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只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而不是三次飞跃。用社会主义机制来看待这一问题可以一目了然: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都是社会主义发生机制时代的领袖,他们的理论都是属于第一次飞跃的范畴;邓小平则是社会主义发展机制的发现者和实践者,邓小平理论属于第二次飞跃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理论根据及意义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社会主义曾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帜。第二次飞跃,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以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标帜。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传统的单一观念和模式,发展到具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观念和新模式,以1978年底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标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在它的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三次飞跃,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呼唤,而且充分证明,只有破除教条主义和僵化模式,才能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即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随着人们认识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1917年10月革命以前,列宁的最大理论贡献,是全面地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经济关系、本质特征和各种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形成、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并且根据这些科学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特点,肯定了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可能性,阐明了一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时代胜利的全部理论基础,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实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认真地研讨这次飞跃的过程及其主要经验,对于我们加深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定会有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历程中,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进而巩固和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这三次飞跃不仅是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革命是三次飞跃的强大推进剂。一、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它是与英国产业革命同时发生的,是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而其作用在于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的转变,使机械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自创立以来, 已经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进程中发生了四次历史性飞跃,树立了四座里程碑,镶刻着三个理论主题。从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相继解读并实践了科学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升华。邓小平的科学社会主义观集中体现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两大根本问题上,对科学社会主义内涵的升华则表现在消灭贫穷、消灭剥削、消除极化、共同富裕、富民强国等多个方面。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内涵的升华引领着中国社会主义于世界社会主义的衰微中实现了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 ,经历了多次历史性飞跃和发展。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重新审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剔除了传统的对社会主义认识中的空想因素 ,纠正了某些空想式的结论 ,以一系列新认识、新观点、新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当代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大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是对我国3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作了科学总结,对我国国情和所处历史阶段作了理论概括,第一次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依据这个新理论和路线制定了全面改革的基本方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是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新理论,必将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振奋改革精神,为振兴中华、实现党的历史第二次飞跃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曾提出两个著名设想 :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共同胜利论 ;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列宁的“一国胜利说”和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突破了马、恩的第一个设想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突破了马、恩的第二个设想 ,这两次突破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使科学社会主义得以在 2 0世纪实现了两次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实践论在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发展中的三个飞跃 :理论产生、发展、飞跃过程 ,实践性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飞跃 ,并对其加以论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张万国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包括毛泽东同志对中...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的新观念沧南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新的飞跃,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邓小平同志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的建立使马克思晚年的伟大设想变为现实。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飞跃。然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制度上跨越了“卡夫丁峡谷”之后,遇到了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为此,各国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其中既有宝贵的经验,更有痛苦的教训。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普遍遭受严重挫折的形势下,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翻开历史的画卷,在纷繁复杂、曲折变幻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我们不难发现,迄今为止,社会主义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它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成为各国无产阶级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理想目标.第二次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第一次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经过70多年的曲折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再一次面临着更为复杂艰难的新的飞跃,即社会主义由现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历史性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只有把握住社会主义本质,才能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贯彻好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9.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大体以50 年为期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科学社会主义主题也经过了由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交流和冲突、对抗中发展自身的三次重大转换。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的历史考察,有利于深入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和开拓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现实。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崔宝光(一)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产生的背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作为一种实践,同其他实践一样,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以它为基础而产生又为它提供导向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随着它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它的前进而前进。因此,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不同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