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玻璃锅盖已非稀罕之物,在“厨房革命、炊具更新”的潮流中,玻璃锅盖将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 玻璃锅盖永不变形,永远晶莹剔透,给人以美观、卫生、实用的感觉,更无腐变、氧化以至有害人体  相似文献   

2.
“低于生活”的“新世纪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芒 《东岳论丛》2011,32(4):10-13
当我们回到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上来,会发现"新世纪文学"尚处于"低于生活"的状态,表现之一是局限于反映生活的纷繁表象,不能展示当下生活的内在逻辑;之二是不能预示生活的流向和文化潮流的走势;之三是认同现实生活中那些非现代的意识而不自觉,沿袭那些非人性的思维而不自知。究其根源,既有客观根源,也有主观原因,更重要的是当下大多数作家思想和生活结合的能力不够。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程中继解决温饱、达到小康之后的一个新的具体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相统一的目标。“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发展到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以宣传无政府主义为特色的“新世纪派”的出现,是辛亥革命前夕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非由少数留欧学生忽发奇想所致。从庸俗进化论和人性论到“以教育为革命”,再到“普及革命”,构成了“新世纪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倾向。他们基本立场站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边,但并不满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纲领,对资本主义既充满希望又心怀疑惧。在文化思想方面,他们批判封建伦理道德,要求摆脱旧思想,提倡新理新学,有利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但同时,他们的主张又带有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空间叙事是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甜蜜之家”是莫里森小说《宠儿》空间叙事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新奴隶叙事的核心组成部分,渗透着作者的人性关怀和种族意识.“甜蜜之家”呈现了空间、权力和身体之间的种种关系,成为“自我”与“他者”建构的重要场所,其空间机制促使并表现了弱势种族的他者化,为莫里森主要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命运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6.
人生:新世纪的“热点”与“显学”郑小江新世纪的曙光已依稀可见了。正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人,在人生观与人生模式的问题上,将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进入新世纪呢?这关系到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进入大振兴、大崛起的时代;关系到中国人能否拥有科学的、合意的、积极向...  相似文献   

7.
邵波 《北方论丛》2015,(4):48-51
新世纪以降,诗人的叙事技艺愈加纯熟,许多诗人的先锋实验走得较远,其中诗歌叙事的“不谐和音”便是他们追求诗艺的“另类”尝试。碎片化叙事以语意的碎片化和语词的拼贴化来展现诗歌的“晦涩”美学;“反常性”叙事给读者带来一种陌生化的阅读效果,构成张力性的“不谐和音”;而“黑色”叙事则是诗人直面残酷的工业时代、对抗庸俗现实的精神武器,展现出荒诞的末世情绪。  相似文献   

8.
罗长青 《晋阳学刊》2011,(3):138-140
"新世纪文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研究最为"时髦"的话题之一。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新世纪文学"为题,检索1990-2009年各类期刊所发表论文,得到检索结果如下:1993(1篇)、1995(1篇)、1998(2篇)、2000(7篇)、2001(20篇)、2002(11篇)、2003(6篇)、2004(7篇)、2005(18篇)、2006(33篇)、2007(39篇)、2008(28篇)、2009(28篇)。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新世纪的竞争是在全球环境中进行,中国面临的是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在这场竞争中取胜,仅靠科技的发展是不行的,关键在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人学” 的文学能否一如既往地承载起“人学” 的重任,为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格、实现人的现代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当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多种社会形态和文化现象共生共存于当下中国社会现实中时,文学面对的是一个多重复杂、矛盾丛生的世界,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文学将采取何种策略回应挑战,建构新世纪的“人学”的精神家园,无疑是我们…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论述,是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深入总结我们党近80年的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做出的科学结论。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论述,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基本动力,从而为我们党在21世纪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三个代表”思想是从本质和规律的高度对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作的高度概括。“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讲的是党的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代表先进…  相似文献   

