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世界上很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总是千方百计,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而设法偷渡进入美国。据资料显示,目前在美的非法移民已超过1100万,他们在美国同普通人一样打工、生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就是美国公民了。实际上,在美国,非法居住与合法居住的最简单的法律辨别方式,就是看有没有持有美国绿卡。  相似文献   

2.
张志诚 《中外书摘》2014,(11):96-97
作为中国留学生,看到的美国仅是非常小的一部分,非常局限的空间与时间约束下,很难说明美国除了学校和走马看花的浮光掠影外,哪些是比较深沉的东西。因此我一再呼吁尽量找机会到美国企业实习工作,参与美国的专业协会与社交,并且多行万里路,到处走动品味,深度了解美国的文化。不要成为看得懂英文、会说英语但是不了解美国文化的另一种文盲。这里列出一些具代表性的美国日常生活的礼仪,随时可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网络征婚记     
我是福建省福清人,好像我们家乡在全国都挺出名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那里出国的人多,尤其是偷渡来美国的人多。我们家乡那个地方,特别是农村,可以说是十户就有九家有人在美国,不管是以正当手续来美国的还是偷渡来美国的,到了美国的人都是大把大把地将美金往回寄,家家盖的都是大房子,给人的感觉好像美国遍地是黄金似的,所以我们那里的男人都想来美国打工,女人都想嫁来美国。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美国对中东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刚刚发生的黎以战争,毋庸置疑美国是支持以色列的。民意测验表明美国牢牢地站在了以色列这一边,因为80%的美国人认为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是正确的,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担心战争可能会伤及到无辜的平民,44%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支持以色列从而解决冲突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炎黄世界》2013,(4):23-25
美国人来广州后的十年间,清朝官吏仍然将美国人和英国人混为一谈,清政府“不屑于了解外国情形的闭目塞听状况,并没有稍为改变”。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关注西方世界的变化。林则徐、魏源、梁廷楫和徐继畲等一批开明、进步的爱国者,出于“以夷制夷”的考虑,开始认识美国。他们特别重视对美国情况的介绍,而且不加掩饰地对美国的长处加以推崇,给予好评。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对美国的认识。其中,徐继畲是他们之中最为推崇美国、推崇美国总统华盛顿的一位。  相似文献   

6.
美国自1945年以来一直就是世界头号大国,美国领导人始终寻求保持这种特殊地位。美国的这种卓越地位抑制了大国间的竞争,赋予美国以塑造地区均势的能力。独占鳌头,或许有些寂寞,但美国人却发现——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美国调整了中东政策,但通过扶持和偏袒以色列来制衡阿拉伯世界的基本原则和控制中东地区的战略意图没有变。结果它既没有造就一个安全而稳定的以色列,也没有有效地控制中东地区,其政策目标与实现手段存在着悖论。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包括美国是一个宗教社会,犹太教一基督新教是美国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准则的基础,决定着美国外交的大方向;犹太教的“教族合一”奠定了美国犹太人支持以色列的基础,而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同一性造就了绝大多数美国国民对以色列的强烈认同;美国犹太人与以色列在美国的院外集团联手左右着美国的中东政策等。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均势外交思想和实践与其地缘特征密切相关。远离欧亚大陆的地缘孤立以及在多条战线上维持支配地位的需要阻碍了美国有效参与欧亚大陆的权力争夺,均势外交成为美国谋求霸权的“法宝”。冷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基础更为脆弱;海湾战争以来的美国中东政策偏离了均势外交的要求,转而寻求武力支配中东地区;伊拉克战争更使美国的战略重心向中东地区倾斜,暴露了美国全球战略的缺陷。美国中东政策的困境在于布什政府对美传统均势外交的背离。不管2008年美国大选结果如何,未来美国中东政策将围绕重启中东均势外交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9.
汪忠 《中外书摘》2008,(8):60-61
Science Explorer是世界第一教育出版集团培生公司的经典教材。本丛书根据美国第一部科学教育的国家标准《美国科学教育标准》,针对21世纪人才培养计划编写,为美国本土五十个州4200所学校及二十多个发达国家普遍使用。主编Padilla博士,美国佐治亚大学教育科学系教授,是美国中学科学教育方面的权威,负责编写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取代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头号强国,原子弹的威力使许多人吓破了胆。随着美国军事和经济力量的迅速增长,逐步成为在华利益最大的宗主国。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为了完全依傍美国,派大批专家、实习生和大学生到美国去留学。与此同时,大批的美国战争剩余物资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08,(32):58-58
美国人有一个观念,他们认为美国是年轻的乐土,好运动和欢乐总是青睐年轻人。然而最近一些研究却发现事实同美国人的这个顽固印象背道而驰,年长美国人可能比年轻人更快乐。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有身份的华人有280万之众,还有35万非法移民,另外还有一些持学生签证、工作签证和探亲签证等其他签证而在美国短暂居住的华人,加起来美国的华人有300多万,占了美国总人口的1%,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这些华人中只有一小部分是跟美国人通婚,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单单联邦警察就超过了80多种,各个州都有自己的州警察,各个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地方警察,美国警察拥有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在美国警察系统中,这么多警察互不隶属,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美国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见证了贸易自由化给美国带来的好处。当美国是自由贸易最大赢家的时候,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自由贸易政策和全球化极尽鼓吹之能事。然而,2008年开始愈演愈烈的美国次贷危机使西方学者对自由资本主义市场表现出极大的怀疑。随着美国经济不断下滑,很多美国学者和精英开始重新评估自由贸易政策,主张控制进口,扩大出口,提高关税和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5.
《中外书摘》2014,(5):17-19
在美国情报史上,陆陆续续地出现了一些告密者,这些人生长在美国,却为美国的敌对国家或者和美国有嫌隙的国家提供情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对美国人有许多先人为主的看法。比如,美国的孩子到了18岁,家长就将他们扫地出门,什么都不管;美国的孩子没大没小,还叫父母的小名,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一晚上读到两个有趣的故事,都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有关一个美国人自封皇帝。美国的历史和现实中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有一样东西是没有的,就是皇帝。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有实行过皇帝制,因而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的皇帝。  相似文献   

18.
后冷战时代核均势下的大国竞争集中在经济较量上,美国误判了新兴大国崛起的本质,未意识到这种挑战是经济上的而非军事上的。美国在全球过度军事干预,与国内经济衰落和金融危机一道,促使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体系急剧走向式微。由于力量衰退,美国被迫实施战略收缩,以大国协作方式维持霸权不坠。中东政策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一个缩影。奥巴马执政后,美国中东政策的可能调整包括:重塑中东均势以减轻战略重负;默认伊朗的中东大国地位,通过接触政策缓和美伊矛盾;接受欧盟、俄罗斯、中国在中东的建设性作用。但美国不会放弃单极霸权宿求,战略收缩只是其权宜之计,因此难以逃脱在全球与中东影响力下降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美国《消费者报告》报道称,非盈利的美国节能经济理事会日前公布了2012年国际节能大国排行榜,中国排名第6,美国排名第9。  相似文献   

20.
经常有人会问:美国人到底是怎样看中国和中国人? 在美国时,经常想念中国;在中国时又想念美国,想念美国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