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1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解放区文学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毫无疑问,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曾经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或者说这种文学“开始作到真正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结合,开始作到真正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极大的变化”(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然而以前对解放区文学的系统研究尚缺乏深入,尤其是对艺术形式方面的关注很不够,这必然要影响全面公正地评估其美学价值取向;尽管解放区文学对民族文学形式的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就其实质而论则是一种开拓性的艺术实践。因此,我们更应当历史地看待它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解放区戏剧尽管受到很大的争议 ,但它是 2 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挥之不去的真实存在。作为出现在解放区这个特定区域的戏剧现象 ,剧作家们认识世界的非主体意识对他们进行戏剧创作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探究解放区的剧作家们的这种非主体意识 ,阐明这种意识与解放区戏剧的内在关系 ,将有助于我们揭示解放区戏剧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解放区小说中关于女性的“翻身”讲述着力于从“阶级论”的纬度考察分析女性受压迫的历史与现实,将妇女苦难的根源归结为封建统治和阶级压迫。然而,在挣脱了封建枷锁、获得了现实解放的同时,女性却失落了作为一个性别群体的独特的精神性存在。女性的真正解放,还需要一个更为漫长的历史时代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阳春三月,在一派春风的吹拂中,河北省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组织,在石家庄正式成立。成立大会上,河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及有关厅局、省地市文联、新闻单位、各大专院校的领导、代表济济一堂,共贺同庆,气氛极为热烈。从北京、天津两地专程来石赴会的著名作家、全国解放区文艺研究各学会的代表魏巍、陈明、刘沛、张学新也带来了良好的祝愿和真诚的希望。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严兰绅作为东道主向与会代表致欢迎辞:他希望全省有志于解放区文学研究工作的同志加强联系、共负重任,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齐心协力,为巩固社会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大众话语是解放区文学的主流叙事方式,但解放区文学中大众话语的浮现并不代表着“大众”已经在文化上已经占据了主体位置。在革命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笼罩下,解放区文学中的“大众”仍然只是被言说的对象,因此,解放区文学的大众话语是一种话语想象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重新发掘新资料,回归文学现场,复现东北解放区文学的整体面貌,深化文本的历史理解,是新时代东北文学研究的学术生长点。东北解放区文学在表现"十四年"抗战、土地改革、阶级伦理与革命逻辑、大工业气象等方面,显示出中国现代文学所很少有过的思想内容和审美特质。其不仅是文学史经验的总结,更是新中国文学的先声,具有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8.
冯晓阳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49-51,48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政策,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策.根据当时的背景变化,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1940年代初期,因客观环境的变化,一些解放区作家以自己此前的实践为基础,更多地面向自我、关注自我,自觉地对自己所属的知识分子阶层作出了严肃的反省、审视,表现出了较为鲜明的自审意识。他们认为,知识分子是令他们自己感到不满和愧疚的"可耻的阶层";在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不但"无用",甚至还有"负面作用";其精神缺点主要包括个人主义、不切实际、意志脆弱、空虚无聊等;因此,知识分子必须改造。他们自审时所表现出的这一基本倾向,与当时解放区的主流观点差异较大,但与解放区后期文学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认知倒表现出了内在的一致性。这种现象的存在,从一个方面显现出了解放区前后期文学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纵览中国现当代文学,我感到其中有三个最为关键的转折时期,那就是:五四时期、《延座讲话》时期和新时期。这三个时期的文学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有着不同的文学思潮,它们似乎互相否定又互为前提,走了一条相反相成的发展道路。而处于这三个时期中间环节上的《延座讲话》时期,又在这种文学发展的矛盾运动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学的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这对矛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同时期发展变化轨迹的描述,去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变化特点,并从中寻找《延座讲话》所特有的价值座标。一、五四时期:从封建桎梏下走出的孤独的“我”五四新文化运动,是适应着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1.
12.
"真人真事"写作是1942年以后在解放区盛行的一种文学写作方式,最早起源于工农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文学宣传活动,其理论根源可以追溯到30年代左翼的文学大众化论争对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政治化追求。解放区的"真人真事"写作有知识分子型和工农兵型两种类型。知识分子型的"真人真事"写作本质上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情感向工农兵大众的被动归化过程,工农兵型的"真人真事"写作本质上是工农兵大众对革命意识的主动认同过程。"真人真事"写作的盛行促成了解放区文学生产体制的建立,完成了文学大众化所负载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林焱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
新时期文学的最初繁荣是伴随着现实主义精神的苏醒一起到来的。每一篇博得喝彩的作品,都在展示着现实生活中刚刚结束或尚未结束的故事。当人们看到自己的精神和意志投映在文艺作品中,并成为美的文学形象时,对现实主义的褒扬就显得理所当然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着一种含糊的认识:即把“现实主义”在认识上的意义和文学创作方法上的意义混同起来,致使文学创作要改变单一的叙事方法,改变 相似文献
15.
17.
18.
19.
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条件下,经常出现有关“意识”的说法,如“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公民意识”、“公仆意识”、以及“国土意识”、“环境意识”,等等。这些令人应接不暇的“意识”,是期望使某项制度、某种政策以至某一社会现实,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思想、共同认识、共同观念和共同心理,以使这项制度得以巩固,这种政策得以贯彻,这一社会现实为人们接受。本文试图对“人大意识”作些粗浅的探讨,并期冀使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它的性质、地位、职权、作用等,成为大多数公民的共同思想、共同认识、共同观念、共同心理,并用这种思想,认识、观念、心理自觉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人心、日 相似文献
20.
张岚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10):1-5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 ,一个国家人均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是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因此 ,笔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 ,引伸出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提出了土地伦理这一新的观点 ,并概括了我国土地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以及如何实践土地伦理道德 ,以切实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土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