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义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并不绝对排斥效用价值论胡义成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各国理论界,人们均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仅仅归结为劳动价值论,并由此批判西方的效用价值论。在我国,直至不久以前,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也固守着... 相似文献
2.
胡义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32-37
马恩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 ,“价值”与“生产力”同义。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马恩的价值理论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金海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6-10,25
比较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异同点.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在哲学基础上,前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后者以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指导;(2)在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上,前者是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基础,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后者则是为资产阶级服务;(3)在价值源泉上,前者主张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后者却认为效用或最后效用程度是价值的源泉;(4)在价值度量标准上,前者认为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者认为是边际效用等等.共性方面体现在(1)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大致相同;(2)立足点都是市场经济;(3)在本源上,都属于价值论上的"一元论"等等.同时指出,应当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一元论,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胡义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1-6,14
马恩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其中"价值"与"生产力(率)"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它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价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价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其中包括,第二卷指出,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价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展开,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含纳.此即马克思主义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马恩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价论,它是由抽象劳价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生产力(率)价值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6.
童水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128-130
"一般价值"是马克思否定的概念.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商品的效用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即商品满足人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在理论上不能成立,也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陈旭日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14-19
使用价值应纳入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畴 ,使用价值量和劳动耗费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使用价值不能等同于效用 ,使用价值是客观的 ,并可通过归结为劳动耗费进行间接比较 ,价值的创造与价值量的决定内在地统一于具体劳动 相似文献
8.
陈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3):18-19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它经济学著作中所考察的劳动 ,主要是分工协作的共同劳动即“总体劳动”。科技人员的劳动 ,是“总体劳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是生产劳动 ,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劳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杜雪莲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Z1):65-66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后,受到了以哲逢斯、庞巴维克等人为代表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的剖析,阐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依然是科学的理论,它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10.
胡义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1):15-20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 ,“价值”与“生产力”同义 ;但是 ,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每向“具体”前进一步 ,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 ,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 ,从方法论层面看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 ,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范小西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32-35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的认识 ,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劳动价值论的地位决定的 ,是迎接理论挑战和实践挑战的需要。通过深化对生产劳动、科技劳动和经济管理劳动的认识 ,有利于丰富劳动概念的内涵 ,拓展生产劳动的范围 ,明确科技和经营管理劳动不仅是生产性劳动 ,而且在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 ,它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 ,包括科技和管理在内的脑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要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就要在现实中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区分开来。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具有生产劳动和剥削劳动两重性 ,但一定范围内的剥削是合理的 ,因而也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13.
韩玉军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1-6
在我国,服务业长期被认为是非生产性的,服务劳动因此也就成为非生产性的劳动,而非生产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包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迅速的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举世公认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这有力地推动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因而,创立服务劳动价值论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在简要分析服务经济思想史的基础上,提出要对古典理论框架进行修正,即要消除"两分法"(把人类劳动成果分为商品与服务),把服务纳入古典价值范畴。通过对服务价值的实质进行理论分析,论证了服务劳动过程是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服务劳动创造价值是与价值规律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蔡云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46-50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所以,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应当是开放而不应当是封闭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揭示的是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列宁的垄断价格理论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创造性发展,揭示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行规律。文章认为,随着实践的发展,劳动价值论也要发展,要不断吸收新的理论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对发展了的实践产生新的解释力,也才能对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范小西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36-38
从知识的本质上看 ,知识属于认识范畴 ;从知识的来源上看 ,知识的源泉是劳动 ;从知识的使用和运用上看 ,知识离不开人的劳动 ;从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上看 ,知识只能转移价值 ;从知识与知识性劳动的区别上看 ,是知识性劳动创造价值 ,而不是知识创造价值。因此 ,知识价值论在理论上站不住脚 ,在实践上行不通 ,知识价值论不能代替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6.
新旧世纪交替,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日新月异的科学科技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财富的主要源泉。这种趋势,向传统政治经济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7.
关柏春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14-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是劳动价值的表现形式,它应当以劳动的价值为基础,应当通过竞争过程形成.这样才算揭示了社会主义工资的特殊本质,才算说明了社会主义工资是"和谐工资",进而才能说明和谐社会,相反,用劳动力价值范畴就错解了社会主义工资的本质关系,这样既不能说明"和谐工资",又不能说明和谐社会,反而会诱发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8.
胡义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1-5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在这里,"价值"与"生产力"同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生产力价值论".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简称"劳价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价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价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其中包括第二卷指出的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价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展开,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含纳,此即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从方法论层面看,马、恩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价论,它是由抽象劳价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劳动创造了人,而人是道德的载体和主体,劳动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根源,所以当劳动作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分界出现之时,已经不仅仅是创造了经济价值,而且也创造了道德价值.热爱劳动应当成为人们的"底线道德".当劳动出现异化时,道德的根基会倒塌,道德异化由此产生,因此,爱劳动理应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美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