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既是组织指挥者,更是带头实干者,必须做到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会干事。会干事是一种本领和水平,体现干部的"能"。  相似文献   

2.
<正>干部是推进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干事创业的重要基石。干部既要把事谋好,又要把事干好;既要推进发展不误事,又要保护自己不出事,避免陷入"想干事就出事"的陷阱。那么,谋事干事的干部如何避免"闯红灯"呢?目标要清——避免方向失明干部谋事干事不能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胡思乱想,要有清晰的定位、明确的目标,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否则,就会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到头来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撞得头破血流。一  相似文献   

3.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既是组织指挥者,更是带头实干者,必须做到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会干事.会干事是一种本领和水平,体现干部的"能".科学发展强调又好又快,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有会干事的本领.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干部选拔任用要严格把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这就要求从源头上纯洁干部队伍,锻造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面对干部工作新常态,如何从操作层面防止"带病提拔",姜堰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极破解"带病提拔"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一是盯紧选任关键环节,筑牢选用"防火墙"。对选拔任用关键环节"加牢加固",从程序上防止干部"带病上岗"。第一,严格源头防控机制。严格实施干部任前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入贯彻,反腐败持续推进,党风政风正能量日益增强,人民群众纷纷点赞。但在少数干部中也出现一股"暗流",认为要求严了、标准高了,干事就容易出事;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为官不为,消极怠工。这种认识和行为与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显然是错误的。那么,干部不干事的错谬在哪里?干部不干事,是对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行政资源建立在税收和国家财政的基础上,当然要用之于民。但有些干部位置占着、工资拿着,却不肯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严管干部日益成为干部工作新常态。但是,极个别干部"钱不敢收了,事也不办了";少数干部高唱"为官不易"论调,过一天算一天;还有的干部抱着"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心态,遇到问题绕道走。这些问题的存在,危害无疑是巨大的。察其思路,有四项举措可供采用。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取得了举世瞩目、内外公认的显著成效,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有力地凝聚了党心民心。在这种好的态势下,也有部分党员干部怕出事、怕担责,滋生了"不干事、不出事"的消极怠工倾向。如何进一步激发干部创新创业的热情,成为新常态下摆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笔者结合实践中的一些工作体会,就干部调配工作谈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积极探索干部下的有效途径,给无干事热情、不胜任工作等不在状态的干部挪位置,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谋位置,是调动广大干部的干事激情,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湘西自治州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解放思想,开放心灵,让干部下有环境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瞄准本地发展目标,凝聚发展合力,积极营造干部下的环境。一是开展创先  相似文献   

9.
祝尊乾 《决策探索》2011,(17):76-77
现实中,很多干部干事很有一手,腐败也有一手,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两手”干部。“两手”干部因为有肯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光环,所以腐败起来,相对于普通的腐败干部和一般的慵懒散干部而言,造成的影响和损害通常更大。这样的干部一旦出事,往往社会震动大,反响不一。这种现象,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部委声音     
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旗帜鲜明地支持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想干事、干好事、会干事、不出事的人受到重用,让说空话、大话、风凉话、泄气话的人没有市场。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自身定位不清、不正、不准,把岗位看作自己谋生的一种手段,做工作的动机是只考虑自己能得到什么实惠,哪些对自己的职务晋升有利,而对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使命则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表面上看,他们没有严重的贪污腐败行为,也没有明显的违法乱纪行为,只是在政策范围内处心积虑地谋取个人利益,钻政策的空子,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不择手段,对自己的职责却虚以应付、心不在焉,  相似文献   

12.
<正>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担负者、推动者,能不能抓好干部队伍,让干部都来干事,是一级组织和一方领导必须思考的问题。时下,在许多地方,一些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常常抱怨没有人干事,没有人能干事;一些地方把干部不愿意干事、不想干事、不动脑筋干事,归结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入贯彻,反腐败持续推进,党风政风正能量日益增强,人民群众纷纷点赞。但在少数干部中也出现一股“暗流”,认为要求严了、标准高了,干事就容易出事;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为官不为,消极怠工。这种认识和行为与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显然是错误的。那么,干部不干事的错谬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正>一段时间里,在有些地方出现了一道奇特的景观:一些领导干部"边贪腐边干事",贪腐的胆子很大,干事的成绩也很突出,他们既是"贪官",又是"能吏",出现了腐败猖獗与发展繁荣并存的现象。随着中央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当前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一些干部不贪腐也不干事,出现"廉而不为""廉而失能"、懒政怠政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一把手时常感叹下属"讲一句动一下,踢一脚挪一步",人人"病恹恹",个个"慢腾腾",工作无活力、生活无激情,运转如死水、生机无踪迹。一个人的事需要三个人干,一天的活需要十天甚至半个月,组织活力严重不足。组织活力去哪儿了用人不准"流产"了活力。用人唯亲、唯权、唯钱、唯圈,实干的不如拍马屁的,导致能干者无盼头、无兴趣、不愿干,拍马屁者只会瞎干、乱干,不会干事,更无以成事。评价不公"憋死"了活力。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环境,让多干者流汗流泪更寒心,投机取巧者横行,导致大家对工作能逃则逃、能躲则躲。  相似文献   

16.
善沟通方能好共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勋功 《领导科学》2006,(12):24-25
曾庆红同志在湖南视察工作时强调“: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中来。”这里把“能共事”作为用人的标准明确地提了出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想干事是前提,能干事是基础,干成事是关键,不出事是保证,而能共事是根本。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班子内部,真正影响共事的不是班子成员的个性,而是互相封闭,彼此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选择沟通时机。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性,冲突、矛盾、误会的形成必然是起于青萍之末,消除化解须顺时顺势,方能事半功倍。化解矛盾宜说“小”话。这种“小”是指刚刚察觉、刚刚产…  相似文献   

17.
陈元邦 《领导文萃》2011,(4):128-130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是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同是一个“事”字,其含义也有不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之“事”是事业之“事”、职责之“事”、为人民谋利之“事”。  相似文献   

18.
正在机关单位的工作中,我们时常会感到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轻的时候为本地区做过突出的贡献,在本职岗位也有过不凡的业绩,但如今再将重要工作交给他们时,他们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积极主动,而是能推就推,或者干脆晾在一边等人接手,可当涉及待遇等问题时,却要参照高标准,一分不能少。这就是现在部分单位"改非"干部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在规矩的硬约束面前,不少干部转变作风,增强了规矩意识,但也有一些干部认为"规矩太多,无法开展工作"。出现这种想法的人,不外乎有这么几类。一是宽松惯了,散漫惯了,一旦党的规矩多了、严了,他就感到很不适应,这类人若没有规矩的约束,必定出事。二是对规矩的作用还缺乏认识。他们认为规矩多了,是形式,是走过场,反而成了开展工作的羁绊。其实不然,从政为官,从来都有规矩,从来都有底线。三是把规矩作为不干事的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开会,一位领导干部在谈到作风建设时说:"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少数干部存在着‘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不求工作出色,但求工作无过’的思想倾向,凡事只有领导安排布置了,他才行动,不说就不动,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这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