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读《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感到东汉虞诩的品质对年轻组工干部的启示很多。要有骨气。虞诩不畏强权,驳斥大将军邓骘的"补衣论",力主坚守凉、并二州,维护疆土。这是不畏强权的骨气。对年轻组工干部来说,培养这种骨气,需要有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影响中国历史的书有3种29部。根源篇11部:《尚书》、《周易》、《诗经》、《孙子兵法》、《老子》(附《庄  相似文献   

3.
周香勤 《决策探索》2007,(13):19-20
一、民生的涵义 "民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表述人民的生计问题;《尚书》中说"惟民生厚",表述人民的生性.古人使用"民生"一词,大多指百姓的经济生活,而真正将这作为哲学范畴,运用到政治经济的是孙中山.  相似文献   

4.
<正>"可惜了张师德"古语云:"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尚书·说命中》)意思是说:百官惟能者是用而不徇其私,爵位惟贤者是封而不给予道德败坏之人。但古代没有完善的用人机制,能否做到选贤任能,只能凭长  相似文献   

5.
舞蹈,源自于舞者心灵深处情感的激发,它是肢体、音乐、情感的结合;舞蹈教育则自古就有,《尚书·尧典》中记载:舜命乐师夔"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用以教育子弟。在推行素质教  相似文献   

6.
<正>《尚书》中对"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领导干部作为公权力的持有者和支配者,身份特殊,如何与身边人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舜何以能如此?一般儒者都以为他能“所任得其人,故优雅而自逸也。”如《大戴礼记·王言》上说:“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新序·杂事三》上说:“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赵歧《孟子注》也说;“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 关于舜之“任官得人”,孔子指出:“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论语·泰伯》)朱熹注曰:“五人:禹、稷、契、皋陶、伯益。”其实,按《尚书·尧典》记载,舜所任用的大臣远不止这  相似文献   

8.
姜少勇 《决策探索》2010,(20):87-87
纪晓岚认为,一个称职合格的人才,不应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迂腐泥古,犯僵化的教条主义错误。纪晓岚是清代著名学者,曾任乾隆年间礼部、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纂官。因机敏过人、文采出众而深受乾隆皇帝喜爱,嘉庆帝也赞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相似文献   

9.
《尚书·禹贡》序列九州,豫州独居中央。在这方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的先民,最早从蛮荒时代走来,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从此,中原地区长期雄踞中国政治舞台中心,从这里演绎出的政治理想、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是绚丽多彩的政治文化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尚书》里有一篇名为《无逸》的文章提出“君子所其无逸”的思想,意思就是要求领导者居其位,不要贪图安逸。在《无逸》中,不管是好的典型,还是坏的典型,都印证了一个道理:成由勤俭败由奢。  相似文献   

11.
朱屹 《领导科学》2015,(7):47-49
<正>据《独异志》记载,唐太宗曾于宫中设宴招待大臣,说:"谁认为自己是座中最尊贵的客人,谁就先喝酒。"当时,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宰相房玄龄等相互看了看,都没有说话,而座中有一人却立即伸手端起了酒杯。唐太宗便问道:"你有什么理由吗?"此人答道:"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唐太宗听罢,拊掌大笑,群臣也极欢而罢。说话的这个人就是唐高祖、唐太宗时的宰相萧。唐代共有369位宰相,而五次  相似文献   

12.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其中的《禹贡》篇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篇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冀、兖、青、徐、扬、荆、豫、梁、壅九州的方位、土质、物产、贡税、水路交通等,对于研究中国远古时代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其中"荆河惟豫州"这段话专门记载了中原豫州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据《明史》记载,万历年间,担任吏部尚书的孙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然而,尽管他为官清正廉洁,不怕同僚疏通与施压,始终坚持任人唯贤,但对太监的"请谒"却十分头痛。明中后期,太监权  相似文献   

14.
《尚书》中现存最早的诏令文书分别为:"典、谟、训、诰、誓、命"六大文体。制的渊源就是三代之命。"皇帝御宇,其言也神。渊嘿黼扆,而响盈四表,其唯诏策乎!昔轩辕唐虞,同称为‘命’。命之为义,制性之本也。其在三代,事兼诰誓。  相似文献   

15.
诰,以上告下之意。古代以大义谕众谓之诰。诰作为王命文书始于西周。如《尚书·周书》载有《大诰》、《洛诰》、《康王之诰》等篇,是周王用以告诫臣工的文书。秦废不用,汉代偶一用之,不为常式。唐代大除授、大赏罚用制诰。宋代始以诰命任官和封赠官员。凡文武官迁改职秩,追赠大臣,贬议有罪,赠封其祖父妻室,均用诰命。  相似文献   

16.
正秘书是领导的助手,是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职业。我国古代就有秘书一职,掌管着典籍或起草秘要文书之要职,其重要性不亚于现在。自秦汉至清末,历代封建王朝均设有尚书、秘书监、秘书令、秘书丞、秘书郎等秘书官职,掌握大小官员转呈向皇帝递交的奏折,宣布皇帝的诏书等。尚书的设置在秦朝时就已经有了,《宋书·百官志》上说:"秦世,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  相似文献   

17.
正古代的封建王朝即将灭亡时,总会有人充当救火队员,想扶大厦之将倾,明朝的孙传庭就是这样的人物。《明史》有云:"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1593—1643),字百雅,明代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代州古称雁门,他曾任兵部尚书,所以人称"雁门尚书"。孙传庭出身文臣,但颇有军事谋略,曾俘获兵力最强的农民军首领高迎祥,所部陕西营兵为崇祯晚期的精锐部队。后人对孙传庭的认识往往只限于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对他的为官政绩却知  相似文献   

18.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日:“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日:“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明史·海瑞传》,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第5930页。  相似文献   

19.
翻阅中国古代诗词,会发现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有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中争得一席之地,倒不是因为它在构思、谋篇、意境、写作技法等方面有什么高超、独到之处,而是因为其中有几句甚至一句写得非常传神的佳句,使整个作品大为增色,作者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别致的雅号。例如,北宋的张先因《行香子》词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句子,被称为“张三中”;贺铸因《青玉案》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被誉为“黄梅子”;宋祁(曾官王尚书》因《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被誉为“红杏枝…  相似文献   

20.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吃人亏,勿使人吃我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我气。——杨继明……当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你还能容忍吗?当一个学生穿奇装异服、动作异样,你还能容忍吗?当一个学生吸烟酗酒,调皮捣蛋,你还能容忍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