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艺术教育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改革高校公共艺术课堂教育形式;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艺术教育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改革高校公共艺术课堂教育形式;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文化素养内容丰富,其中有三个内容是最重要的,即教师的人文素养、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目前,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师资文化素养存在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人文素养欠缺,综合素质不高;第二,学科观念模糊,知识结构单一;第三,育人观念淡漠,教学能力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在环境方面和学科自身方面。提升公共艺术教育师资文化素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提高认识,把提升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文化素养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二、完善措施,加强以提升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继续教育;三、有效激励,将文化素养纳入公共艺术教师评价与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是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校园规划作为发展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创造良好品质的校园环境,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环境育人”的角度,探讨高等党校户外公共开放空间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寻求适合高校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正确认识理工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基础上,针对理工科高校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理工科高校的特点,提出此类高校可通过抓好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塑造优秀的校园艺术氛围等措施和途径来开展和促进公共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规范化在21世纪的大学教育中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机遇与挑战面前,要做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规范化,首先必须转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观念,其次才是从教学内容、评价方法和师生合作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加强我们在高校艺术公共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共声乐教育课程是中国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受到广大学生喜欢,然而中国高校公共声乐课程开设却相对滞后。因此,在高校中有效、合理、科学地安排公共声乐课程,满足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等方面需求,已经势在必然。文章从公共音乐与声乐教育的地位出发,就公共声乐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内外的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提出意见,以期推动高校公共声乐教育课程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8.
引发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疾病是其中一个重要诱因。高校应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新形势下预防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和建设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永恒课题,通过开设"国内外热点问题分析"公共选修课程,在规范、可控的学习环境中,对大学生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深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深化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各高校的育人思路。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成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努力探寻积极可行、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服务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分析和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研究方法,首先评析了近代以来依次在公共行政平台上呈现出的几种理论形态:以公共权力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为中心的社会契约论;以公共组织的效能性为中心的官僚制理论,以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为中心的公共选择理论;以公共决策的公民参与为中心的商谈民主理论.以此历史线索为据,提出了公共管理理论的逻辑结构为:以公共利益为逻辑起点,以公共权力、公共组织、公共产品为逻辑中介,以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为逻辑凝结.进而把公共管理理论所应解决的基本问题界定为:采用什么样的公共决策体制提供公共产品才能使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论公共管理的特征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理论 ,是公共行政学中重视公共部门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作为一种实践 ,是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和增进公共利益的活动总称。公共管理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现实性的特征 ,并在一些概念、方法、理论和研究模型等方面为公共行政学理论研究和公共部门改革实践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公众参与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但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公共行政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更新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观念、完善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制度、健全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组织三个方面分析了健全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公共决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为了实现公众目标而做出的选择,代表了公众或是绝大多数民众的合法利益.公共决策者代表公众行使决策的权利,但决策者是具有主观意识的人,他们是政策的制定者,亦是政策所指向的对象之一;这两者的利益不是永远等同的,因此代表着利益分配的决策便有其较为深刻的伦理前提.民众的合法权益是他们最终的衡量标准.决策者的伦理缺失将不可避免造成公共决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价值目标经历了效率至上的传统公共行政决策时期、公平为主的新公共行政决策时期和市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政策时期.上述各时期的公共政策价值目标囿于特定的时空条件,均未能科学地反映并解释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因此,对当代公共政策价值目标的考察任务,就是要透过复杂的政策现象,超越具体的决策过程,于其中提炼旨在主导一切政策与决策的基本理念.基于公共政策的本质和特征,基于社会发展的态势与规律,当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取向,只能是社会属性与利益属性交融统合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有赖于当代公共政策制定与运行机制的变革.公共利益的评价及其标准则无疑是当代公共政策价值目标的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对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是认为公共管理基本等同于公共行政;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有明显区别,或认为公共行政包含公共管理,或认为公共管理包含公共行政;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是一种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公物的本质在于提供公众使用,公物利用的核心就是公共利益如何得以实现。但是由于公共利益概念过于抽象,难以对其界定却又不得不面对。纵观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法国经历了从公用到公共服务的演变,而美国通过学说和判例不断拓展公共利益的内涵。鉴于公物利用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利益,因此,面对公物利用中诸多利益的冲突,在界定公共利益时应进行合理的利益衡量,以确保公共利益是最大限度的合理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对公共政策制定有着深刻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包括电子政务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保障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回应性、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效率和强化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监督;消极的影响是信息爆炸可能导致公共政策制定的盲目性、数字鸿沟可能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平性、电子决策可能造成公共政策制定的不科学、网络风险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制定的不安全。分析提出通过转变理念、优化体制、完善程序、改进方法、提高素质等方式,来规避电子政务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发挥电子政务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公共财政与政府会计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财政和政府会计因公共受托责任而联系起来。公共财政的职能本质上是政府要承担的公共责任,而政府会计就是对公共受托责任完成过程及其结果的认定、计量和报告。完善的政府会计理论与实务、健全的公共财政职能都是良好的公共治理的关键因素。政府会计系统为公共财政管理提供的基础技术,政府会计提供的信息也为公共财政管理目标的实现服务。在我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必然要求改革现有政府会计体系,这是公共财政职能不断发展变化从而公共受托责任发展变化的要求,是建立良好的公共治理结构的要求,是完善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社会各行各业对公共关系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构筑了中国公共关系市场;共生性是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基本特征之一,对其确认和深入理解,有助于在活跃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找到并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公共关系市场规模测定需要更加科学;有了公共关系市场的游戏规则并共同遵守,才能促进我国公共关系市场的快速发展;高质量的公共关系基础平台是公共关系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