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文 《领导文萃》2007,(11):89-90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不同之处,是他要对付的敌手和潜在的敌手更多一些。 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曹睿视司马懿不过是老臣之一,并不十分信任。诸葛亮在西蜀,几无一人可与之相埒。而在洛阳朝中,曹真、曹休这些近亲,陈群、华歆、王朗这些重臣,权势不小,与司马懿不相上下,并对他深怀戒心。刘备托孤时,要他的儿子对诸葛亮以父事之,而曹操早留下“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于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的评语。  相似文献   

2.
<正>在三国史上,诸葛亮不善于培养人才,以致蜀国后期缺乏人才从而败亡的论点,已为很多人所接受。反观魏国后期,则是人才济济,这无疑与作为魏国后期中流砥柱的司马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司马懿是一名"教练型领导",他善于培养人才,尤其善于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相似文献   

3.
在妇孺皆知的空城计里,诸葛亮一人独坐城楼上抚琴,竟使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率15万大军望一座空城而立即避之如蝎,孔明先生的谋略核心就在于使司马懿钻进“城里没有伏兵,又有伏兵”的  相似文献   

4.
《空城计》是大家熟悉的三国故事。魏国宿将司马懿率十万之师,取一小小的西城县,与诸葛亮一照面便不战而去,引起许多议论。有的神化诸葛亮,有的非议司马懿,更有甚者说:“派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与魏将司马懿战于秦岭之西的街亭。街亭虽小但位置重要,是两军争夺焦点。诸葛亮在选派守将时,错选参军马谡,致使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严肃军纪挥泪将马谡问斩,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充分展现了其从严治军的带兵  相似文献   

6.
正三国时代人才如过江之鲫,文争武斗,分分合合,给我们奉献了一场有关智慧与韬略的饕餮盛宴,而司马懿在大众看来无非是这场盛宴的一碟小菜。事实上,三国再精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等再聪明,却也都是在为司马懿做嫁衣,随着大戏的落幕,隐居于后的收盘者悄然现身,那就是这场智慧盛宴的拾掇者司马懿。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为大家还原那一段惊心动魄的  相似文献   

7.
末世枭雄     
司马懿证明,通向成功的道路,由一连串卑微、欺诈、委琐组成。一个从里到外、自幼及老从不曾体现英雄气概的人,仍可能在一场由顶尖英雄参与角逐的竞争中笑到最后英雄有两种,打出来的和忍出来的。打出来的英雄生猛亮丽,如项羽,然秋后轧账,常不及忍出来的英雄收益广大,如刘邦。在汉末三国,若曹操、诸葛亮算前一种,刘备和孙权就属后一种,司马懿更是后者中的翘楚,此子老于忍耐,精于等待。汉末三  相似文献   

8.
陈旭 《领导科学》2012,(10):56-57
诸葛亮被称为不朽传奇和智慧象征,他一生鞠躬尽瘁,六出祁山,却壮志未酬,令人扼腕。然而,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越是智慧的人,越可能做出不智的事情。所谓胜有因、败有果,诸葛亮最终壮志未酬,至少因为他在四个方面做得不够明智——投机取巧、空想主义、事必躬亲、人际失调,而这四个方面又互为因果,让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9.
范家安 《决策》2010,(10):94-95
曹氏四代领导人曹操、曹丕、曹真、曹爽都忌惮司马懿"坐大"要杀他。但司马懿处乱不惊,宠辱皆忘。这就是情绪管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做企业不能只靠智商,还要靠情商,企业做得越大,情商越离。真正优秀企业家应该是有很强的领导力,他不是技术专家,不是营销专家,但他的领导力能把人吸引过来,把企业越做越大  相似文献   

11.
执手强作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2,(14):92-94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将八岁的儿子曹芳托付于曹爽和司马懿后死去,时年三十四岁。在此之前,司马懿刚刚从辽东班师准备去镇守长安,中途却接到魏明帝的诏书,要他速回洛阳。司马懿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预料朝中发生了大事,便星夜兼程,赶回洛阳,立即去见魏明帝。魏明帝见到匆匆赶回来的司马懿,苍白憔悴的脸上露出了些许欣慰的神色。他知道自己的病不能好了,对身后之事非常忧虑。他拉住司马懿的手,心情沉重地说:"我把后事托付给你,你  相似文献   

12.
赵玉平 《领导文萃》2014,(24):41-44
正在激烈的竞争中,和聪明人过招,一定要让思维有所突破,绝不能掉入别人备好的选项中。公元228年春天,祁山深处的西城异常宁静,大白天,街上空无一人。只见城楼上有一人,头戴纶巾,焚香抚琴;城楼下有一人,带着15万大军,黑压压一片,甚是壮观。这就是《三国演义》里讲述的空城计的场面。当时,司马懿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进城还是不进城?如果选择进城,成功了,可以活捉诸葛亮;不成功,反而会被对方活  相似文献   

