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上海现有的城市功能区分布体系,探讨创新型、文化型、设施型和市场型四类新兴功能区未来10年的定位和布局问题。跳出传统强调经济、产业功能的商务区或产业园区,着重体现创新、文化、社会、信息和流量控制功能的新兴功能区将是未来10年上海城市功能的重点培育方向和考量因素。通过新兴功能与传统功能的耦合,实现城市“轴线型”和“多点型”空间扩展模式的有机统一,对推动上海城市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全球城市的必然选择。结合对新兴功能区形成机制以及现状问题的分析,综合“十二五”规划,提出上海城市新兴功能区定位与布局优化调整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魏源轶事     
陈杨桂 《老年人》2007,(5):40-40
魏源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和富国强兵之道的探索.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开中国近代东西文化交流的时代新风。魏源一生好学,著作等身。在他的家乡邵阳,至今仍流传着他的许多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从上海“孤岛”沦陷到二战结束,这是中国电影史上通常被遗忘、忽略的时期。在日军的直接统治下,上海作为中国电影发祥地和中心,其电影以一种什么样的情态存在和发展?在整个民族风雨飘摇之际,留在上海的电影人如何立身处事,在民族大义与自身安危之间寻求一个尴尬而艰难的生存罅隙?在中国电影百年纪念时,重拾这段历史,也许对我们全面、客观地梳理中国电影发展历程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世界历史名城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约旦河西岸,海拔800米,人口40万。阿拉伯人称耶路撒冷为“古德斯”(即“圣城”)。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像它那样有着漫长而又悲壮的“剑与火”、“血与泪”的历史。近4000年来,曾3次被毁,50多次更换主人。 耶路撒冷由旧城和新城两部分组成。市区大都是2~4层的平顶建筑,教堂、寺庙的屋项在阳光下闪着金辉,整个城市笼罩在黄褐色的气氛中。旧城由高12米的古老城墙围绕,城墙上有8座城门,显得十分森严,城区内古迹众多,这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是圣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耶路撒冷多灾多难的历史与自古以来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传媒公共性的产生,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近代早期报刊公共性的萌芽.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以及五四运动推动公共性的生长.国民党统治期间,公共空间得以拓展.传统士大夫阶层和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意识以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中国近代特殊的政治结构使得中国传媒公共性的生成与演变区别于西方,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刘海岩  郝克路 《城市》2007,(10):76-78
城墙 古代中国行政中心城市的周围,都有一道无论高度和宽度都有定制的墙,称为城墙或城垣. 中国的城墙起源很早.现代考古发掘在山东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和河南郑州市北遗址先后发现了距今4000~5000多年前的古城墙,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古文献中也有记载作为印证:"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城墙也可以简称作"城"或"郭"."郭"是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于是出现了"城郭"一词,即所谓"内城外郭",也可以用来泛指有城墙的城市."郭"一般出现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其功能除了军事需要外,也是由于城市不断扩展,需要加筑外城墙以保护原来住在城外的居民.  相似文献   

