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师培曾醉心于革命,义无反顾地走在革命的前沿。但骤然间却堕落为叛徒。他何以要叛变革命?这一悬案经分析,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刘师培目睹并亲身经历革命阵营的分裂,渐渐失望于革命领导人;绝望于民族民主革命,遂转向无政府主义,猛烈抨击革命纲领,思想上背离革命。而此时端方重金诱惑又使妻子率先叛变,最终刘师培步其妻之后尘叛变了革命。  相似文献   

2.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5):72-72
郭院林的《彷徨与迷途——刘师培思想与学术研究》一书,于2012年5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包括刘师培在《中国白话报》中的著述研究、刘师培的思想历程、1905-1906年刘师培著述与活动透析、刘师培在《左传》学史上的建树、刘师培年谱等。该书在学术与思想的互动中将刘师培的研究引向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3.
刘师培《江南乡试墨卷》四文表现出知识开阔、了悟四书之学、洞彻汉代史学、熟悉元代军事以及时政要闻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刘氏家学渊源与扬州学派之影响。刘氏四世传经,师培为扬州学派殿军人物。文章从学术传承与学术生态方面考察刘师培学术的现代转型,认为刘师培在传承与弘扬家学、扬州学派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学术实现了时代的突破,从而确定了刘师培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刘师培是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学者,因政治上的失足而使其学术成就湮没不彰。本 文旨在考察刘师培在先秦诸子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并且探讨刘师培治学方向 转变的原因。笔者认为刘师培诸子学研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 新的学术史体例,并且身体力行著有近代学术史力作《周末学术史序》;开中国近代实事求 是研究孔子之先风;刘师培还是中国近代完全应用西学探讨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第一人” ;同时他对先秦诸子典籍的整理研究做出了重大学术贡献。因此,无视刘师培在近代诸子学 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贡献,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5.
刘师培“古学出于史官”学术命题 ,在近代学术史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该命题的学术渊源可追溯到《汉书·艺文志》、章学诚、龚自珍以及刘师培的祖父刘毓崧 ,但是对此作系统阐述的是刘师培。刘师培认为“古学”形成于一个以宗教、实验为背景、以“王官”为主体的礼制文化传统 ,这对于认识上古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还进一步指出“古学”与王官中的“史官”关系尤为密切 ,并且还解释了古学掌于史官的原因、弊端。最后刘师培得出古学不仅缘起于史官 ,而且古学的兴起又是对史官的反动这一结论。刘说在近代学术史上不乏立异者与同调者 ,但是刘师培对该命题的论述可以说“成一家言”,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院林 《云梦学刊》2009,30(1):21-28
刘师培身处清末民初.其学术亦由传统走向现代,终归完成了现代蜕变。刘师培是刘氏家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左传》学多承自家传。刘师培治学试图纠合传统学术分歧,等视经史、平分今古、持平汉宋、会通中西,但是随着现代学术观念与学科的建立,他的努力最终并没有结果。综其一生来看,刘师培在论学上力求会通,但有时将彼此互异的东西纠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矛盾,融而未化是其特点。在生命晚期,他沉浸学术之中,在学术上逐渐走出经学误区,走上了学术专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郭院林  焦霓 《云梦学刊》2011,32(6):32-37
和以往不同,刘师培在1904年间大量运用白话文这一形式进行民族革命宣传。他从“挣种族事业”、“挣国土事业”、“挣政治的事业”等方面著文启迪民智、激发爱国主义,提出了革命途径与军国民教育。他以进化论作为理论武器,论证了封建制度必然要让位于资本主义制度。刘师培在《中国白话报》上的著述展示了这期间刘师培短暂而又激烈的白话文思想内容与主张,,而这实际上成为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的先声,在中国现代白话文建设之初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末 ,国学大师刘师培热衷于吸纳西学并在交融中西学术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这与严复及其译作带给他的影响关联甚多 ,严复可谓刘师培在学术上中西交融的引路人。不过 ,严复往往是站在西学立场上把握中学 ,以西学为坐标评判中学 ,故多强调中西学相异之处 ;刘师培则是要用西学佐证中学 ,故更强调中西学相通之处 ,即同的一面 ,甚至有“西学古微”的倾向。之所以有此不同 ,与两人学术观的差异密切相关 ,即在处理中西学关系的问题上 ,严复的“归求反观”与刘师培的“借西学证明中学”在立足点上存在差异。在对西学的了解程度上 ,严复也远超刘师培 ,但刘氏对西学较严复为浅的理解 ,却体现了当时多数士子接受西学的状态。在中国古典学术逐步与西学融合从而迈向现代形态的过程中 ,这种对西学看似简单、肤浅的接受 ,恰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魏晋玄学是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历来学者对魏晋玄学存有门户之见 ,缺乏实事求是的客观研究 ,评价有失公允。至 2 0世纪初 ,章太炎、刘师培才恢复了魏晋玄学的历史地位 ,而后魏晋玄学的研究蔚为大观与他们的提倡不无关系。刘师培是近代一位有争议的学者 ,他因后期的政治态度而被世人所唾弃 ,使人们淡化了他在魏晋玄学研究领域的开风气之先的地位。刘师培的魏晋玄学研究虽然只是起步阶段 ,有些学术观点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应该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于阐述刘师培前期研究《左氏》学方面的学术成就。以“问题”为中心,从三个层次梳理刘师培研究《左传》的学术成果;一、先秦诸子述《左传》;二、《左氏》学行于西汉;三、《春秋》三传的先后关系。最后概述刘师培治《左氏》的学术方法以及评价他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李孝迁 《东南学术》2001,(4):103-113
刘师培是近代学术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学者,本文旨在全面整理刘师培在研究清学史领域的学术成果,主要从五方面加以阐述:一、清学的渊源与流变;二、“学以域分”学术命题的提出;三、整理与研究扬州学派的学术群;四、清学的“得”与“失”;五、关于清代诸学者及学派的评价,厘清刘师培的学术成就、学术渊源、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师培指出要通过"正名"方式来实现"文"的审美特性,这种理论思路与俄国形式主义通过"陌生化"手法实现"文学性"的文学理论之间体现出一致性,他们都选择从改造文学语言入手,来突出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刘师培的"正名"思想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在对文学语言的取舍方面表现出雅与俗的审美差异,在文论命运、审美趣味和文论指向等方面也存在不同。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有助于理解刘师培文学思想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分析了《船山遗书》在刘毓松、刘寿曾以及刘师培两个时代的不同命运。在刘毓松时代,曾国藩为了弘扬湖湘文化,而将书中鞑虏之字抹掉。而在近代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刘师培继承家学,撰写《王船山史说申义》,目的是攘除满清,激励汉种的历史。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背景,对船山遗说的理解竟然会有天壤之别,不能不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仪征刘氏与《船山遗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分析了<船山遗书>在刘毓松、刘寿曾以及刘师培两个时代的不同命运.在刘毓松时代,曾国藩为了弘扬湖湘文化,而将书中鞑虏之字抹掉.而在近代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刘师培继承家学,撰写<王船山史说申义>,目的是攘除满清,激励汉种的历史.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背景,对船山遗说的理解竟然会有天壤之别,不能不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1903年,对于刘师培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不仅是他著述与革命活动的开始,而且也是他人生转变的开始。本文从科考前、落第后以及到上海几个阶段对其著述和活动分别论述,结合社会与家庭背景透析刘师培这一时期彷徨的心态,指出,其由于利途的考量,步入革命行列,知识和政治结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迷局,导致他后期多次转变,最终也误了一代大师。  相似文献   

