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商标权的客体为相关公众所认知的商标与商标所标识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基础可以认定商标俗称的抢注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同时,商标俗称可以被认定为近似商标的一种形式,从而适用《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此外,在商标俗称的问题上,不能适用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2.
以商标性使用为注册商标侵权(包括混淆侵权和淡化侵权)的先决条件会不适当地限制注册商标权。“商标性使用”的法律概念片面地关注“被诉标志”是否侵犯“注册商标”,而忽视真正的法律问题应是“被诉标识行为”是否侵犯“注册商标权”。而商标正当使用应该着重考察行为的正当性,而不应纠缠是否属于商标性使用。判断混淆或淡化侵权是否成立时,应从被诉标识行为整体(即被诉标志使用的整个具体商业情景)出发,而不应以“商标性使用”作为先决条件,不合理地限制注册商标权。  相似文献   

3.
商标与地理标识有许多相似之处或共性,也有一些显著的区别或个性。研究分析商标与地理标识的相似性与个性,对于在经济活动和对外贸易活动中切实有效地保护商标权和地理标识权等知识产权,特别是保护地理标识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反向假冒商标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消除他人的商标而将自己的商标用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上进行销售的行为.通过对理论界关于商标反向假冒中几个争论较大的观点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商标反向假冒不仅构成侵权行为,而且构成对商标权的侵害.  相似文献   

5.
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商标所有人商誉是现代商标法的两大价值目标,商标权是"商誉财产权"。驰名商标的概念实际上对商标"知名度"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商标在被控侵权的商品或服务领域为相关公众所知,该商标在该领域就是"驰名商标"。商标驰名与否不以是否注册作为确立其保护范围的依据,而是以其商誉所覆盖的领域确定其保护范围。与TRIPS协议一样,我国商标法实际上依然系采用"混淆理论"而非"淡化理论"保护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6.
论互联网环境下商标侵权认定的标准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使用的情形及手段与商标侵权认定直接相关。商标使用引发的商标侵权冲突不断,一方面商品与服务的营销方式日新月异,商标法的规定无法与营销方式的变化同步;另一方面,随着商标权是财产权的法定化,商标权人的权利不断扩张,造成商标使用效力范围的扩张。在传统商品和服务营销领域确定商标使用行为是否涉及商标侵权并非易事,当商品和服务进入互联网时代,商标使用的情形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多样性,对商标使用是否造成侵权的认定越发显得困难。互联网营销的商标使用行为是否涉及商标侵权,目前在认定标准上并未达成一致,通过对商标使用含义及构成要素的分析,对商标侵权认定应坚持的原则做更进一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7.
达娃商标争夺案凸显了中外合资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商标权保护风险,包括持股弱势地位引起的商标权丧失和商标权利的转让与许可问题、合资方竞争关系导致的商标弱化以及应对商标争议解决所出现的法律风险等。中国企业应提高商标权保护意识,选择合适的商标权法律保护途径,政府也应扶持企业加强自主商标保护。  相似文献   

8.
商标与企业名称中的商号有着相同的标识功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交叉和冲突,从而给市场秩序带来一定的混乱。从商号法律地位的确定、有条件的在先权机制的适用以及冲突解决归责原则的确立等方面对我国现有的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权利冲突解决机制加以完善,以期更有效地保护商标权人和企业名称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商标退化是指某一商标标识所具有的显著特征被减弱,逐渐演变为特定商品的通用名称的现象.商标退化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商标本身的显著性较弱、权利人将商标当通用名称使用、新产品的名称难以被接受、权利人不告知产品名称、其他厂商的错误使用、产品长期处于垄断地位、政府部门的不当行为以及字典或媒体的错误描述等.商标退化可能导致商标注册遭到撤销、商标保护范围受到限制以及商标注册不予续展等法律后果,但在课以这些法律后果时,不仅应要求商标本身存在退化为通用名称的客观事实,而且应要求商标权利人具有一定的主观过错.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9,(1):77-83
作为商品或服务的整体外观与形象,商业外观在商业活动中广泛存在。与商标相比,商业外观因承载着一定的美化或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功能而呈现出了复合性,对商品或服务具有更强的依附性或从属性,不能脱离商品或服务而单独存在。因此,商业外观获得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其具有标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基于商业外观的复合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具有来源标识功能的商业外观不宜进行赋权式保护而应进行法益式保护,判断法益存在的依据是商业外观的知名度。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业外观的保护应以自由竞争为目标,只有对该商业外观有混淆之虞并引起法益损害的模仿才应被禁止。  相似文献   

