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海外图书馆及数据库资源,通过梳理丁玲作品政府机构译介和国际学者译介情况,以及各译本在Goodreads、Amazon、StoryGraph等网站上的读者综合评价情况,对英语世界丁玲作品的接受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丁玲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效果差强人意,存在不少进步空间。中国文学作品要真正走向世界,在翻译层面,应坚持“常译常新”。在传播层面,应注重“平靓正”,重视“粉丝翻译”的影响力,通过与其他传播形式跨界合作努力为自身“引流”;同时,还要重视译作的本土化。在接受层面,应思考如何实现接受效果从“Chinajoy”到“Globaljoy”,让中国文学作品凭借自身的魅力,赢得海外读者的衷心喜爱。  相似文献   

2.
2012年出版的两部丁玲传记各有特色,各有新建树。涂绍钧先生的《图本丁玲传》面向普通读者,以图文并茂见长,追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尽量贴近传主生命本体,提供被人忽略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及日常生活细节。秦林芳教授的《丁玲评传》面向的是专业研究者,以学理的剖析论说见长,作者站在独立的启蒙思想者立场,从文本细读入手,从作品看作家和论作家,追求学术性与创新性,力图以新的历史高度审视传主。  相似文献   

3.
丁玲生于常德长于常德,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特别是母亲余曼贞和"九姨"向警予给了她良好的教育,影响着她一生的为人与为文。常德学者多角度、全方位研究丁玲的思想与创作,涂绍钧的《纤笔一枝谁与似——丁玲》和《图本丁玲传》是丁玲研究的佳作。丁玲故乡的学术期刊《武陵学刊》长期开设"丁玲研究"专栏,不仅为常德学者也为全国各地学者的丁玲研究成果提供了发表园地,为丁玲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丁玲和萧军都是被五四运动的晨钟唤醒且受过鲁迅作品启蒙的前辈作家,各自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出过为对方无法取代的贡献。虽然丁玲和萧军在彼此公开发表的回忆文章中都很少提及对方,但在新近披露的萧军日记中却有不少关于丁玲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可以发现不少新史料,这些史料是丁玲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从单纯的个性解放到把个人斗争融入阶级斗争 ,在社会革命成功以后 ,丁玲仍执着关注妇女生活。我们可以把丁玲的探索范围分为三个阶段 :个性解放时期 ,社会革命时期和革命后。从三类女性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妇女解放道路中的女性性格和命运的共同点 :不满于现实、敢于反抗、伴随着挣扎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颇具个性和复杂性的存在,孙犁显然受到过始终游离于中心和边缘之间的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影响。孙犁从坚守知识分子独立立场、热烈追求人道主义、深情眷念故土乡亲等三个方面接受和借鉴了肖洛霍夫的人生观和创作经验,进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丁玲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中国妇女的榜样和模范.她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重要的财富,不仅仅限于她撰写的近三百万字的各类脍炙人口的著作,更重要的是凝聚和体现在这些作品及她一生言行中的高尚风格和品质.它们集聚和表现为丁玲精神.丁玲精神是巾帼精神的完美体现;丁玲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代表;丁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丁玲精神是人类理想的写照.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把屠格涅夫和肖洛霍夫的艺术风格作为俄苏文学史上的两种文学现象来分析,论述了这两位俄苏作家融艺术追求和思想探索于一体的艺术特色,从一个新的角度阐述了钱国文学传统对苏联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肖洛霍夫在中国的译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洛霍夫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苏联作家之一.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大量翻译、介绍肖洛霍夫,其小说在中国读者和作家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中国对肖洛霍夫的接受,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社会与文学的变迁,从中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丁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她走遍大半个中国,福建对她有着特殊意义。晚年丁玲与厦门大学师生结下不解之缘,给予复出后的丁玲以巨大鼓舞。厦门学者多角度、全方位从事丁玲研究。特别是关于丁玲创作个性研究、丁玲散文研究、丁玲作品语言研究等等,取得丰硕成果,且有新的突破、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11.
肖洛霍夫的思想倾向可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一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拥护者 ,他为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事业摇旗呐喊 ,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二是作为民众疾苦的呼吁者 ,他十分关心人民的利益 ,不畏权势、敢于上书谏诤 ;三是作为求真、求善的寻道者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了对自己理想中的世界观的追寻  相似文献   

12.
相似的人生经历与同样深厚的草原情怀,使玛拉沁夫对肖洛霍夫产生了异乎寻常的亲近感。《茫茫的草原》就是他借鉴肖洛霍夫创作艺术的成功范例。无论是在情节安排、风土人情与景物描写,还是在抒情方式与人物刻画等方面,都可看出它与《静静的顿河》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它身上还带有《新垦地》中的某些艺术痕迹。  相似文献   

13.
1941年5月到1942年3月,丁玲任<解放日报·文艺栏>负责人期间,根据党的文艺方针和对党报文艺栏的指示,团结边地区所有成名作家,提携、培养新作家,积极反映边区各根据地生活及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战斗的事迹,为繁荣解放区的文艺创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办好党报文艺副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散文难得的珍品<不算情书>,浸透了作者最真、最纯、最浓烈的情与爱,身体的言说将女性情爱的执着专一,炽热忘我,深厚宽广,精妙幽微,曲尽其致,是女性用爱演绎了自己情感的无穷丰富,用身体铸就了爱的华章.这样的书写引领两性尤其是男性思考女性情爱的丰富博大,从而为建构未来自由、平等、人文的新型男女关系作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静静的顿河》中,主人公格里高里在抗争、呼喊、悲愤中完成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格里高里的性格悲剧导致了他_生的坎坷与无奈,在痛苦煎熬中生活,在矛盾中不断挣扎。对格里高里悲剧性格的着重描写也是作家本人性格双重性的折射。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情况形成了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该过程包括肖洛霍夫作品的传入中国,以及翻译家们所做的有益工作。文章对肖洛霍夫创作思想和作品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进行了概括分析,对其在俄罗斯和中国大起大落的命运作了历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两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的解读,探讨其在叙事特征上的共通性与分异点,说明在表层的宏阔的政治叙事的视角下,由于对艺术真实性以及文本的丰富性的追求,一方面,避免了单一政治化叙事的简单和粗浅;另一方面,对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性的多样化刻画的在道德的、思想的、审美的等多种维度中展开,增强了文本的内涵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肖洛霍夫深入灵魂的草原情结,使其创作呈现出特有的独创性与魅力.他将人与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擅长用顿河草原上的自然景观和人们易感知的客观存在,去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和情感.通过特定语境下的形象性的描述,特别是象征性的草原比喻,把人物抽象的主观的精神外化为客观实体,从而生动、细腻地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丁玲早期参加过无政府主义者们组织的活动,也与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有过密切接触,因而受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其早期作品对超拔于世俗生活之上的性爱乌托邦的追寻,标志着中国性爱小说走出了五四"爱情-婚姻-家庭"的世俗程序,进入到一个新的精神空间,使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具体的史料,分析了苏俄三位伟大作家与苏俄领导人的交往,以及由此对各自思想和创作造成的影响,从而探讨了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希望作家们能以索尔仁尼琴为榜样,承担起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