13.
刘彩燕 《领导文萃》2010,(7):104-108
<正>诸葛亮,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诸葛亮,一个倾倒万众的人物。他的故事,古今中外,妇孺皆知。他玄妙莫测、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本领,尤为世人所乐道,以致在人们的心中诸葛亮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而成为智慧的象征了。  相似文献   

14.
孔明在第四次出祁山的作战中,经过和司马懿一番斗智斗法,终于赢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使魏军陷入不利的境地。在这一有利的局面下,倘若西蜀朝中有"明主"坐镇,通观全局,又有萧何式的人物运筹后方,那么,孔明夺长安、定三秦是很有希望的。三秦一定,则蜀军争夺中原便有了战略基地,无疑将会令形势大大改观。然而遗憾的是,司马懿一个"反间计",就使刘禅这位不明事理的昏君,硬是把诸葛亮从前线召回成都,丧失了北伐作战的大好时机。当诸葛亮在祁山前线连胜敌军,驻守在永安的李严派都尉苟安前往押运粮草。谁知,这位苟都尉嗜酒成性,延误了运粮期限,被孔明重责八十军棍,打得皮开肉绽。苟安因此"心中怀恨,连夜引亲随五六骑,径奔魏寨投降"。正为连遭失败而苦恼的司马懿,  相似文献   

15.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曹魏时期著名的功臣与权臣.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其为晋宣帝.司马懿历仕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齐王曹芳四朝,既是匡扶曹魏朝廷的柱石之臣,也是司马氏取代曹魏政权、建立晋朝的奠基者.在史书和文学形象中,司马懿往往都是一副奸诈阴狠的嘴脸,而他曾经对于曹魏的忠贞以及曹魏对他的猜忌却无形中被淡化了.以司马懿为标本分析政治人物政治忠诚的复杂性,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司马懿对曹魏的尽忠与大功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司马懿为上计掾,他以身染风痹病而不应召.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为丞相以后,用强制手段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晋书·宣帝纪》).  相似文献   

16.
吴稼祥 《领导文萃》2013,(16):44-46
三国之成,成于两弱相加攻一强;三国之败,败于两弱相减养一强。《三国演义》我读过两遍。上初中时读过第一遍。最近,为了配合看《三国演义》电视剧,我看了第二遍。读第一遍时,书中人物只给我留下了似懂非懂的漫画式印象。书中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忠臣与奸臣。关羽是好人与忠臣的完美典型,而曹操则是坏人和奸贼的集中代表。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犯傻     
与友人聊起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时,友人出人意料地冒出一句话:“诸葛亮是傻瓜。” 诸葛亮向来在人们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怎么竟被友人视为傻瓜呢?真使人大惑不解。然而友人深入浅出的论述,确使人感到诸葛亮对失街亭一事的善后处理真的傻得很。  相似文献   

18.
傻人做老板     
为民  洪丹露 《领导文萃》2006,(3):141-142
行走商界多年,我一直纳闷:为什么傻人都做了老板,许多聪明人却为傻老板打工芽这不仅是几个人的难题,恐怕也是所有“诸葛亮”们的难题。翻开《二十四史》,从姜太公一路数下来:商鞅、孙武、苏秦、张良、诸葛亮、刘伯温,一个个聪明人,却没有一个做成老板,按照他们的智商、情商,绝对超过他们的“老板”,为什么他们没有脱胎换骨,从“职业经理人”转成老板呢芽在我的身边,就有几个活生生的案例:潘老板,河南人,过去是一个赌徒,为了还债,去一家五金厂当业务员,不到一个月,他发现承包市场更赚钱,就找老板谈,要承包市场,老板看他傻乎乎的,不知天高文萃…  相似文献   

19.
<正>领导者在现实管理工作中担任着许多重要的角色。他既要对组织活动的愿景、核心价值观及最终目的进行设计,又要时刻把自己的个人愿景与组织相联系,为之不懈努力,还要教育和引导被他影响的人和他一起不懈奋斗。现代很多理论将领导者的成功要素主要归结为智商和情商,我们认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领导者还应具备较强的财商、科商和艺商。一、智商:领导者的"大脑"智商,表现为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人的  相似文献   

20.
司马集团的领头人,从司马懿变为司马师;阮籍 从司马懿的幕僚,也就相应地变为了司马师的幕僚。 这是个变化,然这个变化对阮籍来说,只是换汤 不换药,毫无任何实际意义。通过自身的目击和感受, 他认为司马家的儿子并不比老子好到哪里去,然在处 世行事上,少了一些伪装,多了一些直露;少了一些阴 鸷,多了一些阳强;少了一些礼数,多了一些暴戾。 司马师和他老子异曲同工,但在阮籍的眼里,也 是个地道的竖子。 骂归骂,阮籍不得不承认,司马师在争取天下人 心方面,实在是别具一功,丝毫不亚于他的老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