打点、画线变换为运动控制问题,采用插补实现针头和蠕动泵的协调运动控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基于SMC6480运动控制器的数控点胶系统,重点介绍了系统软件结构、自动点胶过程及其软件实现。研究表明:提出的点胶控制策略可以实现点胶动作的精确控制,有利于提高点胶精度。开发的点胶系统实现了蠕动式自动点胶,且结构开放性好,模块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胶囊破胶剂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破胶技术。它是以一种或多种常用的破胶剂为囊心,表面裹上一层防水的囊衣材料而形成的微小胶囊,具有延缓释放破胶剂的特点,在压裂作业中可高浓度使用而不影响其它流变性能。简述了胶囊破胶剂技术的现状、类别、特点,并选用国内外的部分胶囊破胶剂样品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实验。  相似文献   

4.
以降解黄原胶与降解魔芋胶为主要原料,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共混制得不同的凝胶体系,考察了共混比例、总胶浓度、共混时间、盐离子浓度对凝胶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该凝胶体系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降解黄原胶与降解魔芋胶凝胶体系具有剪切变稀特性,其本构方程为非线性共转Jeffreys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用脲醛树脂改性玉米淀粉胶时,脲醛树脂在制备时较难控制的缺点,本文提出了用糠脲树脂改性玉米淀粉胶的方法,文中主要介绍了玉米淀粉胶的合成、糠脲树脂的制备、改性淀粉胶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首次研究了微波辅助酸降解香豆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与水浴酸降解过程进行对比,获得了低聚香豆胶。研究了低聚香豆胶与硼砂交联形成凝胶的过程,考察了低聚香豆胶浓度、硼砂浓度和pH值对形成凝胶体系的影响,获得了稳定的凝胶体系。进一步研究了低聚香豆胶凝胶体系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微波辅助酸降解法是快速降解香豆胶的新方法,降解速度显著高于水浴酸降解法。在适当的碱性条件下,低聚香豆胶可与硼砂形成较稳定的交联凝胶体系,该体系具有显著的粘弹性和剪切变稀特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低分子量阳离子变性瓜胶与硼砂交联的凝胶体系。考察了低分子量阳离子瓜胶浓度、硼砂浓度及pH对凝胶形成的影响,得到了结构稳定的凝胶体系。考察了低分子量阳离子瓜胶凝胶体系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粘弹性和剪切变稀性。非线性共转Jeffreys模型可确切表征凝胶体系的粘度曲线,实验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精练前后桑蚕膨松丝膨松度进行比较,发现用戊二醛固肢能提高桑蚕膨松丝的膨松度,并且从戊二醛溶液的浓度、pH值、固胶方式、黄变程度等方面来探讨最佳固胶条件。结果表明:pH值3.5、常温浸渍2小时、脱水冷堆22小时为最佳固胶条件,并用戊二醛对桑蚕膨松丝针织绸进行部分固胶,发现经部分固胶后,其针织物的服用性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9.
惯常所称的胶澳租借地在历史上有胶澳租界、胶州殖民地、胶澳租借地等多种称谓,被不同的利益方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其中胶澳租界是<胶澳租借条约>中文版本中对德占胶澳的正式称谓,也是清政府对德占胶澳有意识的官方定位,强调中国的主权;胶州"殖民地"的称呼则体现了德国把德占胶澳当作自己的殖民地的意图,也是德国在胶澳强力进行殖民经营的现实,意味着领土和主权的割让;而"租借地"最终发展为国际法中一个单独的门类,意味着管辖权的让渡和领土主权的保留.德占胶澳称谓的变化及"租借地"作为一个国际法门类的出现是国际强权政治中近代中国命运的一个注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问题与对策”这一视角,探讨了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修浚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这一时段,胶济铁路沿线煤矿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各方为此采取的应对措施。胶济铁路作为现代交通方式嵌入山东省境内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胶济铁路沿线煤矿业的发展,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选用不同改性剂合成了改性水溶性酚醛树脂,通过对树脂各项性能的测定,在n苯酚:n甲醛=1:1.5,NaOH加入量为苯酚和甲醛纯物质总量5%,尿素为改性剂,加入量为甲醛和苯酚加入总量的10%时,其改性后的水溶性酚醛树脂黏度为35.2Pa·s,固含量达53.53%,游离甲醛含量为0.44%,游离苯酚含量为1.09%,羟甲基含量为24.57%,该条件是本文选用改性剂中改性效果较佳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4种稠油胶质的分子结构特性及其对塔河、辽河沥青质的吸附行为,探讨了胶质吸附行为与沥青质分散稳定性间的内在联系。 结果表明: 4种胶质对沥青质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曲线形状是胶质多层吸附及渗透进入沥青质微孔结构的综合反映。4种胶质吸附等温曲线形状与其分子结构特性对照表明,塔河、渤海和辽河胶质对沥青质的吸附在低平衡浓度部分产生紧密单分子层吸附, 吸附曲线平滑;在高平衡浓度部分, 因其较强极性导致正庚烷对其亲和作用力不及沥青质从而发生相态分离, 在沥青质表面产生积极吸附造成曲线斜率急剧增大; 较弱极性的华北胶质未产生明显相态分离现象, 而是随浓度增加成比例渗透进沥青质聚集体中产生吸附。4种胶质的吸附行为与其分散稳定沥青质的有效性之间关系显示了胶质对沥青质的分散稳定能力既与其吸附量有关,也与其分子结构特性有关。   相似文献   