16.
论刘师培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思路蒋俊二十世纪初年的刘师培是最早用阶级对立的观点分析中国农民问题的思想家,他提出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组织和发动农民革命的主张是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补充和超越,他关于农业和工业联合制的设想,则是中国最早的建立乡镇企业的理论,而...  相似文献   

17.
毛新青 《兰州学刊》2008,(7):155-157,161
魏晋六朝思想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刘师培的研究在此领域中具有奠基作用。从各个方面对于魏晋六朝的地位进行了肯定,开启了从思想自由的角度进行论述的先河,后经鲁迅等的发扬,魏晋六朝思想遂成为现代文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文章对刘师培在此领域中的开拓性地位进行揭示,对其在魏晋思想研究史上的历史地位进行肯定。  相似文献   

18.
坚实的建构需要深刻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对于中国来说,有数千年的历史.学术史研究.前人大体沿循两条路径:一是"因书求学",侧重于从文献的传衍揭示学术的脉络,如章学诚<校雠通义>;二是"因人求学",重视个案研究,强调学术在学人之间的传承,如黄宗羲<明儒学案>.黄宗羲首创"学案体",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给予了很高评价,说"中国之有'学术史'自此始也."黄宗羲之后,学术史作为显学在清末民初勃兴,出现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王国维、罗振玉、夏曾佑、廖平、皮锡瑞等一批学术大家.  相似文献   

19.
“暗杀”:一具沉重的历史之轭──读王蒙新作《暗杀──3322》时春雨一触到《暗杀──3322》这个颇具神秘色彩和诱惑力的书名,我的直感告诉我;它无疑是一部充满刀与血、诡与谲的惊险刺激之作。随之,我不禁哑然一笑,付度那文艺商品化的潮流真乃了得,这不,连...  相似文献   

20.
在辛亥革命运动的历史长河中 ,革命党人的政治暗杀活动伴随其始终 ,并呈阶段性的特点。政治暗杀和武装起义是辩证统一的 ,对武装反清具有双重性的作用 ,它对辛亥革命最大的贡献是隐质的舆论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