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有后降后有城,大阜北岸茅草林”,这是歙县南乡流传的一句谚语,其“城”与“林”的读音南乡很押韵。此语说明后降这地方,人类活动大大早于歙县的楚城历史。如今的大阜北岸,是我徽州歙县之重镇,后降又有几人知晓。民谚“高山出青子”,此言不虚。宋成淳年间,有高士在高山建大颠寺(一名玉歧寺)。此寺历经宋元明清,至戚丰后,寺半颓废,光绪四年,僧彗莲募资修筑,阅十年始成。  相似文献   

2.
南宋朱熹作为一代大学问家,与其严谨的治学有着极大关系。他始终强调治学、尤其是考据学,应该“参互考证、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把握义理”,即朱熹的考据学方法。其考据学涉及校勘、考证、辨伪、训诂等。朱熹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沧山源     
  相似文献   

4.
薄荷片推荐: 太湖祖祠是昌溪吴姓宗祠。昌溪吴氏自然也属于“徽州八大姓”之一。而在歙县又有“南吴、北许、东叶、西汪”的说法,这是古代歙县最多的四大姓氏,也是全县人口最多的姓民。昌溪可以说是整个歙县吴姓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范围 本文涉及原徽州地区七县(歙县、休宁、祁门、歙县、石台、绩溪、旌德)二市(屯溪、黄山即太平县)。据1975年统计,全区241个乡(镇)中有110个乡镇为流行区,占45.64%。  相似文献   

6.
歙县近年来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举全县之力建好“三大园区”。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徽州盐商,以歙县为最,考察盐商故里及其家族,对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在梳理歙县盐商故里分布的基础上,对长龄桥郑道同家族、西溪南吴氏、潭渡及竦塘里黄氏、潜口汪氏、江村江氏、许氏与鲍氏等家族情况进行了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8.
朱熹以为万物一体,其本便是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在人为圣贤之心、本心、道心。这种心中立于现实、超越于经验,不可认识,却是事物的决定者。这种超验的、决定事物生存或存在的实体,便是理。天地之心、圣贤之心、本心、道心是理。这个理,儒家称之为仁。仁便是心。穷理传仁之学便是论心传心之学。朱熹之学,如其说是理学,毋宁说是心学。  相似文献   

9.
在朱熹的散文中 ,比较富于文学意味的有三类 :一以写景为主 ,包括游记、亭台记等 ;二以记人为主 ,包括墓志、行状中的片断及记人物言行的短文等 ;三以抒情为主 ,包括序跋、书札等。他的散文写得既平正周详又简练明快 ,是宋代理学家中成就最高的。他的创作实践 ,为我们理解理学家文学提供了很好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经典与诠释——论朱熹的诠释思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中国经学史上 ,朱熹是第一个相对集中地谈论过阅读和诠释的方法论的学者。“理”是他的哲学体系的本体论概念 ,也是其经典诠释的形上依据。经文原义、圣贤原意与读者所悟之意是理解过程中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理解的目标就是这三种意义的整体圆融和谐之“理”。语言解释与心法理解是其诠释的基本方法。朱熹所代表的这种诠释传统 ,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现代的诠释理论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亦是著名文学家,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百年来学界对朱熹理学与其文学每一类别及文学著述的关系基本都有研究,并且不乏重要的见解,但也存在着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有所不足,因而缺乏从总体上打通理学与文学关系的深刻见解。这就要求我们跳出单一的视角和范围,从整个中国学术文、史、哲贯通联系的视域出发,结合时代与历史的发展来系统研究、深入探讨朱熹理学与文学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意义,以推动未来朱子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熹的山水诗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是抒怀言志的方式,也是体道味理的工具。朱熹在山水诗的创作方面,对理学家“重道轻文”的文学思想持较客观的批判继承态度,并努力“以诗人比兴之体,发圣人义理之秘”,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山水诗歌。  相似文献   

13.
南宋中期,吏治腐败,一些有识之士对腐败问题曾特别关注,朱熹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反腐思想及其局限性,对现实社会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4.
黎康 《江西社会科学》2000,19(10):61-64
自然科学是经由范畴、方法乃至价值取向为中介来实现对哲学的影响。朱子之“理”的内在二重性就因自然科学的影响而被凸显与强化,其蕴藏着裂变朱熹理学体系的潜在可能,并成为朱子后学分化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5.
朱熹虽然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却在诸多哲学问题上存在着某些不足。在鬼神观上,他认为鬼神是气,是形而下者;在人性论上,他认为恶来源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便没有了地位;在道气观上,朱熹主张道是体是用。用便是气之流行。道气之间或别或合,不一而定。造成朱熹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理气二元观,即万物不仅有理本,而且还有气本。朱熹强调理气之间的统一性,却忽略了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即理不仅离不开气,而且还是气的某个特殊部分。理便是气,这才是正确的理气观。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黄道周的学术思想宗崇朱熹.本文从黄道周对朱熹道统说质疑和批判的视角,对此提出驳议.黄道周将汉儒纳入道统谱系,否定了朱熹道统说中的真空阶段;通过对理学家人性论的质疑,削弱了宋儒在道统中的地位;通过对“四书”作为“道”之文本载体的质疑,瓦解了朱熹道统说的基础.黄道周主张以“仁”代“心”,从易学角度推算出客观的道统之“统”,坚持以“六经”为道统之“道”的载体,凸显了自家之学在道统中的合理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张慧远 《学术界》2007,(2):134-138
朱熹与禅渊源甚深,本文以《朱子语类》为文本,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朱熹的理禅交融的理论.即"理"的本体论与华严禅;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与禅宗"渐修顿悟"的修习方式;"随事"、"日用"的境界论与禅宗的"不离日用"的解脱观."理禅交融"导致了儒的禅化与禅的儒化.  相似文献   

18.
朱熹"格物致知"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评析,展示其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论朱熹的身心健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考察朱熹身心健康思想形成的原因 ,作者认为朱熹之所以在健康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 ,这与当时儒佛道三教相互融合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同时也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其次 ,作者分析了朱熹身心健康思想的主要内容。作者指出朱熹身心健康思想是以其生死观、性命论为根基的。朱熹在吸纳和总结历史上儒佛道养生思想的基础上 ,形成了一套养生法度 ,他以道德修养作为身心健康的重要门径 ,以为养生重在顺道、持中、主静、宜时。朱熹的养生思想是他心性哲学的逻辑表现 ,也是一种实践的体现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熹与辛弃疾相知甚深,交往甚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交游事迹、思想碰撞、情感体现进行系统的述考,有利于朱、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