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是我国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张居正一生经历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改革思想。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达到个人权力的巅峰。张居正为官讲究实用,推行其改革和治理之道,在明朝中晚期领导了影响深远的"隆万大改革"和"万历新政",使朝不保夕的明朝出现了短暂中兴的局面。因时制宜,务实为政明朝祖制强调皇权在政治中的核心地位,因  相似文献   

2.
熊召政 《领导文萃》2008,(22):47-49
明朝万历皇帝的首辅张居正,是一位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传奇人物。他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并多次巧妙化解朝政危机,显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3.
<正>张居正是万历初年的内阁首辅,他主导的万历新政和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并称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次改革。他的改革使衰败的明王朝一度恢复生机,出现短暂中兴,连遭受过他打击的明朝大思想家李贽也很佩服他,称他为"宰相之杰"。梁启超在其主编的《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张居正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李德裕同列为中国的六大政治家,并说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这样一个功勉卓著的人下场却很悲惨:尸骨未寒就遭清算并累及家人,倾注毕生心血的  相似文献   

4.
<正>许多学者认为,张居正以天下为己任,不畏讥弹,敢于担当,有传统政治家的优秀政治品格,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但从历史大背景看,他的一些政策,实在谈不上是改革。我认为,对张居正无限拔高的做法是不妥的。治国理念辨析《明史·张居正传》以"尊主权、课吏治、信赏罚、一号令"概括了张居正施政。也就是说,张居正是在原有的政治框架中,通过强化控制、加强管理达到行政目的的。张居正与同朝的大多数官  相似文献   

5.
浅议张居正“一条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中叶后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外患严重边防松弛,,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严重危机,以张居正为首的有远见的官僚顺势掀起了一场改革。张居正改革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本文仅以经济改革为主要对象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正>就国家的宏观统治而言,宗法制度影响下的社会结构形式为专制主义"密室政治"提供了制度前提;而在基层治理中,族权与政权的结合为重人情而轻规制、重礼仪而轻法度的"密室政治"提供了基本组织形式;传统的政治伦理化取向,促成了追求理想人格、呼唤完美典范的英雄主义情结。可以说,中国传统的"密室政治"造就了一批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政治精英和道德楷模,但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五千年漫长的文明史上,我觉得明朝的张居正(1525-1582年)是可以跻身于最杰出的改革家之列的。从万历初年出任内阁首辅开始,他便掀起了一场以整顿吏治、推行一条鞭法、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正>领导者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决策,是保证组织机构正常运行、顺利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关键。如果领导者的决策是广大下属都十分赞同的,那么其决策就很容易获得下属认同并被有效执行。但决策往往意味着产生新的变化和变革,一些重要的变革性的决策往往会打破原组织机构中业已存在甚至已经固化的成员关系和利益分配格局,人们的习惯、思维、工作程序都要重新形成,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招致组织成员的不理解和抗拒心理,从而导致领导者的决策在组织机构内难以顺利推行。尤其是在"密室政治"环境下产生的决策,由于组织成员并未参与,不了解  相似文献   

9.
正当权者,尤其是手握大权的高官,切莫得志便猖狂,为所欲为,置国法于不顾,置百姓苦难于不顾。任何时候都该有个做人处事的尺度。"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是从"伴君者"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可谓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他称得上是著名的伴君者。张居正是明代万历年间赫赫有名的人物,尽管此时的明朝吏治腐败已达于极点,贿赂成风,朋党成群,政多纷更,事无统纪,朝廷却熟视无睹,官吏更是横行无忌。张居正在这种混乱的  相似文献   

10.
张居正是明代政绩卓著的政治家、改革家。从隆庆六年到万历十年,他从寒微中奋起,当了十年首辅,成就了封建社会后期最大的改革运动,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也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毛佩琦 《领导文萃》2013,(18):93-95
张居正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但从历史大背景看,他的一些政策,实在谈不上是改革。张居正与同朝大多数官僚的治国理念并无不同,只是他比那些人更强悍,更有政治手段,因而执行起来更有成效。正因此,张居正在当时才得到普遍的赞扬。张居正最值得炫耀的事就是所谓"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不  相似文献   

12.
伊家河 《领导文萃》2015,(7):129-131
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四月,万历皇帝突然翻脸,他先是将手握重兵的蓟州总兵戚继光调任广州总兵,然后,对刚去世不久的恩师张居正下手。大明王朝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万历皇帝贪婪成性,对抄家情有独钟,只要听说哪个是"贪官",他立马  相似文献   

13.
<正>不可否认,"密室政治"在现实生活中所内蕴的追求效益的价值,其前提为精英领导者之间的沟通、妥协、协商能够为组织带来更大的绩效。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战略、战术抉择不为组织程序、民主程序影响而偏离其正确方向。无论是古典希腊的民主政治,还是现  相似文献   

14.
吴思 《领导文萃》2009,(18):108-111
张居正大概是明朝最能干的大臣了。他深知官场上的种种弊端和权谋,圆熟地游刃其间,居然凭一己之力完成了明朝的中兴大业。如此高明的先生讲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场故事,必定大有深意,不可不听。  相似文献   

15.
近读《明史·张居正传》感触颇深,张居正作为明朝万历初年的首辅,主政十年,对明代中后起的积习弊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全面革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首先进行整顿吏治,为了改变"贪官为害""驱民为盗"的局面,他创立了"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裁撤冗员,奖励提拔了廉洁有才干的官吏,吏治腐败的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变。他实行一条鞭法",清查了贵族和官僚地主隐瞒不报的土地  相似文献   

16.
正《孙子兵法·势篇》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择人而任势",就是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人才,使其才尽其用,这样才能够充分驾驭形势,成就大业。也正是在"择人"与"任势"的基础上,清太祖努尔哈赤在30多年间挫败群雄,统一女真,建立起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后金国。一、努尔哈赤对军事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努尔哈赤的历史使命是统一女真,这决定了他最需要的是军事人才,尤其是起兵之初。万历十一年(1583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市场中,人与人之间因利益的互动而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政治定律,其中有一个政治定律必须引起领导者高度重视,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对官员进行廉政教育时所说的"新官堕落定律"":没想到刚刚提拔任用的时候,这些人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让他当官当久了,全都又奸又贪。"2011年是我国市县乡村四级换届的关键年,随着  相似文献   

18.
"政以才治,国以人兴"是历经历史验证的亘古不变的真理,纵观中国历史,凡是改革成功的政治家、改革家均有一套可供后人借鉴的人才思想。发生于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改革之所以成功,也有赖于张居正长期练就形成的一套"公诠选、专责成、重久任、严考察、明赏罚"的选才、用人和察吏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换届过后,一批政治坚定、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新的领导岗位。新官想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早出政绩,这是好事。但脱离实际,不讲科学,为了制造政绩、营造新气象而急功近利的行为,则演变成了"政绩焦虑症",此乃新官之大忌。"政绩焦虑症"主要表现为:贪大、图快、求全,独断专行,大搞一言堂。遇事不经过深入调研,集体讨论,脑袋一热就仓促决策,盲目制定  相似文献   

20.
张居正(1525-1582)是明朝政绩最为突出的一位内阁首辅(宰相),被誉为明代最杰出的改革家和政治家。他重视用才,并对用人有一套科学而独特的见解。张居正认为,要切实做到公平选人、用人。有六项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