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抽象劳动究竟是个永恒的范畴还是历史的范畴,这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迄今无定论。一般说来,主张“永恒范畴说”的同志原则上将抽象劳动的定义为“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是人的脑力、体力等在生产中的支出。既如此,作为人类劳动一般特征的这种支出,无论在商品生产还是在非商品生产形态下都是存在的,那么抽象劳动当然是永恒的范畴。持“历史范畴说”的同志不同意把抽象劳动单纯归结为“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认为这种耗费只是抽象劳动的自然基础,在此基础上还有“特殊的社会规定”。这种“特殊的社会规定”,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获得的。“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人类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当作一般人类劳动相对待,才成为抽象劳动。”“正因为抽象劳动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社会性质,作为经济范畴,它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因此,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相似文献   

2.
我国绝大多数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阐述马克思的抽象劳动理论时,都把抽象劳动当作一个历史范畴。以宋涛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为例,其说法是:“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在自然经济中,人们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因此,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下同。)这种传统的囿见支配人们的认识已经三十多年,但“历史范畴”论至今难以令人信服,所以仍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需要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即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包括劳动产品和非劳动产品,商品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包括劳动需要和非劳动需要。商品具有两种二重性规定:一种二重性规定是商品的质和量的二重性,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其中,使用价值体现了商品所具有的质的同一性,即有用性,交换价值体现了商品所具有的量的可比性,即可交换性;另一种二重性规定是商品的具体和抽象的二重性,即具体价值和抽象价值,具体价值是指商品具有具体使用价值和具体交换价值,抽象价值是指商品具有抽象使用价值和抽象交换价值。商品的这种二重性体现了人的需要的二重性,即具体需要和抽象人类需要。人的需要赋予商品以价值,其中,劳动需要赋予劳动产品以价值,非劳动需要赋予了非劳动产品以价值;人的需要量是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其中,劳动需要量是劳动产品价值量的尺度,非劳动需要量是非劳动产品价值量的尺度。需要价值论把劳动价值论纳入其中,弥补了劳动价值论两个基本前提的不足之处,并使需要的二重性取代了劳动的二重性,成为政治经济学的轴心。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一对基本范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对重要范畴。科学地闡明这对范畴,将揭示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依以建立的劳动的特殊經济形式,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創造、分配和使用,国民经济比例的安排,劳动力在各部門间的配置和使用等问题)的研究,也将有助于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主义积累等问題的认識。但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在学术界还是有爭論的。本文拟联系学术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若干观点,谈談自己的一些初步看法,以与同志们共同討論。不言而喻,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学說,是我們探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5.
王晓升 《求是学刊》2004,31(5):33-40
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是通过对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划分来批判资本主义的,按照他的分析,抽象劳动包含了物化.他还试图通过观察语言和理论语言之间的转换来揭示这里所存在的物化关系.这既反映了他对马克思的误解,又表现了他对于资本主义批判的新角度.他对于马克思的三个弱点的分析进一步展示了他和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方面的不同的视角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青年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直接批评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构架内的历史性范畴。他从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的经济学观点入手,批评马克思以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来定义人的存在,进而否定劳动—生产在历史社会中的作用。通过剖析鲍德里亚上述观点的错误成因,即经济学专业语境中的误读和非法逻辑僭越,并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科学理解,我们可以回答鲍德里亚的种种质疑。  相似文献   

7.
劳动二重性与需求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二重性与需求二重性陶江劳动二重性学说无疑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但是,在这一学说问世近一个半世纪以后的今天,如果我们仍然只谈论劳动二重性,而不知道与它对称的需求二重性,就会导致理论上的片面性。笔者试图在与劳动二重性对称的结构中阐述需求二重性...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工作服务市场专业化过程中,社会工作服务经历了从非商品、商品化到去商品化的发展阶段.在社会工作服务商品化和资本化过程中,社工服务形式虽然不同于制造业和其他直接以营利为目的服务业,但同样有抽象劳动.首先,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二重性出发,劳动价值和使用价值谈起,探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劳动价值和使用价值.接着,文章借鉴劳动过程理论,分析社会工作服务供给过程中劳动者处在特定的社会阶层结构中,不同的阶层之间存在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最后,文章认为,国家对社工劳动的引导和社会工作者的自我管理,共同制造了劳动过程中的同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生产效率范畴应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一席中心位置.确定这个位置对于分析效率变化状况及其因素具有决定性的方法论意义.从一般经济原理来看,生产效率表示生产的自然成果(产品)和劳动总耗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在每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中,生产效率表现为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以及首先是生产的目的功能所决定的特殊形式.在对抗社会中,不论生产成果或者生产耗费,都具有同它们的一般经济的自然内容截然不同并且与之相矛盾的意义.比如资本主义生产成果表现为剩余价值,而耗费具有资本的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效率的尺度是利润率,价值规律规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界限具体地表现在利润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一、国民收入范畴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具有全新的涵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摆脱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这个特定的社会形式,从而使生产劳动和社会产品、国民收入范畴,具有了全新的涵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劳动人民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和生产过程的主体。这样,共同劳动创造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就为劳动人民所共同占有和享受。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劳动人民的不断增长的需要。马克思说,“假定不存在任何资本,而工人自己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即他创造的价值超过他消  相似文献   