7.
《城市》1990,(4)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与经济中心城市。解放后四十年来,在全国大力支持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长期以来,在传统经济体制影响下,过分强调上海城市的工业生产功能,忽视了城市的流通与服务功能;同时,在指导思想上,重生产.轻生活,重产出,轻投入.加上城市管理体制上的一些弊端,导致上海中心城工业、人口过于密集,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住房难、交通难等城市问题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城市“膨胀病”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8.
枢纽功能是节点城市的基本功能,取决于城市所在区位、城市之间连接的物质设备、技术基础等条件.在建设全球城市进程中,上海应确立交通、科创、产业、区域四大枢纽功能.枢纽功能在城市之间流动空间的发挥,需有功能性战略通道的支撑.上海战略通道重点是“一带一路”的区域战略通道和高端服务业总部集聚的价值战略通道.全球城市的功能体现在资源配置上,而功能的实现需要功能性组织机构和功能性平台,上海需要加强建设不同类型的城市平台经济.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把握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最近,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召开“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环境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围绕“未来30年上海发展的国际环境与上海全球城市功能建设”“未来30年世界城市体系及全球城市发展趋势与上海的地位和作用”等议题开展讨论,从理论高度分析了未来30年上海发展可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剖析了未来上海打造“全球城市”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瓶颈、功能承载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翟成鹏  孟凡东 《现代交际》2023,(7):106-114+124
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华民族”一词,并根据当时社会局势和国内环境的变化界定和完善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内涵。梁启超“中华民族”概念的初步形成,经历了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从古代“夷夏观”分野到近代“种族观”再到近代“民族观”,从近代“民族观”到“近代中华”再到“中国民族”,从“天下合群”到“大民族主义”再到“中华民族”,这一过程实现了中华民族内涵的现代转型。从古代概念内涵到近代西学概念学习,再从吸收近代西方概念到近代中国概念转换,最后完全形成中国化概念内涵的自我超越。梁启超“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启示我们,要坚决反对防范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面构建和谐的世界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二字如果望文生义会理解为“城墙”包围或护卫的“市场”,但科学考古发现,人类早期的“城”与“市”并无必然联系。那时甚至是有“城”无“市”。但进入近、现代工商业文明之后,“城”的功能减退了,“市”的功能则急剧扩大。世界各大城市都自然形成于便于商贸活动的水路交通要冲即是明证。当然也有一些城市是由于政治(华盛顿)、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或资源(攀枝花、大庆)等原因而形成的。所以,城市的形成和文明的演进一样,极其复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30十年代挣脱纳粹魔掌、避难中国的欧洲犹太难民,因近年来的“中国故乡寻根热”而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60多年前,当欧洲再次掀起新的反犹狂潮、德国纳粹狂魔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之时, 迫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对急需救助的欧洲犹太难民关闭了希望之门。而“上海成了全球唯一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 中国,尤其是以上海为代表的远东大都市, 曾经成为犹太民族避难史上的一段传奇、一方拯救乐土、一艘“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3.
留学围城     
“在国内的人天天想着出国留洋,而在国外的留学生却梦想着回故乡。很多留学生像是站在围城的城墙上,看看城里,再看看城外,却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家。每日,徘徊在城墙上,忧虑,伤感……”如今,在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中国,随着“海归”、“海带”甚至“海豚”的增加,有关“留学围城”的感慨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这场灾害再次给人们烙下了一个强烈印象;中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太脆弱了,在人们生活的都市里似乎随处潜藏着“地雷”“我们重庆不像北京,也不像上海、广州,我们像香港。”重庆著名的解放碑广场上总是走动着许多人,一个漂亮的重庆女孩对身边的朋友这样说。当然,这也是很多到过重庆的外地人的感受。1997年成为直辖市市民的重庆人总喜欢拿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与香港比较:起伏的山地,狭窄的街区,令人眩晕的高楼大厦,摩肩接踵的人流……“漂亮、繁荣、现代。”甚至连境外的游客也如此感叹。城市一直被许多人认为是文明和发展的象征。现在,每座中国城市都希望有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中国学论坛”之“反思传统与现代” 近代以来以“西化”为内容的中国改革、革命每一次的挫折与失败,都加重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背离和批判,要求进一步西方化乃至“全盘西化”。反过来,“西化”的成功却又促成了中国在文化上对传统的认同与回归。  相似文献   

16.
晚清新政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也是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进行的改革。新政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军事等许多方面,对这些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促使中国从传统的封建走向近代化。虽然最后晚清新政以失败告终,没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但它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政治社会的转型,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宋迎昌 《城市》2015,(2):7-11
一、“大城市病”与“中小城市病”相伴而生 “大城市病”是“城市病”的一种类型.从一般意义上说,“城市病”是指资源配置方式不当导致城市整体运行效率低下,城市系统机能紊乱,聚集与扩散功能失调,居民幸福感下降的现象.“城市病”不仅存在于大城市,中小城市也可能发生“城市病”,但两者之间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中小城市,“城市病”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缺乏,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因缺乏规模需求而运行效率低下,住宅有效需求不足,呈现出“过疏”特征;在大城市,“城市病”则主要表现为人口过度聚集、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供不应求,房价飞涨,呈现出“过密”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龙”与“象”分别是这两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近代以来,两国关系历经许多风雨,既是近邻、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如今,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21世纪“龙”与“象”的竞争与合作问题,不仅关系到亚洲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经济发展,而且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一头突然醒来的狮子懵里懵懂张牙舞爪没有方向地怒吼着中国城市挥舞着欲望的旗帜狰狞地倾斜着向上生长——海默《哪一座城市值得我们歌唱》谁在拿中国城市“开涮”?有一个风行全国名叫《帝国》的电脑游戏告诉我们:当一个部落的文明进化到一定的程度时,城市就要诞生了。城市等级的高低,是抵御侵略和侵略别人的砝码,也是游戏成败的关键。而游戏成功的标志就是:把你的对手连人带城全部消灭。在人类历史上,这种“游戏”几乎天天都在上演,从世贸大厦坍毁到巴格达沦陷,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枪声和爆炸声,我们分明听见了作为文明象征的城市在…  相似文献   

20.
上海青年常常为“我是一个上海人”而自豪,外地青年也对上海青年刮目相看,认为上海青年聪明、灵巧。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之一,因此,人们总以为当今上海青年也就自然是出类拨萃、素质超众了。遗憾的是这仅仅是一种传统的表象,或者是一种身在庐山的自我陶醉。请问:在上海青年中有几位是全国知名的政治家、理论家?上海青年改革家的队伍能否与上海的经济状况同步一致地走在全国前列?上海青年的“海派”文学队伍能否与“湘军”、“皖军”、“中央军”相媲美?结论是:现实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