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虽为皇家之胄,但他的父亲刘钦仅为南顿(今河南项城一带)县令,早逝,刘秀在叔父的抚养下长大。少时刘秀并无大志,喜欢务农,处事谨慎,乐于助人。新莽末期,刘縯、刘秀兄弟以皇族刘玄为“更始帝”,起兵争夺天下,公元23年,刘秀,王风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王莽军的主力。同年10月,王莽被起义的市民杀死,刘玄迁都长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评价是三句话: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自王莽改制,天下大乱,刘秀随大哥刘揭竿而起,到他当上皇帝,仅用了3年时间(公元22—25年),继之仅用11年时间即翦灭群雄,削平地方割据集团,铲除敌对分裂势力,最终完成东汉帝国的统一大业。作为开国皇帝,这一建国速度在中外  相似文献   

3.
<正>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著名军事家和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名垂青史,不仅在于其卓越的功勋和马革裹尸的忠诚情怀,更在于其广泛流传于世的洞悉世情人心的睿智。但少为人知的是,马援虽以马革裹尸的忠心报答光武帝刘秀的知遇之恩,死后却遭刘秀的猜疑。究其缘由,除了  相似文献   

4.
河之洲     
中纪委研究室邵景均撰文对党内民主的主要含义进行了阐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党内一切成员,作为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在政治上、人格上、权利上、义务上一律平等;依照《党章》享有各项权利。党内所有成员的平等关系、党员享有的各种权利,是党内民主的两块基石。如果不能保障党员权利和平等关系,那么事实上就任延以为“忠臣不和,和臣不忠”《资治通鉴·汉纪》(卷43)中记载:(光武)帝(刘秀)以睢阳令任延为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和,和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  相似文献   

5.
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帝王,他开创了令后人追慕不已的"光武中兴".在两汉交替时纷扰繁复的局势中,刘秀虽"无尺上之柄",却在几载内翦灭群雄,重振汉室,使满目疮痍的社会重现生机.南宋思想家陈亮称颂道:"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  相似文献   

6.
正清人王夫之认为,刘秀夺取天下不易,"百战以定天下"。不难想见,刘秀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危险局面,这些危险局面可称之为"危局"。综而观之,影响刘秀建功立业的关键性危局有四个:一是昆阳被围;二是兄长被杀;三是部属分裂;四是铜马降军内忧。本文选取刘秀四个关键性的危局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探讨刘秀在化解关键性危局中所显现出来的胆略和智慧,有助于增进对刘秀领导素质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虞诩,字升卿,东汉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人,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历任太尉府郎中、朝歌县令、武都太守、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据《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虞诩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一、初出茅庐而忤权贵虞诩幼年失去父母,由祖母抚养长大,自幼聪慧异常,12岁即能通晓《尚书》,饮誉乡里。陈国国相  相似文献   

8.
刘秀的柔性管理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秀敏 《领导科学》2004,(12):44-45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残虐天下,面对民不聊生、群雄并起、战乱频仍的乱世危局,刘秀依靠其卓越的领导才能,由小到大、以弱制强,推翻了王莽,扫平了封建割据势力,重新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史称“光武中兴”。面对历史的辉煌,我们要借鉴其管理上的卓绝智慧,应是刘秀自己总结的:“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用现代管理学发展的前沿理论予以说明,就是实施柔性管理。仁德宽厚,泛爱容众刘秀认为,在管理中应示人以柔,即对人仁德宽厚、广施…  相似文献   

9.
正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秀以寡击众、历经百战而得以光复汉室。史家公认,我国历史上中兴之盛,无出光武之右者。刘秀把"人和"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注重凝聚人心,这是他由弱到强并最终一统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梳理和分析刘秀的"人和"之道,可使当今的领导干部汲取经验和获得灵感,从而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一、屈己待人,努力避免内耗,谋求和衷共济刘秀兄弟在南阳举兵时,力量非常弱小,且当时南阳郡仍被王莽官军牢牢掌握着。刘秀审时度势,决定与  相似文献   

