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牟永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5):8-12
作为人类价值系统核心的道德价值,随着学界“价值热”的不断升温,它已日益凸显为价值学与伦理学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这两门学科间尚缺乏很好的、全面的对话,以致在相互吸收、借鉴对方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上,还不尽如人意,造成对道德价值的本质问题见仁见智,且各种观点间的分歧还日渐增大。因此,本文力图从价值学和伦理学的交叉视角,把道德价值的本质重新概括为:道德价值就是指道德事实与人之间特有的社会关系,它标志着道德事实对人的本质之确证和完善,并进而厘析了这一涵义的道德价值所具有的几大特征,以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韩作珍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05-108,114
分析了关于道德价值的五大流行定义:“需要”说、“应该”说、“情感”说、“意义”说和“关系”说等。分析发现,这些观点均具有真理性,也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如果把道德价值界定为:“道德事实与人之间特有的社会关系,它标志着道德事实对人的本质之确证和完善”,或许会更加接近道德价值的内在特质。进而认为,道德价值是以实践-精神、功利-道义、个人-社会、自律-他律、相对-绝对相统一的方式来把握,并通过认可正确道德价值、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互动转化、形成内在道德素质与外在道德习惯、坚持个体道德价值取向与社会道德价值要求相统一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3.
王海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2):52-61
共同道德的不同和变异与社会的不同和变异无关,完全决定于人们的道德价值判断的不同和变化。一个社会究竟推行何种共同道德完全依该社会人们的意志而转移。但是,一个社会究竟具体地制定和推行哪一种特定道德,则与社会的不同和变异无关,而完全决定于人们的道德价值判断的不同和变化。道德规范是主观任意的,因而有优劣对错之分。如果一种共同道德是优良的、正确的,那么,它对于任何社会便都是优良的、正确的,而决不会是恶劣的、错误的;反之,特定道德之优劣对错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特定的社会而成立的:特定道德对于某一特定社会是优良的、正确的,而对于其他社会则可能是恶劣的、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王锡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2)
我国现行学术道德概念与日常用语道德含义存在巨大偏差,因此应该对道德进行与时俱进地科学定义。重新定义的道德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划清与宗教、习俗等其他意识形态的界限,明确价值取向,惠及全人类,成为全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操守。 相似文献
5.
广告的道德价值与人们的消费道德观念二者相互制约。广告的道德价值则是广告善的属性对公众正当性要求的满足。广告本身的善的属性体现在广告的精神价值中,公众的正当性要求体现在公众对自身需要的真正了解和对需要满足方式的正确规划,只有这两方面的紧密结合,广告的道德价值才能形成。广告的道德价值就是以诚信为本,促进合理消费,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汪辉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价值本身到底是什么 ,至今仍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这关键是对价值的本质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领会。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存在 ,一种主观性存在、指向性存在、设定性存在、选择性存在。价值是人对其自身及有关事物进行评价的尺度 ,它一方面表明了需要什么以及需要的迫切性 ,另一方面表明事物及人自身能满足人的何种需要及满足需要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道德价值与反道德价值之间的区别产生自特定道德之内,而道德价值与非道德价值之间的区别产生自一种超越了一切特定道德视角的理论视角。对道德价值的独特本性的语言学的、心理学的和社会学的探索等间接探索方式所带来的麻烦是循环论证,即它们全都预设人们已知道德是什么。而康德式的直接探索(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的交混)所带来的麻烦是,它所产出的是理想化概念而非工作性概念,不适应于道德价值的多变的和多元的现实。道德价值的普遍性比一般性弱,但比一致性强。普遍性原则远非普遍有效。道德价值在人们的价值体系中并不必然是至上的,而可能拥有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道德评价应当循着价值连续统而非对错好坏的二元对立而进行。具体情境中的道德选择的准则不是绝对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的。 相似文献
8.
张昆仑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138-140
在定名上,从资本的本质及资本的运动来看,资本范畴都无法用"资金"或"资产"取代。在定义上,传统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六种主要定义都是不恰当的,应定义为"资本就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生产经营要素。" 相似文献
9.
郎晓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3):18-20
本文探讨了在经济发展中道德的价值,同时也力图探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构建和如何构建一个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道德体系———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6
道德共识是指不同主体在道德的认知上所达成的一致性认识和理解。道德共识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形成和变化反映着人类道德生活的变迁和进步。道德共识对人类道德生活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共识的价值之中。道德共识的价值表现在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和理论价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杜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58-61
执政品格是一涉及领域广泛且含义非常丰富的范畴,把握这一范畴应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执政品格具有形成的实践性、对权力的依附性、内容的丰富性和表现的整体性四个特征。执政品格存在着复杂的结构,从形成执政品格的机制上可把执政品格分为执政的理论品格、价值品格和践行品格三个大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王振林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2):25-26
通过对凸函数的两个等价定义的证明,可以加深对一类特殊函数--凸函数的认识,从而利用凸函数的等价定义使一些复杂的不等式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蒋福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41-44
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在多元道德价值取向之间实现合理整合,追求道德价值的和谐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必须不断地建设和谐的道德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柯利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127-131
道德自律观是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在吸收康德、罗尔斯和皮亚杰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柯尔伯格不断明确和完善他律和自律的区分标准,提出了关于他律—自律类型说的三个假说:即发展类型、亚阶段和理想类型等方法,从微观上剖析其道德自律观的内在因缘。柯尔伯格道德自律观比较正确地揭示了人类个体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肯定一定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必要条件,其局限在于缺乏一贯性的经验逻辑支持。 相似文献
15.
关于道德价值及其实现的规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美玲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0-13
道德价值是道德生活领域中的事物或行为对于社会或个人的作用和意义。满足主体需要性是道德价值系统中的一种特殊规定。道德价值的特征表现在理想与现实、功利与超功利、实践与精神、相对与绝对、自律与他律的统一。道德价值实现要满足四个条件,即认可正确道德价值、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互动、转化形成内在道德素质与外在道德习惯、坚持个体道德价值取向与社会道德价值要求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郭春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6):25-27
道德教育收效甚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由道德价值失序引出了多种脱离现实的道德价值观念。提升道德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把握一些基本的、普遍的、稳定的道德价值,即核心价值。文章阐述了核心价值的普适意义,探索核心价值教育作为社会系统工程的最优构建方式,提出在道德失序背景下开展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徐嘉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1):59-61,116
孟母十分重视家庭道德教育 ,她所采取的“择邻而居”、“断机教子”、“买肉存信”、“责子去妇”等做法对后世有重大的影响 ,其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方法具有不少合理的因素 ,给今人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德育环境三维理论模型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钢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6):651-655
德育环境三维理论模型是指由环境、中介、人的素质三者构成的理论模型。这一理论模型,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环境的界定和人与环境关系的思想为指导,深刻而简洁地揭示了环境、中介、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三者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这一模型的理论价值在于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德育理论和数理统计三者之间高度的内在统一性。方法价值在于为德育科学研究方法探索出一套将历史方法、德育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三者统一起来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主治要求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唯一准绳是法律。法治所依据的法律是良法 ,它的生发点在于道德 ;法律的施行过程需要道德的支撑 ;广大人民遵守法律的落脚点在于一种道德自律。从立法过程到适法过程 ,从执法主体到守法主体 ,都体现出法的道德性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