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兵 《可乐》2010,(6):77-77
1949年12月9日,成都新津机场,国民党当局一批“政府官员”——“行政院院长”阎锡山、“行政院副院长”朱家骅、“秘书长”贾景德、“政务委员”陈立夫,以及“教育部部长”杭立武,即将从这里撤离大陆,前往台湾。  相似文献   

2.
从日军侵略山西之后到阎锡山集团在晋覆灭之前,阎锡山的“十三高干”是山西社会各界颇多议论的一个话题。“十三高干”事实上是指同志会的高干委员会,它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3.
牺盟会是抗日战争前后国民党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和中国共产党组建的一支特殊的抗日联盟组织。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不仅表现了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前夜时阎锡山思想认识的变化 ,表现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对日本对红军的不同态度及他们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而且反映了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对国民党合作政策不断修改的过程和中共党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面具体操作时极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透射出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实际抗日合作的重要一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日本诱降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反蒋势力的军阀阎锡山,是日本迅速达到其灭亡中国目的的重大步骤之一。文章认为导致这项活动未遂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日本及南京汪伪政权无力履行诱降条件;阎锡山恐承担汉奸之污名,中国共产党对阎统一战线策略的正确。上、下级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台湾“四大族群”袁伟生活在台湾的2100万民众主人由汉族与高山族组成,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台湾岛内较流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岛内民众分为本省人与外省人。这种传统的“二:分法”一般多是以1949年底为界,即国民党残余势力退据台湾之前的在台...  相似文献   

6.
以《阎锡山日记》作为切入点,考察在“九·一八”之后,以阎锡山为代表的政治人物面对日本侵略做出何种抉择。阎锡山逐渐公开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图谋,提出国内团结和经济建设的主张。阎锡山在国难面前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反蒋的策略,也得到了蒋介石的积极回应,促进了二者的和解与合作。阎锡山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时代的要求和一个群体的共同认知。  相似文献   

7.
一在野党派对台湾政局和前途有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长期以来,国民党是处在执政党的地位,推行“一党专制”的政策。“开放党禁”之后,党派林立,在政治上出现了多党竞争、两党抗衡的局面。具体来说,台湾在野党派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国民党力量大为削弱、大大丧失其政治资源。国民党号称200万党员,由于对  相似文献   

8.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使国民党丧失150多万人,至1949年初,华北的国民党军队,只剩下太原、大同、归绥等几个孤立据点。太原是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老巢,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阎锡山龟缩在太原城,企图凭借多年经营的城防工事负隅顽抗。太原城三面环山地势险要,工事构筑坚固。守敌有5个军部、14  相似文献   

9.
俊生 《山西老年》2009,(11):10-10
1949年,对国民党而言,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机;对共产党来说,它却迎来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遇。阎锡山无疑是以最近距离见证历史变局的"核心观察者"。阎锡山旧部近年整理编印了  相似文献   

10.
十年之前,许建志是个不折不扣的IT业自由职业者,在台湾加入微软之后,十年之中,许建志从微软台湾公司市场经理成为了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硬件创新中心资深经理,他的职业发展之所以如此顺利,引用许建志自己的说法,他学会了如何在微软的大环境下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进行了教育复员。旋即解放战争全面展开,教育再次遭遇严峻考验。国民党为笼络中等学校学生,设置了多所临时中学和联合中学以收容学生。随着国民党的不断败退,大部分联合中学和临时中学被迫解散,但也有不少被国民党裹挟之台湾。“豫衡联合中学”就是当时被国民党裹挟南下,辗转流离最后经越南至台湾的。  相似文献   

12.
曼君 《山西老年》2009,(3):10-10
阎锡山1949年跟蒋介石逃到台湾后,蒋介石不忘他和冯玉祥联合倒蒋的历史,表面上给了个行政院长,不到一年时间,就将他革职。于是,阎锡山只好隐居金山山麓的三间茅草屋中,度过他人生最  相似文献   

13.
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势成定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面临着彻底垮台的命运,为谋求退路,国民党当局决定东撤台湾。退台后,蒋介石为首的一批国民党元老们开始痛切反省国民党败退台湾的教训,认为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原因,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国民党本身的弊端,是其“组织瓦解,纪纲废弛、精神衰落,藩篱尽撤之所招致。”为了确保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总结大陆失败教训,蒋介石决定重新改造国民党,这就是国民党退台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党务改造运动。  一、党务改造的原因与具体实施 事…  相似文献   

14.
丹丁 《山西老年》2009,(6):10-10
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失陷,日军侵入山西,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统率的晋绥军,未能阻挡住日寇侵占太原。阎锡山率第二战区长官部及山西省政府机关人员,于1938年3月1日退居吉县城区小河畔杨家窑  相似文献   

15.
雪窦山位于溪口西北8.5里处,海拔6000多米,山形地貌也没有太多特别之处,但是,它同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等国民党要人紧密联系起来,同国民党在大陆政权垮台,无奈退守孤岛台湾紧密联系起来,是中国近代史翻开崭新一页的重要见证,因而名传遐迩。  相似文献   

16.
张群 《华人时刊》2010,(7):76-77
1949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新中国随之诞生,而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则风雨飘摇,沮丧地退踞台湾。随着国民党蒋介石政权退至台湾,盛传中的大陆黄金被蒋介石秘密运往台湾之谜一直未能破解。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政党制度在1986年3月开始的“政治革新”前实行的是国民党从大陆移植过去的“党国一体”的一党专政制度。“政治革新”后,形成了国民党居于主导地位的所谓的支配性一党体制,而由于台独分子挑起省籍矛盾、族群对立和国家认同分歧,造成了国民党的分裂和民进党的上台。在非统即独的意识形态之下,台湾的政党制度在经历了短暂的多党竞争之后又出现了朝两党制发展的曙光。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的大陆政策是指退居台湾后的国民党对中国大陆的政策。国民党的大陆政策是退据台湾后的国民党厘定两岸关系,处理国家统一的基本国策,也是国民党攫取合法政治资源的一种策略性政策工具。国民党统治台湾50年来,为了维护在台湾的统治和利益,其大陆政策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当代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遭遇到来自民本主义和民粹主义两方面的理念和政治袭扰。国民党在一党执政中逐步形成基于民本主义的保守政治理念和政治体系,党外、民进党在反对国民党专制的过程中又推动台湾政治社会走向了激进民粹主义。没有理性、科学的民主观,这是台湾政党政治发展状况频出的一个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战场丧师失地,国民党政府把其原因:一归咎于缺乏武器;二归咎于“共产党破坏抗战,危害国家。”时至今日,台湾国民党的要员和一些历史学者,仍然旧调重弹。七十年代台湾出版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一书,把国民党战场的溃败,说成是“忍辱负重,争取时间”,为国民党蒋介石推卸责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国民党战场溃败呢?其原因,我认为有五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