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魔锤与铁匠     
于冒泡 《现代交际》2007,(10):40-43
1又是一个艳阳天。恰西的铁匠铺内。"喂,能不能修好哇,我对这套盔甲很有感情滴!"圣骑士坐在恰西的炉子旁,满怀深情地望着在恰西锤下毫无起色的战甲。"没办法,设备不行啊……"恰西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TM破锤子钉个钉子都费劲,本想修理装备,却被装备修理了,你看这锤头都成啥型儿  相似文献   

2.
正当我们在城市成家立业有了根,就想把远在老家的父母接到身边来。但是为什么,越来越老的父母成了"老顽固",就是不愿意来到你身边享福呢?祁铁匠要上北京,村里人羡慕坏了。祁家儿女都在外地,早就要接父母去住,母亲不答话,祁铁匠坚决不肯去。儿女想着父母虽然在老家,但两老相依为命,也就由着父亲。后来,母亲去世了,想到祁铁匠一人太孤单,儿子一心想把他接到北京去。为了把父亲接来,祁铁匠的儿子花了大力气,将父亲"连根儿拔了"。铁匠铺子卖了,三间瓦房也卖了。祁铁匠像霜打的茄子忍着没阻止,他的狗追着他蹭他的腿,惹得他一脸眼泪。能怎么办?上北京呗。  相似文献   

3.
张峰 《老年人》2011,(9):18-18
古时,一位铁匠患重病即将离世,几位徒弟围在他的身边,希望听到他最后说出自己秘不外传的绝招。孰料,铁匠用尽全身力气说出的一句话却是:“记住,铁热的时候,千万别用手去摸……”这样的道理谁不懂?徒弟们听了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4.
老街上有一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打制的铁器,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  相似文献   

5.
潘国本 《老人世界》2014,(11):30-30
这条不起眼的街道叫大丰路,路口,农机厂退下来的史师傅在这里给自己安排了个“再就业”岗位,修自行车、电动车。 这里原来是个垃圾屋,也许是不起眼,垃圾也不守规矩了,常常屋里一半,屋外一半,成了蚊蝇喜欢的场所。环卫所派人将小屋锁了,垃圾改由环卫工上门扫集,直送处理场。这下,蚊蝇不来无理取闹了,可外墙还胡乱涂写着脏话。  相似文献   

6.
师傅的葫芦     
小和尚去见师傅。 "师傅!我时时打坐,常常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没有任何人能比。我如此用功,为什么就是无法通悟?" 老和尚拿出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小和尚:"去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通悟了!"  相似文献   

7.
阳刚 《老人世界》2014,(5):29-30
1972年春,我下乡返城进了工厂,被分配到铸造车间化铁班,主要工作就是修筑冲天炉、化铁。一天,班里新分配来一位中年师傅,是外单位调来的。班长韩师傅领他与大家见面:“这位是陈师傅,38岁,四级工,分到咱们班。”大伙儿一瞧——好家伙!大块头儿,个儿头与我一样高,体重足有200斤,像鲁智深一样。身穿一身特号加肥工作服,还显得紧绷绷的不合身。四级工,了不得啊,工资49块7毛;我们一帮小青年都是一级工,工资31块6毛,算是带级学徒,跟人家老师傅们没法儿比。  相似文献   

8.
师傅的葫芒     
刘墉 《现代交际》2005,(1):48-48
一个和尚因为耐不住佛家的寂寞就下山还俗去了。 不到一个月,因为耐不得尘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不到一个月,又因不耐寂寞还是去了。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你干脆不必信佛,脱去袈裟;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不必拘束于佛门戒律。  相似文献   

9.
阳刚 《老人世界》2013,(11):27-27
同事的女儿结婚,我们去参加婚礼,巧遇了老张师傅。退休二十年了,他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还是晃动着大脑袋,谈吐幽默风趣,一副很幽默、很快乐的样子。老张师傅年轻时在湖南工作,后来年纪大了,因两地生活不便,才调到我们厂。先当木样工,后来担任了木样班的班长。他生性诙谐活泼,爱说爱笑,很快就与大家混熟了。我们一帮小青年,一有空儿就去找他聊天起哄,很快乐,很开心。老张师傅喜欢书法,造诣颇深,尤擅草书,其字龙飞凤舞,势如奔马。  相似文献   

