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谬误分类学说──柯比的谬误分类,分析了它的影响、变体与历史渊源,指出了它的三个主要缺陷,认为这种分类对谬误研究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谬误模式是谬误论证的型式 ,并不是严格的语法学意义上的纯形式结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 ,谬误模式的分类已提出很多种。被分析的有专名的谬误已有百余种。但是 ,它们分散于学者们的不同著述里 ,迄今很难窥其全貌。对百余种谬误模式进行梳理 ,依据其来源和被提及的频率分组 ,并给出简短的定义 ,对于进一步剖析谬误模式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人们论及谬误研究的历史时,经常提到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弥尔(旧译穆勒)和柯比,殊不知,他们忽视了一位更重要的谬误研究者、英国逻辑学家——理查德·怀特莱(Richard Whateley)。此人于1826年在伦敦出版了《逻辑要义》(《Elements of Logic》),该书第三卷“论谬误”数万言,继亚里士多德之后对谬误的分类、分析作了进一步的重要发展,把谬误研究推进到成熟阶段。当今在国际  相似文献   

4.
违反论证一般规范的谬误主要有偏离论证目标的谬误、转移举证责任的谬误、误解听众的谬误、理由不当的谬误、推不出谬误和语言谬误。分析这些谬误对进一步阐明论证一般规范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谬误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的谬误理论进一步研究了谬误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 :谬误理论的可能性、谬误理论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地位以及谬误的相对性。谬误理论的最重要的发展是 ,研究者对谬误理论开展了系统化的探索 ,初步形成了关于谬误的形式理论、批评理论、语用 -辩证理论、新辩证法和修辞学理论等。谬误理论必定是论证或论辩理论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哲学界对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研究,而对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同对真理和谬误认识上的变化的区别注意得很不够,甚至有人在教学和科研中混淆了这种区别,把对真理和谬误认识上的变化说成是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这就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因此,对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同对真理和谬误认识上的变化加以区别是完全必要的。 关于真理与谬误互相转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性质上的互相转化,一种是主次地位上的互相转化。而在本文所讨论的范围内只涉及性质上的互相转化,以便于同对真理和谬误认识上的变化相比较,因为所谓“认识上的变化”也只涉及到性质方面的问题。 真理与谬误的互相转化不同于对真理和谬误认识上的变化。从真理与谬误的互相转化看,真理向谬误的转化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确是真理的东西变成谬误,即由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东西变为不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东西;谬误向真理的转化是说,  相似文献   

7.
<正> 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这个问题已作了明确而深刻的论述,然而这不等于说,人们对它已经理解了,认识就完全一致了。有一种观点认为“真理中可以包含谬误”、“谬误中也可以包含真理”。我认为这种“相互包含”论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在认识领域中真理和谬误有确定的界限。所谓真理,是人的主观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不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对于确定的客观的对象来说,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分明的,是不能混淆的。我们既不能把真理当作谬误,也不能把谬误当作真理,否则便会陷入相对主义的泥坑。真理与谬误又是辩证统一的。首先表现在两者的相互依存上。真理与谬误是一对矛  相似文献   

8.
过论作为因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它的研究一直囿于传统的分类方法,这似乎限制了人们对过论,进而对因明的认识、思考和研究。文章试图借鉴逻辑学的二分法,用形式和非形式谬误来重新划分因明的三十三过,以探索认识因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谬误至少在以下三种意义上被经常使用:认识论在研究真理的同时无法不提及谬误;逻辑学则以研究谬误为己任;恩格斯在其《反杜林论》中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从而又出现了一个“相对谬误”。然而,在目前这三种谬误的涵义并不十分清晰,有时候它们甚至在同一意义下被使用。因此,对这些谬误涵义的辨析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伍兹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创造性和权威性的谬误研究者之一。20世纪70—80年代,伍兹就回应了汉布林对谬误研究提出的挑战,运用多种非经典逻辑工具研究谬误,与沃尔顿一道创立了伍兹一沃尔顿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伍兹基于一种新逻辑——实践逻辑提出了认知经济的谬误学说,它对谬误研究、非形式逻辑和一般逻辑这三个层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并初步分析了谬误的客观性问题。认为谬误的产生有客观的根源 ,确立谬误的客观性能够解决有关哲学难题 ,保持哲学原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从谬误与真理的关系也可以得出谬误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2.
“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命题,我以为这一命题可以成立。一、事实的例证所谓“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指的是真理中包含着谬误,谬误中包含着真理。这并不是什么奇谈怪论,而是科学史上有目共睹的事实。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恩格斯就曾经以著名的波义耳定律为例,说明过真理和谬误对  相似文献   

13.
为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本文就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以及正确发挥真理的作用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一 真理是否包含谬误,谬误是否包含真理,这个问题现在又被重新提了出来。我们认为,作为认识过程中的一对矛盾,真理和谬误不是互相包含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着不依赖于主观形式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和一致,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  相似文献   

14.
真理和谬误的互含问题的讨论,颇有一些时日了。有人认为真理和谬误是互含的,真理之中有谬误,谬误之中有真理;有人则持完全相反的态度。还有人认为,真理和谬误的互含,只是指因素、成分意义上的互含,而不是真理、谬误自身意义上的互含,王  相似文献   

15.
“非形式谬误(informal fallacy)”是逻辑教科书中普遍使用的概念,其含义是推理或论证的语言暖昧或疏忽了主题。经常把它和“形式谬误(formal fallacy)”相比较加以界定:形式谬误是非有效(无效)的推理,除此而外的谬误都是非形式谬误。根据揭露谬误的方法来区别,形式谬误是只要通过论证形式或结构的审查就可以被  相似文献   

16.
拉康认为,真理是由言语创造的,而非符号内固有的某种东西;言语在打开真理维度的同时,也打开谬误的维度;真理与谬误纠缠在一起,寄生在谬误之中,往往借助谬误的显现而显现;所以,只有在矛盾中,只有在某种时间性中,真理才能摆脱谬误的控制,使谬误恢复其本来面目,从而使自身显现。  相似文献   

17.
《墨经》名学探讨了名之界说、名实关系、名的分类、正名原则以及名之谬误,其中包含深刻的指称论、语义、语用和语境等符号学思想。从现代符号学观点重新审视这些思想,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地分析了中国古代逻辑学者对谬误产生的原因以及避免谬误的 方法的论述,古代逻辑学者的这些探索对于我们自觉地防止和纠正在日常思维中可能发生的谬误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要地分析了中国古代逻辑学者对谬误产生的原因以及避免谬误的方法的论述,古代逻辑学者的这些探索对于我们自觉地防止和纠正在日常思维中可能发生的谬误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谈相对谬误     
相对谬误是一种认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但它又并不完全错误,而是多少包含有正确的成份或因素.因此,被称为相对谬误.简言之,相对谬误是一种不完全错误的认识.关于相对谬误,恩格斯有许多论述,现举几例如下:(一)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个人的思维具有至上性、个人的认识成果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形而上学观点时说:“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恩格斯这里讲的相对谬误,显然不是指相对于整个宇宙的错误认识而言,把对整个宇宙的错误认识叫绝对谬误,把对宇宙的一个部分的错误认识叫相对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