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理想社会的异同臧世俊在近代中国,许多思想家在寻找救国道路的同时,对未来社会前景亦进行过一番设想和憧憬,洪秀全太平天国理想、康有为大同社会蓝图和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共同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空想社会主义的辉煌篇章。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深入比较康有为和孙中山伦理思想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伦理的转型.康有为和孙中山都借鉴了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原则,力图改造中国传统伦理原则,但他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具体阐释有所不同.康有为和孙中山在批判中国封建伦理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在努力建构理想的伦理世界,而且都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伦理世界指向了大同之世的设计.他们的大同之世在原则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在进程上则存在明显差异:康有为把重点放在了构想理想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上,孙中山则着力寻求实现大同之治的实践路径.康有为和孙中山的伦理思想都具有中西结合的鲜明的时代特色,都表现出较强的双重文化性和文化混杂性.他们都趋于中西伦理文化的融合,但具体思想的展开存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大同思想丰富多彩,渊源久远。《庄子》、《吕氏春秋》、《礼记·礼运》等典籍均论及大同思想,许多农民起义都提出过“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大同口号。到了近代,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之下,中国社会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旅程。这一过程既是不同文化交流不断走向深入的复杂过程,也是中国仁人志士挽救民族危亡、追求大同理想的曲折过程。以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为代表的先进人士,都不同程度地从中国传统大同思想中汲取丰富营养,对未来社会前景进行了深思熟虑的构想和憧憬,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大同理想社会。本文将对近代…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后来又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章太炎呢?曾经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一度以革命家现身,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早期的革命家中,基督教徒已经成为骨干力量,而孙中山则始终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家,基督教的宗教意识,是他们进行革命的肯定性精神力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重要基础则是孙中山所吸收的基督教文化;在总结中国近代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中的有价值成果,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文明的宗教政策,即政教分离的政策,这本身也反映出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25周年。1956年11月,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颂扬了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颂扬他“全心全意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并且指出,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是中国对社会主义提倡得力,并试图把社会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使社会主义成为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重新解读孙中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井桦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本文拟对毛泽东同志从接受和维护三民主义到批判地继承三民主义的思想历程,作一概略考察。1.毛泽东诞生之际,整个中国处在激烈的动荡之中。帝国...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曾长期追求大同世界理想,其思想主要源于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洪秀全太平天国理想、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构想的大同社会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影响。为实现大同世界理想,毛泽东不仅进行了理论思考,还付诸实践。据他有关著作和文献的表述,以及青年时期的新村实践、井冈山时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社会架构的策划、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逐渐形成他自己的大同社会模式。尽管他的社会理想模式终未成功,但这种探索仍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0.
简论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董四代中国近代史上,先后出现过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维新和辛亥革命三次大的革命和改革浪潮。与此相适应,也出现过洪秀全对平均土地和平均财富的追求,康有为对文明发达、人人幸福的大同社会的向往,孙中山对既有西方文明发达,又没有资本主...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辞典》序陈锡祺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也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大影响的历史巨人。他以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在中国历史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他在晚年毅然决定联俄联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之获得了新的历史特点,促使...  相似文献   

12.
论孙中山、康有为的社会理想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孙中山与康有为的大同社会理想都是放眼世界的,然而又都以本民族的传统为基点,从而必须面临大同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及其解决.21世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同样面临着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从道德、知行、民族与国家三个方面对孙、康二人的社会理想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作考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从"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以及"护法战争"等长期艰苦实践中不仅对中国政治现实及其国际背景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同时还丰富了革命阅历,积累起具体而鲜活的政治经验。为此,孙中山从西方民主、法制的阴影和幻想中走出,实现了政治思想的第二次重大超越。他认识到,中国在完成"推翻帝制,创立共和"的政治目标之后,历史实践又提出辛亥革命未完成的重大任务就是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建设一个真正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这是把彻底解放斗争置于高度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基础之上的理性思考。孙中山从民国历史的演变中深刻感悟到:共和国生存及其健康发展,必须彻底清除"旧制度"赖以存活的土壤。历史证明完成这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依靠全体国民参加的"国民革命"。孙中山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对原来提出的建立"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及"社会的国家"的革命战略经过历史的检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进一步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升了三民主义理论的水平,进而显示强大的政治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大同社会建设蓝图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多年前,孔子提出大同理想,设计了人类理想社会的基本范式。孙中山继承和弘扬了孔子的大同理想,对其进行现代的诠释,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并努力使之从理想转向实践,把她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从政治、经济、思想道德各个层面具体勾勒大同社会的图案。孙中山的大同社会建设蓝图,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古老的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特别是在近代社会,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不断入侵,中国思想文化中原有的大同思想也呈现出近代特色——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大同主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与康有为理想社会思想异同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成 《船山学刊》2004,(2):62-65
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理想状态的典范,而康有为所建构的大同理想则是现代理想社会模式的代表。两者由于社会模式设计的不同,从而奠定了各自的理想目标,构建基础及本质内涵的不同,映射出康有为与老子在社会理想状态、现实批判及治理之道上的异同。康有为对老子社会理想的扬弃,凸现了两种理想社会模式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驱,在其4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的近代史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本文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从三个方面对孙中山的思想与实践加以阐述。首先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并与形形式式的反动势力作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其次是以三民主义为民主革命纲领,以振兴中华为最终目的,以拯救中国之危亡;三是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同主义”,反对分裂祖国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是他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而民权主义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鉴于以往对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民权主义研究不足,本文拟借纪念辛亥革命七十二周年的机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思想,总起来讲,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它所要求的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通过民权政体,实行普遍民主,在中国建立一个具有广泛  相似文献   

19.
李华兴 《社会科学》2001,10(6):73-76
孙中山是一位与时俱进的世纪伟人。“以建民国 ,以进大同”① ,他为三民主义和大同理想奋斗了一生 ,真可谓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据刘望龄教授辑注的《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统计 :在他收录的 2 99件遗墨中 ,书写“博爱”的有 49件 ,题赠“天下为公”和“大同”的有 40件 (内中一件恭录《礼记·礼运》大同篇全文 ) ,两者合计共 89件 ,占所辑遗墨总数的 2 9% ② 。可见中山先生对大同博爱向往之深、追求之切。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演讲的结尾 ,孙中山谆谆教导国人 :“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 ,去统一世界 ,成一个大同之治 ,这便是我们四万…  相似文献   

20.
普及教育思想是孙中山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辛亥革命前、民国建立后最初几年和五四后这三个阶段,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一直在演进,后一阶段均是对前一阶段普及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从中看出,随着国内外形势的逐渐变化,孙中山普及教育思想中的空想成分不断减少,而合理因素与可行性成分则日益增加。孙中山晚年之所以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非偶然,孙中山普及教育思想不断地演进这一因素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为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思考新中国教育问题和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提供了珍贵的思想材料,甚至迄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中依然具有某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