11.
尽管域名注册商标与目前存在的以企业名称作为商标注册的情况有很多共同之处 ,但是域名的商标法调整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如域名的弱显著性、可相似性、弱限制性等。这一困难使得我们在论证域名的法律地位时 ,必须将域名归入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范畴 (知识产品 )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必然要求我们考虑确定域名权范围两个主要因素 :一是域名的技术特征给域名权的范围所带来的必要的限制 ,二是贯穿于知识产权制度始终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域名、经营者的建筑物外观、店面设计和内部装潢、统一的工作服装、声音、单一颜色成为除商标、商号之外商誉的新型载体,具有识别商品和服务来源的功能。商标、商号等法律制度以保护载体为立法取向,无法将这些新载体涵盖其中,其他主体通过对这些载体的不正当使用,盗用他人商誉的行为得不到规制。论文分析了这些新载体的法律保护现状,提出了通过明确商誉权对所有商誉载体进行一体化保护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原产地名称是产地内经营者享有的一项集体权利。由于我国对原产地名称的保护起步晚,保护不力,致使许多原产地名称或作为普通商标被注册,或演变为同类商品的通用名称,或只强调产地的真实性而忽视产品质量,结果造成了原产地名称在使用过程中的垄断、滥用以及因商品质量下降而退化为货源标记。应将原产地名称纳入商标法保护体系,并严格界定原产地名称的含义,加强原产地名称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同时存在着工商部门的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保护和质检部门的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标记保护。两种保护机制的并存导致同一地理名称上同时存在两种相抗衡的权利:商标权人对地名商标的专有权以及该地区所有生产经营者对地理标志的集体权和共有权。由于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存在诸多局限,解决地理标志权利冲突的根本途径在于尽快制定《地理标志保护法》,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应当采取专门法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高校校名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享有名称权保护。与企业名称保护相比,由于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等原因,高校校名实际享有的名称权保护很有限。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校名在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凸现着重要的标识作用,因而,高校校名的商标属性日益明显。根据中国当前的国情,高校校名的商标权保护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适用使用在先原则、保护范围扩大为全社会和知名高校校名实行品牌化保护。  相似文献   

16.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指在他人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自己商标的行为.该行为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情节严重的,应认定为犯罪.基于罪刑法定原则,反向假冒不能定假冒注册商标罪,实属立法之缺陷.鉴此,应完善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法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在他人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自己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注册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是驰名商标保护立法、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课题。驰名商标淡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根本特点是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上擅自使用驰名商标所有人的驰名商标,从而降低驰名商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形象和吸引力。从商标混淆理论到联想理论的跨越,是反淡化保护的商标法理论基础。制止搭便车的集体行为出现则是从反不正当竞争法视角审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理由,而从经济学视野审视,则体现为确保外部性利益内在化和商标投资的回收。另外,还可以从商标战略的角度加以认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也存在适当的限制,包括在先使用限制、合理使用限制、保护范围限制、保护时间限制、地域限制等。  相似文献   

18.
域名与驰名商标争议集中表现为将他人的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这是近年来涉及网络发生最突出、类型最新、适用法律最为模糊的一类纠纷。文章首先分析了两者发生争议的原因所在;其次针对如何处理两者的争议,先后介绍了国际社会对域名与驰名商标争议解决机制的探索以及美国对此类争议的解决政策;最后论述了我国目前在既没有具体规范网络域名的专门法律、《商标法》也没有涉及域名与商标冲突问题的状况下,法院处理这类纠纷应当如何适用法律、如何确立域名的注册或使用构成侵害驰名商标权的认定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