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胜利  崔云 《学术论坛》2012,35(11):15-19,24
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的指导方法,生产方式多样性、制度"渗透"等是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的原因,所有制形式、市场模式、企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的主要表现,全面梳理并准确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理论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在努力分析马克思对于正义概念的理解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承认资本主义制度是正义的。确实,马克思曾经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正义概念。但是没有在任何一个意义上,马克思确认资本主义制度是正义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把平等的权利看做是判断正义的基础,而在马克思看来,即使权利是平等的,这也并不意味着这种制度就是正义的。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39-43
马克思的公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现实从反面论述了公正社会的特征。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最明显的不公正表现是两极分化和工人失业。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非人性的生活条件"的产物,工人失业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供求规律成全资本专制"的结果,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不公正的根本原因。要建立公正的社会,首先必须废除私有制。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作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之"资本章"的重要篇目,是马克思解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对成熟的典型文献,其中蕴含的分析资本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及其主要原则,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识成果和理解方式.以"从后思索"的逆向思维、"现实解剖"的历史思维与"范畴抽象"的逻辑思维的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毕生的关怀就是资本主义制度运作下的人的处境和命运,这也是我们分析马克思制度伦理思想的主要着眼点:以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为视角,以"从后思索法"为处理原则来考察马克思理论中制度与人的关系问题。它是从制度伦理视角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诊断以及对其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出路。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的8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新的扩展,但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也更全面地受到检视.在人类学领域中,检视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视角是解构"市场"或"市场经济(模式)"的神话,本文简要梳理其主要研究路径和相关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世纪初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崩溃"问题的研究重新复苏,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过程研究与社会结构分析有机结合的分析思路,体现为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由此出发,对崩溃问题进行时空维度的剖析既涉及其生命周期,即崩溃是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生命周期的终结;又涉及圈层结构,即崩溃意味着圈层体系中结构性矛盾突出和资本积累极限的来临.面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引发的诸多全球性问题,必须不断深化资本主义体系机制研究.以时空视角对崩溃问题进行重新解读,有利于科学认识当今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正确研判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8.
刘凯 《兰州学刊》2005,(1):71-73,63
"人"的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与资本主义有着内在的关联性.17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人"才开始作为一个问题凸显出来,在"人"的问题性之中也必然包含着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后结构主义极大地消解了资本主义的主体话语及理性权威,揭示出其意识形态本性."人"的问题终结了,或者,毋宁说"人"的问题性已经转化为关于社会、制度的问题性.在当代语境中,只有从这一问题性出发,才可能找到人在当代所具有的新的存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对指导我们科学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是全面的生态批判,包含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生态批判、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和对资本主义消费的生态批判三个方面。马克思从生产和消费维度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形成了科学而深刻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不是抽象的生态批判思想,而是实践的生态批判思想,即是在实践中产生、随实践发展、解决实践问题的生态批判思想。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的实质,就要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工业、对资本主义农业和对资本主义消费的生态批判三个维度进行实践解读。  相似文献   

10.
何捷一 《江汉论坛》2004,1(11):11-1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理论(简称"同时发生论"),以及他们晚年对俄国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简称"跨越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我国学术界对"同时发生论"和"跨越论"有着众多的研究与论述,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解读.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解读这"两论",说明"同时发生论"和"跨越论"的真正理论内涵,澄清在一些问题上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