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中国可以说不》的问世为其标志。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思潮的特点是诉诸情感而非理性、政治经济内容空洞、强烈的投机性。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弊远大于利,若其发展到支配地位,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灾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臻成熟,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思潮将趋于缓和和消退。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90年代以来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一股不可阻逆的潮流.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卷入到了这场历史潮流之中,中国也不例外.全球化一方面是现代化的深化,另一方面也为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只有实现了现代化,才能够真正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针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前景,提出了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思想和农业的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处于发展之中,只有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在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中,以较大篇幅专门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对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内容和基本目标、具体任务进行了阐释,这对于我们搞好文化建设工作,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对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提出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十分重视文化工作。毛泽东曾提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成为一种历史潮流和趋势 ,既为 2 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发展的外部环境、发挥后发优势、提高社会主义国家形象和地位、更新社会主义国家价值观念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也对 2 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提出严峻的挑战。应对全球化的冲击 ,我们只有积极参加全球化进程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实施创新战略 ,加快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防止和平演变 ,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新发展 ,赢得新胜利  相似文献   

7.
从 2 0世纪 5 0年代起到跨世纪的今天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日臻完善。在这个探索过程中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首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对我国乃至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对推动 2 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荣开明 《江汉论坛》2007,(5):142-143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使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近一百多年以来的低谷,人们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评价出现重大分歧,如何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成为全球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科学地回答这一问题,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正确地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90年代全球民族主义浪潮及相关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世界上出现了多次大的民族主义浪潮(本文取三次说)。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出现在一战前后,东方民族主义兴起,多个殖民地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第二次民族主义浪潮出现在二战末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70年代,又一批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在继续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脱离了殖民地或附属国、半附属国地位,成为新兴国家。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90年代,原社会主义联邦国家纷纷解体,诸多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建立。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指泛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民族认同为基点,以民族情感为纽带,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以追求民族利益、维护民族尊严为目标指向的意识形态或实践运动。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唯有正面回应,才能有效引领。对此,需要从多维视角解析以概览其全貌;以审慎态度重构才能科学扬弃。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执政党和政府从中国的法治建设实践出发,在充分吸收法学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并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这一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真正指导和影响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理论.本文以1978年以来中国执政党的重要政治文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为主要文本,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1979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们党找到了发展经济的一般规律。现在的任务是再次从根本上面对社会发展道路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来指导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我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向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型的实践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核心,这个理论体系,包括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经济建设;以法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党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从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一系列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相继发生了产业革命,由此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但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并没有发生产业革命。原因何在呢?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接新的技术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和以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道路都曾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事业发展,却也都存在着固有的矛盾与缺陷,酝酿着现代化的危机.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事业在经历被动适应与主动迎接后成功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开始走向引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领导党和人民对半个世纪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沿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等六条理论轨迹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个理论必定会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个总结了中国半个世纪建设和改革实践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弥足珍贵.我们要倍加珍惜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6,(5):5-9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城市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城市社会学、地理学以及都市研究的主流范式之一,甚至在建筑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如何通过与城市研究联姻,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并且回应西方研究提出的有关马克思的重要误解,从而更好地服务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构成我们的重大课题。本刊就此问题刊发一组讨论,希望能推动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6,(5):9-12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城市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城市社会学、地理学以及都市研究的主流范式之一,甚至在建筑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如何通过与城市研究联姻,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并且回应西方研究提出的有关马克思的重要误解,从而更好地服务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构成我们的重大课题。本刊就此问题刊发一组讨论,希望能推动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宏 《天府新论》2005,7(4):11-15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开启了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新路径.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特征和历史命运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思想支援;而20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变迁又促使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学术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开,这种展开对有效地批判形形色色的虚假意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发展而牵导出的历史现象 ,发达资本主义至今仍是当代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但是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进程绝非相斥、相悖的关系。早在一个多世纪前 ,马克思就以“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全球化的特点和本质 ,开掘出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的“全球性”价值与意义。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邓小平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和途径置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中加以审视 ,考虑中国的命运 ,设计中国的未来 ,从而创造性地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全球化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充满了矛盾、挑战和机遇。只有充分认识并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选择和建构合理的发展战略 ,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经过近百年之后,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大潮中进行了艰难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立下了不朽功勋。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保证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邓小平理论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