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君智  陈武强 《西藏研究》2023,(5):32-42+160
朝贡例是明代乌思藏朝贡的法律规制,包括乌思藏政教首领遣使朝贡之贡道、贡期、朝贡人数、朝贡礼仪等内容,其条款视乌思藏朝贡活动而制定,又因时因地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完善,具有权宜性、灵活性、变通性之特征。有明一代颁行的乌思藏朝贡例,旨在通过细化乌思藏贡使入关、朝廷接待、贡物赏赐及其贡使辞返诸程序,全面规范乌思藏朝贡事宜,将其纳入合理合法的制度框架之内运行,彰显了明王朝在朝贡体系中的话语权,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西藏文艺》(1980.3)载有《漫话雪域的崇佛》一文,说到:“佛教在西藏的兴盛,发展到几乎每户有一名喇嘛或尼姑。喇嘛和尼姑是清教徒、不准结婚、不准生儿育女,西藏人口怎么不一年比一年减少呢?从唐朝到清朝,西藏人口减少八百万,而从清朝的雍正年间,到西藏和平解放二百年中,人口又减少八十万。假如不是推翻政教合一的反动统治,西藏人民逐步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对佛教的鸦片作用有逐步的认识,要是让其发展下  相似文献   

3.
1789年至1909年,尼泊尔先后共19次派使节往返经西藏朝贡清廷,1795年后例为五年一贡。同治年间开始随朝贡团贸易鸦片。1911年因清朝灭亡而朝贡自然终止。这是清代中尼关系史、特别是贸易和外交关系史上的大事,但过去由于缺乏尼泊尔方面的史料,而清朝有关史料零散不全,所以尚无国内外从事尼泊尔及藏史的学者利用中外史料进行认真系统地对照比较研究考定。在此据中外文史料略作排比考述,以供从事藏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明代朝贡对藏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朝贡制度是明王朝对藏族地区实施统治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不仅加强了明朝同藏区政治关系,而且在客观上促进了藏区地方经济的发展,增进了藏族地区与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本文试图从经济方面来探讨朝贡对藏族地区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一 明王朝针对整个藏族地区教派林立的状况,在政治上实行“多封众建”的政策,并在分封的同时,主要针对受封者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朝贡制度。大致可分为三类: 1、年例朝贡,即例贡。各受封的僧俗首领按照明朝的规定,定期向明廷进行朝贡,  相似文献   

5.
冯智 《西藏研究》2005,(2):7-16
清代用兵西藏是清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驻兵是用兵之后清政府在西藏进一步开展政治、军事工作的继续与发展。文章宏观地分析和研究了这一重要历史进程及其特点和影响,认为清代用兵驻兵西藏是清政府管理西藏地方过程中形成的一项制度,直接体现了清朝对西藏行使主权的力度和层面,其意义深远。它保卫了边疆、巩固了国防、安定了西藏、推动了西藏地方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促进了西藏地方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积极发展,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天聪时,察罕喇嘛从喀喇沁部来投诚后金。其后,奉太宗之命出使阿禄、外喀尔喀等蒙古诸部。五世达赖喇嘛所遣西藏首批赴盛京使团返回时,他作为清朝使者团的首领之一前去西藏(乌斯藏)。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时,他又以清朝代表的身份迎接路途中的五世达赖喇嘛。通过屡次交往,察罕喇嘛和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人物建立了信任关系。此外,他还作为商业贸易者在明清之间沟通货物。正因有以上种种劳绩,入关后清廷授予察罕喇嘛"达尔汉绰尔济"之名号。入关前,察罕喇嘛就创建过果忙库伦,开始管理在内八旗喇嘛诸事务,这种管理方式一直持续到康熙初年。察罕达尔汉绰尔济在北京的驻锡地是后黑寺和前黑寺(慈度寺),其寺庙和僧徒得到朝廷香火地和钱粮的供养。  相似文献   