13.
以1-十八烯为单体,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Span80为乳化剂,环己烷为致孔剂,加入无机盐氯化钙,采用油包水高内相比乳液模板法合成了长链烯烃高吸油性树脂,并研究了其对氯仿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交联剂、反应时间、引发剂、乳化剂、聚合温度、水相体积等因素对该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的最佳条件,所得高吸油性树脂对氯仿的吸油率为27 g/g.  相似文献   

14.
低浓度苯胺在大孔树脂上吸附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水相中苯胺在NKA-II和AB-8这2种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速率曲线.结果表明:极性的NKA-II对苯胺的吸附量要高于弱极性的AB-8对苯胺的吸附量,苯胺在2种吸附树脂上的相平衡关系符合Freundlich方程;苯胺在NKA-II和AB-8上的吸附受膜扩散控制.动态吸附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透过曲线与实验透过曲线比较吻合,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苯胺在2种大孔吸附树脂填充柱上的吸附透过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了在聚苯乙烯基体和杂环功能基2-巯基苯并噻唑(MBZ)之间引入聚氧乙烯亲水性悬臂的新型螯合树脂,对所合成的树脂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对比研究了引入悬臂前后树脂对Hg2 等5种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多步反应,引入亲水性悬臂之后,树脂的表面形貌没有变化,仍保留大孔结构,吸附选择性和功能基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水杨酸、甲醛和硫脲为原料,在盐酸催化下经Mannich反应合成了水杨酸硫脲螯合树脂(SFT),测定了该树脂对金属离子Ni2 ,Cu2 ,Pb2 ,Zn2 ,Cd2 ,Ag 及对贵金属离子Au3 ,Pd2 ,Pt4 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吸附时间、贵金属离子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对贵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液膜扩散是吸附的主控步骤.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然主义艺术创作观,结合木雕实践过程凝炼出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基本观点。从木雕材料构造学视角出发,对不同层次木材构造,尤其对与木雕密切相关的诸如木材三切面、心边材、纹理、花纹等的自然属性与特征等进行了全新的归纳,进一步以代表性木雕作品为实例,阐述了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路径与思路。总而言之,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基本观点是崇尚自然,但不照搬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生物材料学规律,但不拘泥于材料的固定模式,而是将创作“不露刻痕”地融嵌于自然材料之中。近自然主义木雕艺术创作技艺路径是多留少雕、多自然少人工、多层次少纯一、多角度少单向、多色彩少单调,追求所谓“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近自然主义木雕艺术创作超越了自然主义对物象的单纯描摹,而是“依木言志、与木共鸣”,表达出一种与客观物象相粘合但又超脱的思想情感升华,从而达到了“人木交融、天人合一”的最高意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实验——水萃取法分析说明了其释放机理为自由释放、阻隔性释放和化学性释放三方面,以及影响纺织品甲醛释放的因素:甲醛与纤维的吸附与解吸、湿度、织物组织结构等;并对影响纺织品甲醛含量测试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国内外关于纺织品甲醛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我国木材及木制品进出口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木材贸易是保障我国木材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关注木材贸易的新进展及新问题,是我国木材贸易研究的重要任务。本文以2007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原木、锯材等资源型产品的进口情况以及人造板、木制家具等加工产品的出口情况,并从资源进口、产品出口、市场分割3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木材贸易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世界木质家具出口贸易变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Com trade数据并经整理,对1989-2006年的世界木质家具总出口额、出口结构、地区结构变动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世界木质家具需求旺盛;(2)木质起居室(餐厅)和商店家具占木质家具的出口比重下降,带软垫的木质框架坐具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3)欧洲木质家具出口市场决定着世界木质家具出口格局,世界木质家具产业有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木质家具出口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