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王涛  苗润雨 《城市》2015,(4):50-55
东京都市圈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为应对都市圈日益增加的人口,控制大城市病的产生,东京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多核多圈层”的多中心城市结构,以快速交通体系连接都心与周边城市.通过对东京都市圈规划演变及典型新城的建设历程可以看到东京都市圈规划思想的演变,并对我国都市圈规划与建设提供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彭劲松 《城市》2009,(3):45-49
重庆大都市圈是指以重庆主城区为圆心,一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地域空间。重庆大都市圈的建设标志着重庆迈进了由单体城市孤立发展,向多中心城市群协同发展阶段。适时地以交通发展,特别是大中运量快速交通体系的建设带动城市发展,对优化重庆大都市圈城市结构,密切重庆大都市圈的区域分工与联系,提升重庆大都市圈城市能级,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郑京淑  郑伊静 《城市观察》2013,27(5):30-53,93
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既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与交流的中心,也是与纽约、伦敦、巴黎等齐名的世界城市,其辐射早已跨越本土波及全球。本文首先从宏观上考察了东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并从时空上明确了日本国土结构演变过程中东京一极集中与金字塔型城市体系;为了弄清辐射源的特质,聚焦东京都市圈核心——东京都剖析了其产业结构及主导产业的特质,接着侧重辐射角度分析了东京对东京圈、首都圈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以及东京特大都市圈城市网络空间的特色、活力及魅力。  相似文献   

4.
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增量显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升、受教育程度人口大幅增加,但也面临劳动力人口供给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进入了深度转型期.作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典型区域,上海大都市圈应依托都市圈层面的统一规划、实施及管理,逐步形成长效的人口发展政策及管理机制,实现人口高质量、高层次的集聚与优化目标,为全国各大都市圈人口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以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都市圈是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空间载体。在都市圈中,中心城市自然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但都市圈非中心城市的资源要素容易在"虹吸效应"影响下向中心城市集聚,从而失去发展机会。如何保存非中心城市的实力,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是中国城镇化目前阶段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东京都市圈中非中心城市埼玉县为例,分析在东京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埼玉县如何从中获得机遇,进而通过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以取得长久稳定发展,实现非中心城市地位逆袭,最终为国内都市圈非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恒龙  罗唯 《科学发展》2022,(1):99-107
上海大都市圈公共服务高质量一体化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主要民生领域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仍存在公共服务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财政供给能力不一、缺乏超前规划和配置、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难点。应依据国家培养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结合目标定位与发展新理念,优化上海大都市圈公共服务顶层设计,辅以制度一体化、理念先行、政策效衔、服务共享等措施,逐步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老年世界》2008,(20):27-27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近日对外公布《2007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报告》显示,从2005年起,上海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连续三年位列全国18个都市圈首位。预计到2018年,长三角都市圈将在总量上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相似文献   

8.
彭劲松 《城市》2011,(12):21-25
在城市规模扩大、功能拓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性质和终极目标来完善城市职能、优化城市结构。2010年,重庆提出以主城为核心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城市人口的国家级特大城市,重庆都市圈不断朝着巨型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卫星城市,有利于分担重庆都市圈内城职能,疏解主城压力,有利于完善重庆都市圈城镇体系,促进重庆大都市圈健康发展,有利于强化城乡经济联系,促进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都市圈域交通走廊建设的新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都市圈的概念及形成机理 (一)都市圈的概念 都市圈是国际上对现代城镇群体发展地区空间组织的基本模式的称谓,日本《地理学词典》中论述到:“城市通过对其周边地域辐射中心职能而发展,以城市为中心形成的职能地域、结节地域称为都市圈。”其地理含义是指在现代交通技木条件下,具有相当直径的类似圆形的面积,人们可以一天内乘汽车到达并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特定经济区域。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学术界没有形成“都市圈”的一致性定义。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都市圈大都市阴影区的GIS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都市阴影区是由于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区域因集聚、辐射作用的不同组合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发展落差现象。本文介绍了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并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利用Huff模型、K-means聚类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划分了都市圈的影响圈层与范围,界定了2012年都市圈的"大都市阴影区",总结出了通过GIS的空间分析手段界定"阴影区"和"半阴影区"的方法。研究发现: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可以定量、直观地界定大都市阴影区和半阴影区;京津冀都市圈的大都市阴影区主要存在于以北京为中心的西北和西南两翼,京津冀自然本底条件和区位差异决定了人口和经济活动布局的空间不均衡性,国家实施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导致人口和产业快速向京津等沿海地区集聚,政策、交通、经济要素和产业结构是造成京津冀都市圈阴影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大都市阴影区的消减对策应依据大都市区中心城市、外围区域和阴影区三者关系来制定。  相似文献   

