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新  柴秀梅  王魁 《城市》2009,(9):42-44
一、中心城区边缘区形成机制和特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城市的中心区往往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流等各种要素高度聚集的综合环境体,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市区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在这种发展态势下,拓展城市空间成为大城市发展的必然举措。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天津中心城区边缘区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春娥  陈新 《城市》2005,(5):41-43
一座城市从空间结构上可划分为三个区域:建成区、城市边缘区和郊区.目前,天津市已进入整体协调发展的新时期,由于建设发展的需要,城市用地不断向外扩展,在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形成了一个明显的交接地带,即城市边缘区.这一地带的结构、特征与功能既不同于城市又有别于乡村,实质上是在传统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形成的一个新的独立实体,其变化速度快,矛盾也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3.
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北京城市化进程中突飞猛进的城市建设,城市对郊区的蚕食和城市规模"摊大饼"式的外延性扩张,在城市边缘区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4.
城市扩展是人类为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城市边缘区和内部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过程。为了分析这种转化及解决办法,本文从福州市不同时期新、旧建成区区块用地的对比出发,揭示了城市用地扩展的趋势,对城市扩展进行了经济分析。从观念、规划、市场、政府多角度分析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推进城市扩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对构建节约型园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得到优化,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在市场经济下城市的无序扩张,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我国在环境和资源等很多方面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土地、水、和财力、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尽可能少的干扰来绿化和美化城市。就是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节约用土、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和节约材料的措施,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园林。  相似文献   

6.
彭文英  胡乐心 《城市》2012,(2):10-15
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为规模扩大和人口激增,而不论是规模扩展还是人口增加,都对城市边缘区的冲击最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展和蔓延的主要地区,其范围和环境面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迅速变化,因而较长时间以来备受研究者关注.早期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范围界定、空间格局及区域划分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量产业、人口快速进入边缘区,给其相对较落后的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压力,也相应产生了很多环境和社会问题.同时,人居环境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大城市郊区化现象日趋普遍,城市边缘区环境及其建设也更受关注,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开展了相关研究,例如,探讨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及其动力机制,通过揭示边缘区空间环境现状探讨绿色城市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7.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艳慧 《城市》2007,(6):55-57
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出的背景 土地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进行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会使建设用地需求增大,单纯的城市内部用地不可能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城市规模的扩张不可避免,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周围的若干区县已建设成为城市新区,而土地征用成为当前国家建设用地的主要增量来源.  相似文献   

8.
边庆良  肖煜  张萌 《城市》2012,(11):65-6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文化品位的建设。文化设施作为宣传地方文化、民族文化、都市文化的关键场所,越来越引起地方领导的重视,文化设施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一些特大城市,为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相继建成了一批大型标志性文化设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博物馆,博物馆彰显一座城市的底蕴,给城市注入了新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巨大财富。今天,人们给予城市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给予博物馆建设更多的关注,城市文化也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博物馆促进着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改变着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整个城市的修养,了解博物馆、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感受我们的城市,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0.
经过30多年来的建设实践,参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结合沿海一些大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对我国大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的一些规律,如城市扩展沿交通走廊轴线发展的脉动规律、城市边缘地区定向开发规律以及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规律制约下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索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防止城市用地盲目扩大、用地失控,并促进城市土地开发按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走城市可持续发展、健康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高永红  周长林  林耕 《城市》2011,(10):7-11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边缘并非事物的结束,而是显现事物的开端。目前,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大多数城市都处于向外扩张时期,昨日的边缘区已变成今日的城区,而今日边缘区的城市功能及特征的发展也逐渐趋同于城区。因此,此时探讨边缘区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造城运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令世人惊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仅大大浓缩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漫长过程,而且还在千方百计地避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中面临的各种“城市病”。当然,因为快速扩张的城市化进程,又使得民生欠账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消耗等诸多城市问题和矛盾集中凸现,也正因为如此,才促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开始了新一轮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3.
王海天  盛逵 《城市》2010,(4):28-30
一、概述 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在《人类聚居学》中,把城市分为两类,即静态城市和动态城市。由于数千年中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非常缓慢,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变化都很小,因此,对城市内部的居民来说,城市几乎是静止的、不发展的。静态城市是一个相对概念,很难作出确切的定义,一般以城市发展速度快慢来判断。  相似文献   

14.
张璐 《城市》2018,(7):36-42
针对山水城市在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城市双修"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以天津市蓟州区老城更新规划为例,明确了重塑"山—水—城"生态景观格局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策略,提出了挖掘存量用地资源、 创新城市治理手段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曹小曙  高向鹏 《城市观察》2009,3(3):155-159
城市反文化现象是伴随着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作为文化现象的一个方面,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文化与反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城市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形态;同时指出城市反文化现象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一股文化力量,其负面效应愈演愈烈,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文化特质,才有可能承担起中国走向和融入世界桥头堡的角色,建立起不仅具有经济硬实力、还具有文化认同融合发展软实力的亚太和国际化中心城市?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发展战略,使其与总体发展规划要求相适应和配套,是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形态。从文化层面来看,文化软实力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软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凝聚力。从理论视角来看,文化软实力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文明,是历史文化和人文素养长期积淀和不断塑造的结果。“十二五”期间,上海定位于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以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为主要目标。从实践角度来看,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如何突破改革创新,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期构建智慧城市和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18.
陈超君  黄耀志 《城市》2012,(8):41-44
一、前言 在工业革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西方国家忙于生产发展及经济建设,对历史街区及其环境保护漠视,甚至视为城市发展的障碍.许多城市都曾开展过以大规模改造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更新”运动,主张对中心区进行大规模拆旧建新.然而新的建筑与城市空间并未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相反城市文化、传统街区的历史感、人性化环境消失殆尽.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规模化发展的今天,我国不少地区也正在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只顾单纯的经济发展与城市规模扩张,使城市文化遗产面临空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王明浩  肖翊 《城市》2009,(12):3-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几乎所有城市都在加速扩大城市范围,城市总体规划不断调整、修编,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不断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公共服务设施在数量和体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相似文献   

20.
李和平  林涛 《城市》2023,(5):99-104
约束城市扩张、全域全要素管控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目标。城市边缘区承担着城市建成空间和生态空间内外要素、能量的渗透功能,围绕城市边缘区构建稳定的生态格局,是国土空间可持续管控的关键。本文遵循“源地识别-阻面计算-廊道识别”的基本逻辑,尝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结合Linkage Mapper工具,建立渗透城镇开发边界内外的生态网络,建立复合城市发展诉求、契合“建成区-边缘区”生态格局的城市国土空间格局,进而提出“结构刚性”与“形式弹性”结合的管控方法。以贵州省习水县为例,对本文的方法进行实证。本文提出基于生态格局构建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管控路径,可为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国土空间可持续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