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在出山之前,在面临自己一生命运,作出抉择的时候,毫无疑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其实,他们就像刘备的异姓兄弟、诸葛亮的同姓兄弟、曹操的同/异姓混合兄弟(夏侯)、孙氏父兄、司马家族一样,属于同门校友类型的集团。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期,各路豪杰群雄并起,形形色色、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人才纷纷登场,于是,如何吸引和使用人才成了魏、蜀、吴三国治国强军、谋求统一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一切制度中最根本的是用人制度。诸葛亮、曹操、刘备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各有侧重,同时,不同的用人风格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5.
三国时期引人注目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自受命以来,火烧博望,东联孙权、据有荆州、攻占益州、夺取汉中、南抚夷越、西和诸戎,为三国鼎立的战略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兵微将寡的刘备也能够建号立国,偏安于一方。纵观诸葛亮的卓越建树,我们不难发现,在其长期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对于人才的管理成为他取得政治成就、军事功绩的—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同时,由于他本身具的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特色,又严重地削弱了其管理绩效,影响了蜀国的存续时间。 相似文献
6.
7.
三国时期,“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然大多旋起旋灭,而后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实力最强,据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终一统的基础由此而奠定。纵观曹操轰轰烈烈一生,其成功因素颇多,但最根本的是他自身的超绝群雄,不可一世的人格风范。这种人格风范,气势恢宏,君临天下,是他成为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内在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8.
与用干部同样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干部,而培养干部甚至比用干部更复杂、难度更大.三国时期,曹操、孙权、诸葛亮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在培养干部上也存在一些误区,应引以为戒.诸葛亮之误区:伯乐相马案例之马谡:天才的陨落早期的刘备没有固定的地盘,一直亡命天涯,疲于应付,人才培养始终是其短板.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大部分人都有从众心理。用民间土话说,就是见样学样。因此,对于领导者而言,只要管好了几个特殊人群,就能形成正确的导向,把特殊人群的表现转化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为。这也是管理学上常说的示范带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国时期,各路诸侯在特殊人群的管理上,留下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参考借鉴。群体一:领导身边的人关键词:严管对身边人的管理,最能反映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和领导艺术。在古代,领导身边的人多指家族势力和宠臣,在现代多指秘书、司机等服务人员。在曹魏集团,曹操喜欢表扬人,也喜欢批评人。只是,曹操表扬的多是外姓人,比如说荀是吾之张良,说典韦是吾之樊哙。而批评的多是曹仁、曹洪、夏侯、夏侯渊这样的家族势力,以及许褚这样的贴身保镖。 相似文献
10.
南阳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文化灿烂,其“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这“四圣”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品味“四圣”人生,感受其深刻精神内涵,让人回味隽永,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1.
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何止千万。然专而不全者众,全而皆精者少,能做到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人才少之又少。所谓全能人才是指内当修身养性,学富五车;外当治国安邦,出将入相的通才。 相似文献
12.
《领导科学》2014,(13)
<正>诸葛亮作为封建士人心目中"为师""为将""为相"的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化身,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就了一个在人格和能力上几乎完美无缺的道德典型。然而,为什么三国时期,内部政治治理最为成功的蜀国却最先灭亡呢?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专家豪斯教授提出了以价值观为本的团队领导理论,即Value-basedLeadership(VBL)理论。此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价值观是VBL的基础,是种子要素,是团队运作的灵魂所在,而领导力在于他们处理和运用价值观的能力。本文主要从领导者的价值观对团队领导力的引领与制约的角度探讨蜀汉最先灭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媒体引发快餐业卫生秩序“自我整治运动”今年6月27日,南方某报一篇“肉摊菜市藏‘黑道’,快餐肉菜难放心”的报道,无意中引发了南宁市以“放心快餐”为口号的快餐业卫生秩序“自我整治运动”。说它是“自我整治运动”,是因为自始至终.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均远大于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作用。这个“运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