11.
<正> 依据传统的看法,一般把自由归于认识论,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对自由应当从哲学的总体性角度进行研究,自由不仅是认识论范畴,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范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这个自然必然  相似文献   

12.
王纲 《社科纵横》2003,18(6):15-16
人类劳动不单纯是劳动者对于劳动对象的作用 ,同时也是劳动对象对于劳动者的反作用 ,劳动是普遍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它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如果用“相互作用”的范畴来统一“劳动”与“自然力” ,统一解释人工生产过程和自然生产过程 ,就有可能实现价值理论的创新 ,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本身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门科学的创立和发展,都依赖于既有的理论水平和社会需要。对于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也必须从理论发展和实际需要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各种不同形态的社会生产都是一般与特殊的统一。所谓生产一般,狭义地说,就是劳动过程,因而首先是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而同自然之间进行的物质变换过程,广义地说,是指整个社会生产的一般的物质内容和条件。所谓生产特殊,则是指与一定的物质基础相适应的特定的社会生产形式。因此,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即“生产一般”或“生产过程一般”。资产阶级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同时马克思阐明了社会生产过程是由相互作用的四个要素——生  相似文献   

14.
劳动性质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马克思把理解劳动二重性看作是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今天,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二重性的原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特别是如何正确认识个人劳动的性质,这对于贯彻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发现和使用人材,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个人劳动性质做一点探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个人劳动是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联合起来的劳动者的个人劳动。这种个人劳动不同于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个人劳动,也不同于鲁滨逊式的个人劳动。  相似文献   

15.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在"资本集中和土地私有"以后,劳动价值论就与现实发生了矛盾,主流经济学家们因为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而陷入了绝境。马克思证明了劳动二重性理论,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他提出了劳动力商品范畴,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通过一系列理论创新解决了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引发了经济学的革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主流经济学家因为无法说明劳动者的工资和利息收入问题而再次陷入了绝境,这可能预示了经济学革命的来临。我们认为,只有通过理论创新,证明劳动本身具有价值,证明资本收入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才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是时代的要求,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从这个客观要求出发,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和理论体系进行了新的探索。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劳动产品,即公有制下的商品,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始点范畴;社会主义资金是它的主体范畴;而社会必要产品,即与V+m相对应的那部分产品,则是它的基本经济范畴,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转的核心。作者按照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任务、方法的看法,以及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始点范畴、主体经济范畴、基本经济范畴所作的新探索,提出了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设想,并且已经着手主编一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著。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公社二重性理论,主要是指马克思关于俄国农村公社二重性的理论,而不是指马克思关于一般农村公社二重性的理论。当然,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的公社二重性理论的提出,与当时俄国国内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发展前途的争论直接相关。1881年2月16日,著名女革命家查苏利奇写信给马克思,介绍了这一争论的概况,并请求马克思谈谈他本人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前景、特别是对俄国农村公社历史命运的看法。她说:“你比谁都清楚,这个问题在俄国是多么为人注意……特别是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党所注意……最近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见解,认为农村公社是一种古老的形式,历史、科学社会主义——总之,一切不容争辩的东西,——使它注定要灭亡。鼓吹这一点的人都自称是你的真正的学生,‘马克思主义者’”。“因此,你会明白,公民,你对这个问题的见解是多么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的问题进行了颇为广泛深入的讨论。但是,由于人们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学说的理解不同,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至今没有形成一种大体一致的意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社会根本就不存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之分。 一、关于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 在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问题上,理论界现存的一种倾向性意见,是认为马克思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人类社会生产劳动的一般定义。其根据不外乎是马克思的两段话。马克思说:“劳动过程最初是抽象地,撇开它的各种历史形式…  相似文献   

19.
第三产业的劳动有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之分。如果从是否创造新价值或国民收入的角度进行考察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第三产业系统中包含两个子系统:一是那些能够创造价值和国民收入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劳动属于生产劳动,其产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商品的属性;一是那些不能创造价值和国民收入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劳动属于非生产劳动,其产品(凡是收费的)尽管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而获得了一种商品形式,但并不真正具有商品的内在属性。 一、生产性服务行业劳动产品的价值确定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这是马克思阐述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0.
吕嘉 《学习与探索》2002,1(5):31-37
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意义不在于系统介绍有关政治现象的各类知识 ,而在于通过探讨、论述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对象、方法及基本范畴 ,为研究现实政治提供正确的理论与方法。基于人类政治需要及政治规律的特殊性质 ,政治学的研究目的应是正确认识人民根本利益 ,即具有二重性的社会共同利益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涉及二重性社会共同利益的所有社会生活领域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既需要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 ,也需要哲学的形而上思维 ;同时 ,政治学研究也相应需要新的概念工具 :政治需要、二重性社会共同利益、政治真理、政治规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