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彤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9,(1):133-134
ia^53是平凉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第三人称代词,本文首先对ia的起源进行探索,指出ia由“人家”发展而来,并区别了与“人家”的不同之处;其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ia所形成的心理基础进行分析,归纳出地域历史、文化、风俗对于语言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迎春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本文对第三人称代词在深层回指中的应用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经分析表明,回指式在话语中的推导受到语法、语义及语用因素的制约,是一个动态的认知心理过程.句法规则是受话者理解照应关系必需的常识,也是一种验证手段.此外,使回指关系成为现实并得以确定的因素就是语境,因此,语用分析是深层回指推导的最终手段. 相似文献
3.
宝鸡方言代词——《关中方言代词概要》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利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4):87-89
本文在孙立新先生《关中方言代词概要》一文的基础上,对宝鸡方言的代词作了一些订正和补充,全面论述了宝鸡方言代词的系统。 相似文献
4.
贾志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136-137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发展比起第一、二人称代词的发展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它的演变过程,体现了语言自身的发展、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语言对社会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帕提古力.麦麦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第三人称代词在汉维篇章中都很常用。但是,由于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它们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构成篇章时有较大的差异。汉语篇章中的第三人称代词远多于维吾尔语,而维吾尔语中的原词复现多于汉语。 相似文献
6.
合肥方言的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成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5):19-24,58
合肥方言代词共有三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组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相近,但又有本方言特点.其中指示代词当中时间代词章(子/个)、囊(子/个),疑问代词当中问原因、方式代词桨、桨搞(的)的意义和用法独特. 相似文献
7.
仝秋红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9-73
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比北京话的代词系统复杂,用法上也有复杂的交叉和互补现象。分类描写博爱方言的代词,重点描写其不同于北京话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8.
仝秋红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
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比北京话的代词系统复杂,用法上也有复杂的交叉和互补现象.分类描写博爱方言的代词,重点描写其不同于北京话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9.
湖北阳新方言的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群建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2):33-37
本文分别就湖北阳新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形式和语法特征进行讨论 ,并阐述了它们各自在句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谢俊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2(6):112-119
古代汉语中没有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专用字,现代汉语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专用字的出现及其形音的厘定主要与对译外文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和书面表达明晰性的需求有关。“她”与“他”读音相同且形体相似,并有相同偏旁内在的表意提示,决定了“她”比“伊”“ ”等字具有更高的可识性和可接受度。用“她”与“他”区分性别,符合文字构件分布的家族相似性,符合汉字模因的认知心理,符合人类认知的范畴化理论。“她”字的认可和流行既是中西语言交流的结果,也是口语称说与书面文字写作相契合的产物。这为语言规划提供了如下启示:文字的创造或借用要以刚需或实用为前提,要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文字形式要便于记写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语音的规定要考虑人们的称说习惯。 相似文献
11.
语篇表述理论(DRT)是一种动态语义理论,该理论的语篇表述结构规则和可及性规则可用于分析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现象,从而从理论上证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具有预指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家VanHoek通过对英语句子内部照应现象的分析,认为确定观念参照点的三个因素中,显著性和观念联系性对句内共指的影响要优先于线性语序,而一些汉语研究者认为汉语严格遵守线性语序。文章从法语入手,对法语中的照应现象作一分析,检验VanHoek的照应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法语中的句内及语篇照应现象。 相似文献
13.
彭臻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5):61-63
茶陵方言的人称代词主要有“我、你、渠”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后缀“南”的用法比较特别,和普通话的后缀“们”用法有很多不同之处。它不是一个“复数形式”标记,而是一个表集体概念的语素。 相似文献
14.
高晓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5-88,94
灵石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它与普通话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灵石方言的疑问代词在构成形式、语法功能、其它用法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比普通话更加分工细致。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分析了灵石方言八类疑问代词的表现形式及其句法功能,并对疑问代词的其他用法,如:反问、任指和虚指进行了简要论述,并简要总结出它们的主要特征:形式多样、语法稳定,表义丰富。 相似文献
15.
语篇表述理论(DRT)是一种动态语义理论,该理论的语篇表述结构规则和可及性规则可用于分析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现象,从而从理论上证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具有预指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延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2):158-162
描写子长方言的代词。子长方言代词中合音词比较丰富;人称代词有一定的数和格的形式;指示代词中处所代词有近指、中指和远指三分的区别,其他代词没有三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通过对战国时期《楚辞》以及楚地出土战国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论文分析了它们在使用频率、称数、句法功能以及谦敬功能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周冬梅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5-99,104
在对峡江方言的指示代词形式、意义及用法全面描述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峡江方言的指示代词的突出特点。1.指示代词的语音特点;2.指示代词是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上的弱化的三分系统;3.近指和远指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刘晓然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4):66-71
本文把黄冈方言疑问代词分为“哪”“么1”“么2 ”“几”四组 ,对其形式和语法功能加以描写和归纳 ,试图廓清黄冈方言疑问代词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20.
杨春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22(3):124-128
第三人称"she(她)"相对于"he(他)"产生得比较晚。"he"和"she"、"man"和"woman"、"他"和"她"在对举时表现为性别上的对立,但有时候"he"、"man"和"他"可以统称男性和女性。用标记理论和女性学的角度解释"她"消失在"他"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女性"长期被剥夺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以及女性的地位被忽视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