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境是语言使用的实际环境,语境分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而翻译是语际之间的语义转换活动。本文从不同层面的语境分析其在翻译活动中的特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个词的确切含义通常要由语境体现出来。语境分为语言语境 ,即静态语境 ;情景语境 ,即动态语境。语境是辨别多义词各义项和同义词异同点的依据。语境对语言交际具有限定作用 ,语境影响交际者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结合语境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使学生了解有关语境的知识 ,在语境中学习和掌握英语词汇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语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又可再分为文化语境、风格语境、情景语境。翻译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源语与的语间语境上的最大对等。  相似文献   

4.
语境是语言活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零"语境是不存在的。语境对翻译具有重要意义,语境是语义的决定性因素,是译者正确理解原语、获得功能对等翻译的关键所在。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关系,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不仅要求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也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忠实再现原作者所要体现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试图探讨语境分析对于翻译的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所起的重要作用,阐述翻译应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据,从而确定具体词汇、篇章在其语境下的语用含义,并从构成语境的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方面入手,浅析语境对翻译的解释力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一组静止不变的、用以制约交际和话语理解的共有知识的集合;认知语境规则从认知角度动态地研究语境,将交际主体的能动性纳入话语分析中,说明意义推理的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认知语境和传统语境在对语境因素构成的描述上相似,但对语境运作方式的解释大相径庭。从传统语境到认知语境是进步,但对认知语境运作方式的探索需要借助大量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语境不仅仅是一个定性的、模糊的概念,它具有清晰的结构,可以表征计算。语境可以分为文本语境、境遇语境和认知语境,每个都有自己的结构和表征计算形式。每个语境形式都有自己的变换模式,科学推理是基于语境的认知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语境是一综合、复杂、极为重要的语言学概念,是语言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也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语境主要包括语音语境,语法语境和语义语境。语境的这几个重要方面限定了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的意义的理解和翻译时对词义和语体的选择。翻译中注意充分理解原文语境,保证译作符合原文语境要求,充分体现原文语言风味和语体风格,才能提高译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强势媒体——电视的崛起,电视受众变得越来越广泛,收看电视的随意性也变得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受众之间语境的差异性。语境有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之分。静态语境因素是认知语用推理发生的条件,是认知语境的来源,是认知语境的补充。对话语的理解不仅要依赖静态语境,也要依赖人的认知语境。正因为如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做节目时,就不得不根据受众的认知语境情况对自己的语言做必要的转换和补偿。  相似文献   

9.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简言之就是语言赖以存在、被人们实际所使用的环境。美国人类学家霍尔(Hall)把语境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并用高语境和低语境的不同来分析文化的多样性。在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中,语境和语言(编码信息)在意义传递上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语境控制理论是指研究传播活动中的语境生成和调适的理论。语境控制理论的核心理念,不是交流信息语境结构的差别,而是传播活动中语境结构的有效设定与能动调适。语境控制理论进行文化判断的基本依据,是交流活动中的信息形态关系。消除跨文化传播中的"信息超载",重在引导和促进传播通道中流动的信息产生语境传播效应。通过话语信息的语境转换,增加交流活动中的语境信息量,是实现跨文化传播中信息协调配置和有效传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Nicole Brossard的加拿大法语女性主义语篇及其女性主义英译文为例,探索解构影响下的翻译中的差异性问题。女性主义译者明确拒绝传统的忠实观及强调翻译的个体性和创造性,因而其译品被视为对主流翻译话语的挑战。女性主义翻译所基于的论点是:通过使用创新性翻译策略使女性主义译文成为源语篇的有意误译和延伸,女性主义翻译异于传统翻译,构成差异性而非派生。这一论点是值得质疑的。我们需要考察女性主义翻译如何不同于传统翻译。在分析的语篇中,女性主义翻译话语并不体现于实际的翻译实践中,所用到的异常翻译技巧只构成译文的次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运用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理论,对汉语传媒新词的英译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译相比,传媒新词英译在遵循一般翻译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以外国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清晰准确地表达新词的实际内涵,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传媒新词英译的具体策略包括直译、意译、补译、释译、回译和注解。这些策略不仅能使译者达到准确翻译汉语传媒新词的目的,同时亦呈现出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翻译市场刚刚开始正规化,对其主体即译者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目的论将所有翻译失误自上而下分为四类,即功能性翻译失误、文化性翻译失误、语言性翻译失误以及文本专有性翻译失误———在翻译实践中如何避免这四类失误也正是译者自我完善的方向。要在翻译实践中避免所有这四类失误以提高翻译质量,译者就要具有责任意识、重视文本功能、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翻译能力和树立文本意识,此外在翻译市场化时代还要注重对具体翻译要求的研究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的现状 ,提出了建立翻译传播学理论的必要性。文章论述了建立翻译传播学理论的依据 ,阐述了翻译传播学理论的构架 ,描述了翻译传播的基本模式 ,并指出建立翻译传播学理论体系是对翻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即翻译意义,应尽可能实现原文和译文功能和意义上的最大程度的对等。文章尝试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应用于《水浒传》排泄词“屁”的翻译,对两个英译本中此类词的翻译进行比较评析,探讨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影视中的情感文化翻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物为中心的影视作品,其翻译不可避免地涉及情感文化的传递问题。从情感的视角研究影视翻译策略,结果显示,影视译作的好坏,取决于译者是否有意识地关注情感文化的传递效果,好的译者通常有意识或者潜意识地关注着情感文化的传递,采用再创造、直接译出以及归化的翻译策略,创造、再现译入语观众习以为常的情感,以便为观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模因传播与归化异化翻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据此Chesterman提出了翻译模因进化和形成规律的翻译模因论。翻译模因理论认为,模因的传播过程对翻译构成影响。由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与模因传播的关系得出:归化翻译通过在本国文化中寻找相似的模因有助于读者理解异域模因,而忠实复制源语文化综合体的异化翻译是模因传播的要求与趋势。。  相似文献   

18.
探寻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基本上与翻译史相对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四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后的西学翻译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至解放后的第四次翻译高潮.每次翻译高潮都会同时涌现出大批翻译家和翻译理论.我国传统翻译理论体系从最初道安的"案本"、玄奘的"五不翻"、严复的"信达雅"到后来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从规范,特别是翻译规范的视角探讨了变译及其理论在我国翻译实践活动中的真实状况,在我国社会和翻译学术界的接受情况,指出译界需要加强对变译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相似文献   

20.
要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学,首先要理解其民族的文化,这是决定翻译水平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对文化差异的不了解、模糊,可以说是文学翻译中出现障碍的根源。中日两国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因此我国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与翻译其他国家文学作品不同,其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具有独特性,本文对日本文学翻译和日本文化的几种关系进行了粗浅的探讨,相信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对日本文学翻译工作者而言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