7.
明中后期乌思藏朝贡使进京朝贡改道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中后期,明王朝限制乌思藏朝贡使进京朝贡过"洮岷道",改"由四川路入".对于此事件,传统史学观点认为多为财政负担过重所致.实际上,朝贡赏赐作为治理藏区成功的一种措施,贡使朝贡的线路由"洮岷道"改为川道,经济因素仅是其中之一,而"洮岷道"安全形势的恶化、茶马制度的危机以及防止蒙藏之间的联合等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明代乌思藏地方与内地政治经济关系非常密切,朝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乌思藏朝贡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明代乌思藏与内地关系作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本文试就明代乌思藏朝贡的类型、贡道、贡品与赐赏、朝贡时间和人数及朝贡的性质、意义等问题作一粗略的论述。一朝贡类型明代乌思藏的朝贡,大体可分为年例朝贡、请(袭、替)职朝贡和谢恩、贺庆朝贡三大类。 1.年例朝贡年例朝贡又称“例贡”。这是乌思藏各都司卫所世官、地方政教合  相似文献   

9.
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研究其活佛转世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实质,对于进一步研究西藏佛教和西藏经济、文化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一、何为活佛转世活佛转世是以佛教的灵魂不死投胎复生的唯心观念与寺庙集团的经济利益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制度。喇嘛教认为,修行好的喇嘛的灵魂是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死亡的,而且能  相似文献   

10.
清代在西藏实行金瓶掣签的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金瓶掣签是清中央确认蒙藏黄教大活佛的继承人的法定制度,就西藏来说,又是十八世纪末西藏政治事务上的一项最重要的改良措施。这个制度的创始,见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八月二十七日(10月7日)的上谕。此后八个月间清廷关于西藏事务的指示中屡次提及。五十八年(1793年)四月十九日乾隆的谕旨和同时颁布的御制《喇嘛说》,则总结了创立这个制度的经过,赋予它以较完备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一、西藏传统社会权力结构之分析欲研究西藏传统的权力重心,必须先了解西藏地方的最高行政结构。达赖喇嘛是精神上的领袖,其下设有两个委员会,其一是教务委员会即“伊仓”,有四名委员,都是出身喇嘛身份的僧侣,一切有关教务问题都是由他们掌握。其次是政务委员会,即“噶厦”,亦有四名委员,其中三名为居士,一名为僧人,负责政教的统合与完整,掌理全  相似文献   

12.
理藩院是清朝早在关外时期就已设置的、以后专门管理西、北地区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其主要官员及所属内部机构包括:尚书一名,左右侍郎各一名,额外侍郎一名。下辖文司,即旗籍司、王会司、典属司、柔远司、徕远司、理刑司。每司各设员外郎、主事、笔贴式若干名,皆以事之繁简定为额数。理藩院处理西藏地区的事务,主要是由柔远司负责。对此,《大清会典则例》中明确记载:“院属五司(当时理藩院只设五司)内柔远一司,原系承办西藏、喀尔喀、青海、厄鲁特及各喇嘛、哈密、吐鲁番回子诸部事,后有军机以来,因事务  相似文献   