11.
周建高 《城市》2015,(3):66-71
我国近2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当前城市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我国刚刚进入汽车社会就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多个大城市因不堪拥堵而无奈实行汽车限购限行政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识。相对我国而言,日本的平均人口密度、私家车普及率高得多,有着发达的经济却没有控制城市人口、限制汽车购买和通行,其重要经验就是在汽车社会来临之前就建设了发达的全国铁路网,轨道交通在促进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东京都及神奈川县、埼玉县、千叶县和茨城县南部地区组成的东京都市圈,以铁路东京站为圆心、以50公里~100公里为半径,面积1.6382万平方公里,人口3760.2万。无论人口规模还是经济规模,东京都市圈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都市圈。研究轨道交通在东京都市圈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国方兴未艾的城市化、城市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本文将对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都市圈形成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瑞鹏 《城市》2019,(2):61-72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空间形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我国经济发展活力与潜力并存的区域,注重城市群建设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要求与重点任务。都市圈是城市群的基本构成单元,推进我国城镇化质的提高及实现乡村振兴均需以都市圈为基础载体。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对于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以我国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中心城市,重新界定我国的都市圈,经测算我国基本形成24个都市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有9个、 5个、 6个和4个;从城市功能的视角,采用熵值法对都市圈进行类型划分,可分为成熟期、成长期、发育期及萌芽期。  相似文献   

13.
郭小鹏 《城市观察》2021,74(4):136-144
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坚持生产第一主义,导致公害集中爆发.东京都市圈被称为"公害样本城市",具有种类齐全、不断变异、广域扩散等特征.围绕公害问题受害者、发生源和监管者形成复杂的角力,治理陷入僵局,导致社会对抗.在公害反对运动背景下,东京都市圈的革新自治体率先破局,横滨市与企业缔结公害防止协定,东京都颁布了公害防止条例,设立环境基准,规制公害发生源,救济受害者,倡导广域治理.革新自治体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发展战略,转向生活环境优先,为公害治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大上海都市圈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汝熹 《城市》2004,(3):14-18
一、大上海都市圈 大上海都市圈的概念,其内涵及其实践意义不同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或者两省一市的称呼.提出这个概念的原由有以下几点:1.具有国际可比性.大都市圈是一个经济体概念,如大东京都市圈、大纽约都市区(圈)和大巴黎都市圈(地区),而且都是以所在的中心城市命名,所以称作大上海都市圈与国际称呼一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交通强国、区域协调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推进,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单元规划等加速空间体系重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面临新战略转变及新要求。该文以位于上海大都市圈沪湖廊道发展轴上的青浦新城为例,在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及新城发力背景下,分析大都市圈廊道独立节点新城的交通特征和面临挑战,提出“枢纽引领、廊道完善、绿色品质、精细管理”四大规划策略及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青浦新城综合交通规划实践方案,为各城市群、大都市圈类似区位的新城综合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田园 《城市》2016,(7):67-71
成都都市圈是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地区,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成都正处于集聚与扩散并存的中期发展阶段。眉山市作为成都都市圈中的中等城市,需要在分析成都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确定未来城市功能定位,为产业经济布局优化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上海大都市圈是引导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正在积极构建"多层次、多中心、多节点"的空间功能体系和结构.为提升新城在上海大都市圈多中心结构体系中的节点地位,基于城市-区域规划理论和新发展格局要求,研判长三角区域空间格局演变形势,形成"导流、引流和集聚"的新城总体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市域城镇体系间的网络化交通联系,优化新城与对外枢纽的锚固链接,创新城市交通服务和制度供给等新城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产业区域化布局,围绕城市核心区的通勤范围在部分典型城市地区已突破市域边界,出现“周通勤”“边界通勤”等非典型模式。基于当前我国“双碳”发展战略,依托轨道支撑区域化客运出行成为必然选择。该文从需求特征角度识别都市圈轨道客流空间分布特征及轨道乘客需求行为特征,提出面向都市圈空间尺度的轨道体系,并提出相关时效服务指标要求,为都市圈及市域的快速轨道规划布局、服务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强 《城市观察》2009,1(1):26-40
本文通过简略比较和探讨已趋向成熟的国外五大都市圈的发展特点、经验及其做法,有助于我们认清都市图发育的一般规律和国内大都市圈所处发展阶段和存在不足,从而为我国大都市圈的培育发展提供有效范例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都市圈的形成机制及我国都市圈的构建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劲松 《城市》2007,(12):22-25
20世纪下半叶.在全球经济恢复性高速增长、经济一体化和信息革命的共同推动下.一种新型城市化形态——大都市圈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大都市圈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和世界地缘经济格局.在近代城市增长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进入21世纪.我国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问联系协作日益紧密。为此,有必要借鉴国际、国内城市发展有益经验.培育一批以超大城市为依托.具有显著带动力的大都市圈.引领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