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州模式”是以流浪少年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为根本导向,以社会工作与心理辅导为基本方法,以中心救助、流动救助和社区救助三位一体为救助网络,以“类家庭”、家庭寄养、技能培训为回归社会主要途径,以中心跟踪回访、专家定期评估为监控机制的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发挥社会力量拓宽救助保护途径明确相关部门对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责任。民政部门要肩负起对流浪少年儿童的生活救助、护送回归家庭等责任;公安或其他行政机关单位在执行公务时要告知或护送流浪少年儿童到当地的救助机构求助;卫生部门应担负对公安等部门护送的患病流浪少年儿童提供治疗的责任;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资金,保障对流浪少年儿童的生活、教  相似文献   

3.
发挥社会力量拓宽救助保护途径 明确相关部门对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责任。民政部门要肩负起对流浪少年儿童的生活救助、护送回归家庭等责任;公安或其他行政机关单位在执行公务时要告知或护送流浪少年儿童到当地的救助机构求助;卫生部门应担负对公安等部门护送的患病流浪少年儿童提供治疗的责任;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资金,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06,(6):F0003-F0003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无家可归的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和教育工作,负责全省流入外省的流浪乞讨少年儿童回省后的临时安置和保护工作。自2003年底成立以来,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先后接收救助和安置流浪少儿550名,其中382名通过亲人认领或由该中心护送回归了家庭,就业安置5名。  相似文献   

5.
2004年3月15日~18日,笔者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小野正博先生、孙丹秋女士就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流浪儿童合作项目赴项目执行单位——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调研。 调研期间,听取了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对于合作项目自2001年开展以来的情况介绍以及对2004年工作的设想,实地考察了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站内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类家庭”项目、全天候救助点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前往郑州大学,与该校社会工作系师生就如何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进行了座谈。调查显示,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明显,探索出与新的工作形势相适应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12,(1):65-F0003
辽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多年来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救助、保护、关爱流浪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对全市特困未成年人、流浪儿童、孤儿、残疾家庭子女、服刑人员子女等分布、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深入开展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及特困儿童工作,以“全纳式”儿童救助理念,开创了救助流浪、困境儿童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执行单位,自2001年合作项目开展以来,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基本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受流浪儿童欢迎和喜爱的"郑州模式":以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为依托,以"全天候街头救助点"(固定点和流动车)为纽带,以"类家庭"和"家庭寄养"为途径,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坚持跟踪回访,注重调查研究,开展与高校社工师生合作,强化社区预防,提供网络服务,定期总结评估,构筑综合性、功能全的全方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网络。以达到救助一名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一个健康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笔者的调查,流浪少年儿童流浪期间生活没有保障,有65%的流浪少年儿童曾经受到过欺负,有30.1%的流浪少年儿童曾经被人诱劝加入组织。所以,必须对流浪少年儿童实施主动救助。郑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将外展社会工作方法应用于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与保护,大力开展街头巡回救助,同时吸收已经接受救助的流浪少年儿童参与进来,协助外展社会工作者发现和帮助还在街头流浪的少年儿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所谓流浪少年儿童,是指离家出走、无家可归、流浪街头,失去正常生活、学习和安全保障的少年儿童。他们是少年儿童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也是亟待社会救助和保护的部分。流浪少年儿童古今中外皆有之,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做好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和行为矫治工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04,(12):31-32
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作为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的突破口和改革创新的旗帜。在2004年10月28日~30日刚刚结束的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领导及相关社会学专家学者组成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专题调研组对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的调研评估考察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某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实证调查,分析了新时期流浪儿童的群体特征和救助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与原因,提出要提升流浪儿童救助水平,应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在综合"类家庭"与"类学校"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形成集抚养、监护、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2.
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作为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的突破口和改革创新的旗帜。在2004年10月28日-30日刚刚结束的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领导及相关社会学专家学者组成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专题调研组对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的调研评估考察后,张世峰副司长高度评价为  相似文献   

13.
白伟光 《社会福利》2013,(12):54-55
为使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尽快发展,以实现监护权转移为突破口,构筑一个新型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其一,在解决儿童流浪问题的制度设计上要与时俱进,确立“国家是少年儿童第一监护人”的思想,并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积极吸纳发达国家强制转移监护权的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02,(12):25-27
大连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创建于2000年3月。几年来,中心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工作的新路子,用“教育好一个流浪儿,挽救一个人的一生,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化社会救助的内涵,分析研究流浪儿童的特点,把流浪儿童作为收容遣送对象中的特殊群体来管理,取得  相似文献   

15.
赵长贵 《社会福利》2002,(12):28-28,29
近年来,由于受打工潮的影响,流入社会的少年儿童呈直线上升趋势。据吉林省桦甸市收容遣送站的统计,1998年救助流浪少年儿童7人,1999年增至10人,2000年救助12人,2001年救助24人,今年1至6月份已救助7人。因此,对流入社会的少年儿童搞好救助、教育、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因人因地制宜 开展救助疏导工作 对需救助、保护的流浪少年儿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每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万人次以上,救助流浪未成年人近万人次,占救助量12%以上。每年都有相当部分受助未成年人查找不到家庭或监护人,无法回归家庭,滞留在救助机构(占受助未成年人3.5%),他们面临教育、康复、医疗、就业等一连串问题,成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一大难题,如何有效解决滞留未成年人安置问题,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了有益探索:实施政策性安置与社会性安置相结合,以行政性安置手段为主,以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安置为辅,多渠道,分类实施安置,破解了安置难题,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三种方式——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方式之一: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帮教。对在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根据其不同情况,对他(她)们的救助保护工作分为两个不同的层冼对智力正常,因家庭忽略或家庭教育方式失当而离开家庭,无复杂流浪经历的儿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06,(4):F0003-F0003
2001年,郑州市救助保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流浪儿童合作项目.紧紧围绕尊重儿童意愿、维护儿童权利的工作理念.开展了“类家庭”、“社工外展”、“技能培训”、“家庭寄养”、“跟踪回访”等集预防和救助于一体的救助活动.被民政部誉为“郑州楗式”。  相似文献   

19.
李颖 《社会工作》2010,(11):31-33
社会工作视野下,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是社会和家庭变迁的产物,而作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主体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应当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承担救助、保护、教育、服务流浪未成年人的责任,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陈燕 《社会福利》2009,(6):45-46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制建设,是保障未成年人基本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和谐视域下加强对于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