13.
"乌拉"一词原被用作称呼元朝站户所支应的来自驿站的差役。西藏地区乌拉制度的形成与元朝为统治西藏而设立的站赤机构及西藏本土自吐蕃王朝时期便已形成的驿传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过两次对乌斯藏地区的"括户",元在西藏设立了制度完善、运作稳定之乌拉差役制度。乌拉制度对于元朝中央有效治理西藏发挥着上通下达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在该制度执行中,西藏地区的民众遭受乌拉摊派、剥削之弊,对西藏社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朝自雍正年间开始在藏驻军 ,驻军费用全由中央财政拨付。康熙至乾隆年间 ,还曾在西藏五次大规模用兵。由于西藏地处偏远 ,交通不便 ,驻军和用兵所用经费数额巨大 ,对清中央财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从军费开支的角度 ,可见清朝在西藏用兵的艰难和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经营西藏、维护统一、捍卫边疆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合编的《清内阁蒙古堂档》中选译了从康熙十年到三十一年间与西藏历史相关的文书档案目录。文书档案包括西藏达赖喇嘛、班禅呼图克图等与清朝往来文书,以及准噶尔部、青海和硕特部、喀尔喀部汗、台吉和喇嘛等与清朝往来的文书。原档案目录(蒙古文)只有发文和收文者,没有摘录事由,文章将其中与西藏历史相关的回鹘式蒙古、托忒文蒙古和满文档案文书摘编事由拟题,共编为196条目录,后附收发日期,以便于读者了解和利用《清内阁蒙古堂档》中有关西藏历史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统至嘉靖时期,明朝对西南土司朝贡的频率与规模、贡品的运输方式、违规朝贡、赏赐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调整,其措施多围绕经济这一因素展开。在此背景下,朝贡的政治功能不断弱化,经济作用持续强化,这加速了西南土司的政治身份开始从之前的朝贡成员向编户齐民转变,本质上是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从之前的间接管理开始向直接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7.
前言藏族是个信仰佛教的民族。元、清两代,蒙古人顺从了藏族的宗教权威。面对这种权威,连清朝都稍逊一筹。当时,外界围绕西藏的政治活动,都是以宗教名义进行的。例如,1642年以后,蒙古和硕特部都拥有西藏宗主权,然而他们也是在保护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的名义下取得王位的。为了利用达赖喇嘛的宗教权威,北亚各部展开了激烈争夺。18世纪初,在西藏贵族、清朝、青海和硕特、准噶尔等各种势力的夹缝中,达赖喇嘛的职位任人摆布。1705年,在清朝支持下,青海和硕特部拉藏汗废掉原达赖五世的摄政西藏贵族桑结嘉措所立达赖六世,而将自己的人选重新立为达赖六世。但这位活佛毫无人望。据当时在拉藏汗身边的噶举派喇嘛德济德利称:西藏最大教派格鲁派色拉、哲蚌、甘丹等三大寺喇嘛反应尤  相似文献   

18.
《喇嘛转世办法》在民国时期西藏宗教法制中占有独特地位,是民国中央政府管理藏传佛教活佛的重要法规。文章阐述了《喇嘛转世办法》的孕育与产生过程,从政治制度设计的方向研究了《喇嘛转世办法》的制度性、规范性与程序性设计,总结了《喇嘛转世办法》的政治与法律考量,并揭示了这一办法对当今民族法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西藏自元朝纳入祖国的版图以来,各朝各代治藏政策均不相同。在元明清三朝的治藏政策中,清朝的治藏政策呈现出制度化、法律化、正规化的特点。在清朝诸多治藏政策中,长期驻军西藏,以资弹压,进行有效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然而学术界对西藏驻军的建立与发展涉足研究得很少,近几年虽有所涉及,但是也侧重的是西征方面,对驻军进行系统研究的却很少,本文拟对清代西藏驻军这段历史进行一次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層反动集团,勾結帝国主义、蔣介石匪帮和外国反动派,公然撕毁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力法的十七条协議,劫持达賴喇嘛,發动武装叛乱。这种背叛祖国、破坏統一、破坏民族团結的严重罪行,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西藏爱国人民所絕对不能容許的。人民解放軍駐西藏部队已經奉命徹底平息叛乱。为了維护国家統一和民族团結,国务院周恩来总理已經發布命令,解散这次叛乱的組織者西藏地方政府,并决定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員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現在,人民解放軍在西藏爱国僧俗人民的积極协助下,已經迅速蕩平了拉薩地区的叛乱,并且正在肃清西藏其他一些地区的叛匪。西藏僧俗各界爱国人民热烈拥护中央措施,声討叛国集团,全国其他地方的各民族人民,也都一致声討西藏反动集团的叛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