11.
市民精神与城市精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市民精神是地域性、民族性、全球性 ,历史继承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统一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 ;市民精神要成为城市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2,33(2):5-15
关于"学术大师"的讨论是近年来的重要学术热点之一。其主要围绕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关于"学术大师"含义的界定;关于当今是否有"学术大师"存在;关于当今"学术大师"缺失的原因;关于"学术大师"产生的土壤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乡绅"阶层作为乡土中国独特而复杂的存在,由于书写的视域与文化语境的差异,文学中的"乡绅"呈现多元的样态。新世纪长篇小说对"乡绅"的书写,虽然有道德圣者、民族大义的殉道者、乡村重建的"卡里斯玛"、启蒙失效的"乡村他者"等多种类型,但全然为正面形象。这体现了作家为破解新世纪中国乡村困境,而向传统探掘资源与途径的思考;也通过这些正面"乡绅"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丰富而复杂的乡村生态。正因如此,"乡绅"书写呈现极度理想化与神圣化的倾向。同时一味呼唤前现代社会"乡绅"文化的回归,在价值取向上,有现代性缺失之憾。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对这个问题能否给予科学的回答并付诸实践,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领导作用能否实现,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这个问题的科学阐释。值此党的 80周年诞辰之际,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理解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的水平、开辟党的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是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科学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课程组 《云梦学刊》2008,29(6):107-109
如何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来实现理论思维与语言应用之间的融合.成为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新世纪文艺热点追踪"课程的开设与教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该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以该课程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文艺学课程的教学,并实现学生研究能力与应用能力培养的沟通.该课程的开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8,(1):99-105
新世纪以来,在反思现代性视域中审视改革文学的现代化追求和现代性价值观念,成为改革文学研究的新取向。这一研究取向的出现,既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现实的触动有关,也与反思现代性知识谱系学话语/权力批判等理论方法对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有关。反思改革与改革文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反思与评判应当建立在真正深入历史现场、客观认识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定位中国改革的历程,是有效评价改革文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学知识分子现实战斗精神的复活,出现了一股十分强劲的"新左翼文学"思潮。"新左翼文学"的最为突出的方面,便是以对社会现实的见证与批判为核心的"新左翼精神"。但在同时,历史哲学的匮乏与阙如也成了"新左翼文学"的内在问题。特别是在今天这样的"后革命时代",是否需要和应该建立怎样的历史哲学是我们整个文学界和思想文化界所面临的巨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们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在新世纪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产生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解决的对策又是什么 ?本文试作粗浅的简答。一、“最大挑战”的提出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世人多有说法。为探究问题的真谛 ,我们采取“问卷” ,通过走访和数据推算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 :“失业”问题。首先是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将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即二十一世纪面临最大挑战所涉及的问题 ,诸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民族工业受到严重冲击后的反弹问题、大量职工下岗就业受到限制而面临的失业问题、快速经济发展与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的进程,是中国史学由传统向近代蜕变的过程,其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史学实践上也出现了不少的“偏弊”现象。如何认识与评价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中的利弊得失,当今学术界并未取得共识。由此,也造成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诸多困惑。对近代中国史学“科学化”行程予以回顾与反省,可为21世纪史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史学“科学化”曾为中国史学走出中世纪开辟先路,至今仍是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趋向。21世纪中国史学如何承继“科学化”的传统,摒弃其中的极端因素,构建出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新史学范式,正是当今中国史学亟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底层叙事”的流变与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世纪十年最醒目的文学现象,底层叙事在它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立场得到广泛注目与肯定的同时,其对苦难的过分渲染堆积,以及人物性格简单化、故事结构模式化的倾向也一直受到诟病,这无疑成为底层叙事亟需突破的写作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底层的分层、流动和变异现象受到作家们的重视,成为其书写视域拓展的重要表征。然而从更高的审美追求来看,底层叙事还更多地徘徊或止步于叙述对象与书写形式的变化方面,而并非艺术水准的真正提升。在对底层叙事进行整体性观照的同时,可看到由于消费主义时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和过于贴近生活的书写现象,使得底层叙事缺乏精神资源的支撑,而这种精神资源须从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现代批判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中去寻找,使底层写作的叙事空间和审美品格得以拓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