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屡建奇功。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帮助后主刘禅治理蜀国,殚精竭虑,事必躬亲,以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  相似文献   

2.
于建义 《领导科学》2000,(10):16-16
三国时期,诸葛亮出使东吴,巧借东风大破83万曹军的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借东风”也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被后人尤其是当今的领导者广泛应用。这里,笔者就基层领导如何“借东风”从三个方面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夜读《三国》,蓦然灵光闪现:那些人间英雄、世上豪杰,都是被优点杀死的。悟到此处,不禁冒出几许冷汗。诸葛亮是被"谋"杀死的。"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尽管后代文人墨客给诸葛亮加上了那么多人造光环,却无法改变他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的史实。他不但谋略超人,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究竟败在何处?透过  相似文献   

4.
魏延,蜀将也。位在五虎上将黄忠之后,应该说是一员大将。诸葛亮临死前说他“脑后有反骨”,定下计谋除之。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反蜀,马岱按诸葛亮的计谋在阵前将他杀死。学生时代读《三国演义》至此,深感诸葛亮料事如神。参加工作后再读“三国”。已生出一些异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魏延的悲剧     
提起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魏延,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两件事。一是他刚从长沙归降时,诸葛亮号令将他推出斩首,理由是他脑后有反  相似文献   

6.
<正>在三国史上,诸葛亮不善于培养人才,以致蜀国后期缺乏人才从而败亡的论点,已为很多人所接受。反观魏国后期,则是人才济济,这无疑与作为魏国后期中流砥柱的司马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司马懿是一名"教练型领导",他善于培养人才,尤其善于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相似文献   

7.
张欣 《经营管理者》2009,(18):175-175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庐",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部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本文针对南阳武侯祠广场周边的现状及开发前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设计。  相似文献   

8.
<正>说到三国里的人物,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评论者都认为智商最高的当属诸葛亮。在笔者看来,诸葛亮智商确实高人一筹,但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能成为诸葛亮对手的人屈指可数,在这些可数的人里面,司马懿当推第一。但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面,司马懿的表现不如诸葛亮呢?这里面固然有小说作者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更主要的是司马懿把握的平衡之道,他对此道理解得可谓深入透彻,运用得神乎其神。他完全可以凭借魏国的经济、军事和人才等优势打败诸葛  相似文献   

9.
正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此外还是一位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葛亮辅佐刘备争霸天下,审时度势,纵横捭阖,以卓绝的智慧推动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蜀国建立后,他成为蜀汉丞相,终其一生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为己任,"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成为中华文化中智者和忠臣的经典代表,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历  相似文献   

10.
在三国智者代表诸葛亮看来,选老板比选公司更重要。你看他在群雄逐鹿的大好时机,不去依附四世三公、兵多将广的袁绍、袁术;也不去投靠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又不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三国"人物的一些典型特征对组工干部提升个人能力有重要启示。一是学识深。要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和说写能力,熟练掌握并准确运用干部、组织、人才工作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努力成为党务工作的政策通。"智圣"诸葛亮就是学习方面的楷模,他自幼熟读史书、兵  相似文献   

12.
朱子彦 《领导文萃》2009,(3):103-106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在出山之前,在面临自己一生命运,作出抉择的时候,毫无疑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相似文献   

13.
<正>魏延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他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可以说其有大才、有大功,但他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发展到有野心、有大罪,以致晚节不终、性命不保,为自己人所杀,为后人所诟病。陈寿评论说:"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性格决定命运。魏延落到如此可悲下场,虽与诸葛亮不无关系,但从根本上说却是其  相似文献   

14.
正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27岁出山辅佐刘备,一生鞠躬尽瘁,最终积劳成疾,54岁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在人们心中是智慧的化身,他"功高不盖主,权重无野心"的高大形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卓越军事才能深入人心,为后世所推崇和称颂。到了明清时期,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使更多的老百姓普遍了解到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人物。《三国演义》中的基本史实是有史料可以佐证的,虽为文学作  相似文献   

15.
河之洲     
明白自己的职守对诸葛亮的"事必躬亲"作风进行批评,并不是后人才有的事。早在诸葛亮在世时,他的部下杨就对他当面提出过批评。《资治通鉴》第七十卷载:有一次,诸葛亮正在亲自校对公文,主簿杨径直跑进他的办公室劝说:"为治  相似文献   

16.
正夺城者将,夺国者帅。诸葛亮在政治上,是帅才。正是他的三分天下、联吴抗曹的决策,才能让蜀以最弱的力量,跻身于吴、魏之间,而成鼎立之势。但诸葛亮并不能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军事家,至少他没有像曹操那样指挥官渡之战,击溃袁绍六十万人马,统一了北方;也没有像周瑜那样指挥赤壁之战,消灭曹操三十万大军,巩固了江东。由于东吴在军事上的建树,才促使三国政治格局的形成。诸葛亮作为一位政治家,也是想学曹操、周瑜,通过一次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7.
蔡伟 《领导文萃》2011,(7):44-48
诸葛亮为何多用赵云 一直到《三国演义》发展到将近三分之一,诸葛亮才在铺垫中登上舞台。如果说此前的三国中充满了战、诈、计、策,到了诸葛亮出场,开始进入到谋和算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在三国政治、军事的角逐场上,无时不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展现。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派谁去守华容道这一人事安排上,诸葛亮是颇费心思的,我们从中看到了诸葛亮深邃的政治目光和高明的用人艺术。  相似文献   

19.
重读《三国》,颇有新得。曹操、刘备、孙权三雄性格各有缺陷,却为何无一例外地成功了呢芽然而只要略知三国的人,都不难从这三位杰出的领导者身上发现一个共同点:思贤若渴,极其重视和爱惜人才。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此。曹操之爱才自不殆言: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徐晃、张颌“暗中称奇”;见贾诩“对答如流,甚爱之”;见许攸“不及鞋履,跣足相迎”。至于曹操礼遇关公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由此他才能打造三国中最强大的人才阵营。刘备尊贤识人更是有名。他独具慧眼于市井中挑中了关羽、张飞,于深山里访得了旷世奇才诸葛亮。…  相似文献   

20.
<正>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知人,而且善用人,但面对刘备托孤的后主刘禅,虽倾其毕生心血对其进行精心教育和培养,不遗余力地辅佐,刘禅还是"乐不思蜀"的阿斗。从此案例来看,诸葛亮的培养没有获得应有的成果,是因其遭遇了培养陷阱。培养陷阱,是指缺乏对培养对象的基本了解,或脱离培养对象自身素质,或培养方式不恰当,或培养对象主观不努力等原因导致的培养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未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培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