10.
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他不仅以卓越的武功重新恢复刘氏政权,开创东汉王朝近二百年的基业,而且还是一位颇具治国才能的贤明君主。 汉光武帝即位以后,采取了许多拨乱反正、体恤百姓的措施。如他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先后下了九道释放奴婢和禁止随意杀害奴婢的命令,废除王莽时期的各种苛刻刑罚,并多次下诏减免赋役。这些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四知先生"杨震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很好的.这位东汉大儒,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畏四知而辞金"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他赴任东莱太守途中.一天晚上,在昌邑驿站,县令王密趁着风高月黑,以无人知、没人见力劝杨震收下礼金,杨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之.综观杨震的一生,他也确实做到了"性公廉,不受私谒",说他是一代清官,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2.
<正>李固(94—147),字子坚,东汉著名的"北斗喉舌",先后辅佐顺、冲、质三位皇帝,官至太尉,政称"天下第一"。在其为官的14年间,国家正处于外戚擅权、太后"垂帘"盛行的时期。东汉自和帝刘肇之后,皇统屡绝,权归女主(临朝者六位太后,窦、邓、阎、梁、窦、何)。为了达到"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的目的,太后"莫不定策帷,委事父兄"(《后汉书·皇后纪序》),一  相似文献   

13.
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著名军事家和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名垂青史,不仅在于其卓越的功勋和马革裹尸的忠诚情怀,更在于其广泛流传于世的洞悉世情人心的睿智.但少为人知的是,马援虽以马革裹尸的忠心报答光武帝刘秀的知遇之恩,死后却遭刘秀的猜疑.究其缘由,除了历来帝王多寡情和小人心险陷害的常规解释之外,也与他睿智盛名之下的迂阔有很大关系.对于领导者来说,无疑应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但如果高洁而迂阔、睿智而孤傲,以致不能善始善终、善有善报,终是为政为人的悲剧.解析马援这个睿智之臣的为人处世标本,或许对领导干部在保持自己道德操守的前提下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祭遵(?-33年),字弟孙,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一生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北平渔阳,西讨陇蜀,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历任军市令、刺奸将军、征虏将军等职,封颍阳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祭遵的执法如山和克己奉公至今令人肃然起敬. 一、执法如山诛恶奴 祭遵自幼勤苦好学、饱读诗书,长得高大英俊、相貌堂堂,以温文儒雅、恭谨俭朴饮誉乡里.这也给一些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祭遵空长一副魁伟英武的外壳,生性怯懦,软弱可欺.  相似文献   

15.
孙文泱 《领导文萃》2009,(15):132-135
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 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  相似文献   

16.
汉光武帝刘秀在用人方面的突出表现是其容错之道,他的宽宥小过、留有余地和使功不如使过等容错策略对于现今社会有十分有益的借鉴。领导者应借鉴汉光武帝刘秀的容错艺术,因地、因时、因事把握容错尺度,在理解、和谐、尊重的前提下,创建一个"暖"环境,实现上下级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正>张敞(公元前?—前48年),字子高,西汉大臣,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历仕昭帝、宣帝、元帝三朝,以足智多谋、灵活机敏、娴于治乱显名当世,又以风流倜傥、洒脱放逸、不拘小节成为舆论的焦点。读《汉书·张敞传》,我们每每为其治乱兴邦的奇妙故事而感佩不已,也为这位治世能吏那些风流韵事而忍俊不禁。一、主动请缨治胶东张敞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张孺为上谷太守,父亲张福为光禄大夫。他从做乡官起步,后迁任太守卒史,  相似文献   

18.
河之洲     
另一种"用人不当"汉宣帝年间的颍川太守黄霸,管理地方很有一套,政绩全国第一。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黄霸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工作者,汉宣帝在全国通报表彰他,并赐  相似文献   

19.
光武帝刘秀麾下二十八功臣,个个有故事。其中“大树将军”冯异给人印象殊深。冯异追随刘秀后忠心耿耿,击王郎时,军不利,一伙人搞得饥寒交迫,冯异曾给刘秀端上过一碗豆粥;遇上大风雨,冯  相似文献   

20.
黄军昌 《领导之友》2013,(10):45-45
史载,东汉时期,冀州刺史苏章奉命查处清河太守贪赃案。苏章和这位太守私交笃深。到达清河后,苏章以老朋友的身份设宴款待太守,对饮叙旧。在畅叙友情之后,苏章对清河太守直言道:“今晚我们饮酒话旧,叙的是私情,明天我要审理你的案件,办的是公事。你我都是朝廷命官,在国法面前,我应该怎么做,仁兄是知道的,敬请理解。”第二天,苏章就太守的贪赃案展开了调查审理,在查清太守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公事公办,对太守依律治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