10.
周艳 《中国扶贫》2017,(10):30-32
从泥腿子到田秀才,从卖体力到卖技术,从个人富到全民富,10年来,云和师傅像一叶驶向大海的扁舟,担负起时代弄潮儿的使命,一次又一次带领贫困群众走出大山,助力脱贫攻坚.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更是让人感叹,云和师傅了不起!  相似文献   

11.
正想不到我55岁时又有了一个师傅,那就是我的健身师傅——范师傅。前年,我因高血压和糖尿病缠身,整天提不起精神,只好在单位办了病退。一回到家,老婆便拉我去晨练。第一天,我就被一个头发花白、身材魁梧的老人吸引住了。只见他正耍着由红绸带系着的流星球,那两只流星球被他舞得一会儿像蝴蝶飞舞,一  相似文献   

12.
凝若 《职业》2012,(22):44-45
在中国有句老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许多聪明的师傅带徒弟时都有所保留,以防止徒弟超越自己抢了饭碗。我国传统中,许多职业都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模式。徒弟要想学艺,先跟师三年,拎包、打杂、磨品性;再学艺三年,打打下手,  相似文献   

13.
魏杭州 《老年世界》2011,(23):18-18
家里买了几个咸鸭蛋,女儿却不爱吃,撇撇嘴说,这有什么好吃的,而我看着鸭蛋却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14.
故乡的场沿     
场沿,就是秋天打粮食的地方。人民公社时代,农村是生产队的时候,收获的庄稼集中打晒,场沿的规模相当大,成为乡间迷人风景。我曾经历场沿的那个最风光年代,至今一想起它,就有一种温暖的记忆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5.
在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有个古老的小村庄——卢坑村。卢坑村位于湘、浙、皖的交界处,被重重的大山四面围困着,只有一条窄窄的长长的坎坷山道通向遥远的外面世界。卢坑有百十户人家,平时很安静,除了那条绕村而过的清澈小溪发出的潺潺流水声和村头那间老屋里传出的铿铿锵锵的金属撞击声在村子上空的山谷间回荡外,很少听到别的声音。发出铿锵声的老屋里住着余根源一家。余根源是个打铁的。铁匠余根源有  相似文献   

16.
范季明 《老年人》2010,(12):21-21
“周书记,昨晚又挑灯夜战啊?”“书记?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你们怎么老改不了口啊。叫庆爹,下次见面叫庆爹!”生活中,周庆炎不喜欢别人称他以前的职务,而喜欢被人叫“庆爹”。  相似文献   

17.
朱瑞华 《老人世界》2008,(12):22-22
1968年,我下乡插队。在农村,老乡们不叫我名也不喊我姓,都称我“大夫”。我何负此雅?这要从头说起。一天早晨上工,刚到生产队,就见保管员一瘸一拐地对我说:“我昨晚睡觉受风了,腿疼。”我对他说:“我跟一位医生学过针灸,有一定基本功,我给你扎两针吧。”开始他不同意,但腿疼不减,走路困难,无奈之下只好半信半疑答应了。  相似文献   

18.
在师傅的怂恿下,我买了辆QQ车,从此QQ车就成了师傅专车。师傅处处算计,我成了彻头彻尾的受气包。可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就反抗。每次却是屡战屡败,又不得不屡败屡战。师傅精明绝顶,弟子聪明反被聪明误,且看郭德纲和他弟子演绎的轻喜剧。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07,(22)
河南籍厨师冯三峰练就了一身绝活,被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市的伯瓷酒店挖去,成了该酒店的"首席面点师"。一些世界各地的达官贵人不惜乘飞机万里赶来入住该酒店,就是为了吃他做的一碗面!  相似文献   

20.
皖南 《职业》2007,(28):52-53
中式厨师有红案、白案之分.在老百姓眼中,做白案厨师是最没有出息的,不管是在大酒店还是在小摊上,他们只能做一些早餐面点,每月挣1000元工资都很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