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江南租佃制在宋代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包佃制仍取于学田和官田,但在广泛程度、包佃规模等方面均超过宋代。官田佃户普遍拥有兑佃的权利,而民田上也出现了兑佃制。定额地租已成为江南主要的地租形态。  相似文献   

2.
宋代思想家的价格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已进入它的后期。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后,经过五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史称“五代十国”;在此期间,战乱频仍,根本谈不到发展经济,因此没有出现可以称道的经济思想家。公元960年,赵匡胤统一全国,建立宋王朝,史称北宋(公元960——1126年)。后由于受金人武装势力逼迫,赵构迁都临安,直至公元1279年为元所灭,史称南宋。两宋政权共历时三百一十多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虽然经济发展缓慢,但是商品货币关系还是在不断扩展,从而使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突出表现就是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租佃制有分成和定额之分,本文认为由于自身特点的原因,宋代租佃制下,契约主要存在于定额租制下,宋代大部分的分成租制不存在契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宋代商品货币经济的发达,货币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货币对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中下层官僚、军人及城市工商业者影响更大,并进而影响到吏治、军队战斗力及社会的稳定。货币关系的渗透使社会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宋代货币制度的一些消极方面对商品生产的发展有许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在这一时期商品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表现在市场上,就是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多,品种类别日益多样化。本文拟就宋代的商品构成做一初步的考查。  相似文献   

6.
货币流通的假象和本质王希久在商品经济社会,由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本质内容,物化为商品,物化为货币,物化为商品货币之间的交换关系。商品货币所带有的社会关系性质似乎是商品货币自然物质形态所固有的。现象同本质完全相反。于是,货币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7.
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大都市,这些都市既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商业中心.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商业市场,如军市、奴市、关市等.而西汉的"陵市",则是帝陵设邑制度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一种商业市场,是商品货币经济比较发达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封建社会的农业,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恩格斯说:“封建主义的基础是农业”,①马克思也指出:“象在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耕作居于支配地位”。②当农业生产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时,必然会导致更多的农产品转化为商品,从而促使整个社会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对宋代农业发展的分析,试图说明宋代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租佃制经营在封建社会末期中英两国农业经营体制中皆为主要的形态,但因各种缘故,中英两国租佃制经营的内涵和性质却有着极大的差异。明朝的租佃经营在不平等的租佃关系、实物地租、小规模家庭经营结构等因素作用下,成为束缚中国农业经济变革的阻力;而都铎王朝的租佃制经营则在平等的租佃关系、货币地租和较大规模的租地农场制等因素推动下,促使英国农业经济逐步完成了由传统自然经济向近代商品经济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宋代文学的审美特征非常鲜明:1.以俗为美成为一种时代审美取向,雅俗并峙成为文坛的基本格局;2.思虑深沉的阴柔之美取代了唐代文学所创造的才气发扬的宏壮之美。宋代文学审美特征的形成只能从其生长环境──宋代社会去寻求解释。宋代所实施的某些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为文化平民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以俗为美是文化平民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唐代,但其国势却是日渐衰微、积贫积弱的。积贫积弱的国势正是宋代文学尚阴柔之美的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人类历史上,在原始共同体之间,产生偶然交换的时候是没有货币的。就是发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种类增加,商品交换经常化的时候,一种商品的价值,不是只由某一种商品来表现,而是由一系列的商品来表现的时候,也还没有货币。商品的交换,必须发展到有一种商品,在一定的地方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成为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的商品的时候,才算有了货币。但这种货币,  相似文献   

12.
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宋代开始,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经济形态、政治体制、学术思想、文化意识诸方面皆呈现出与宋前社会不同的特点,并为后世所承继.主要体现在封建租佃制代替庄园农奴制;传统的"重本抑末"观念发生明显转化;义理之学代替了汉唐的章句训诂之学;"皇权--士大夫"体制取代"皇权--吏员"体制.  相似文献   

13.
从中唐到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发展一直被"钱荒"困扰。宋代的"钱荒"是历代"钱荒"中最严重的,其产生的原因包括政府赋税政策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铸造铜钱利润低下、铜产量不足、贮藏金属货币;铜钱流失周边各族和海外以及政府的财政支出等。引起宋代"钱荒"的多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货币的需求数额,于是宋朝对铜钱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由于铜钱的供给不平衡,"钱荒"的爆发最终无法规避。但宋朝时期出现的纸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铜钱严重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商业的繁荣兴盛。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者们对于宋代商业的兴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很多关注,对于商人的社会地位也作了很多论述,但对商人的经营活动,尤其是由此而获得的经济收入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负担缺乏关注,因而也影响甚至限制了人们对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认识。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军队从事赢利性经营最为典型、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这种经营活动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军费拮据,增强御敌备边能力,但负面影响在宋代极为突出,导致军中腐败,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宋代军队的赢利性经营与宋廷国策、制度多有关系,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主要生产要素。但劳动力商品化却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我国,劳动力已具备商品化的特征,并将逐步泛化。承认劳动力是商品,对于发展市场经济至关重要。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的依据劳动力在何种条件下成为商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时,曾做了说明,他指出:“货币所有者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一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这里所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进而揭示了“货币是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一般等价物”这一本质。本文是建立在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础上,用经济人理性行为假定来探讨货币形式创新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宋代,由于入仕门径的扩大,官僚机构的重叠等原因,官员数大大增加,成为国家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虽然宋代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都获得极大地发展,但是另外一面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问题,而且宋代一直没有解决三冗问题。因此有关官员人数的研究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的“均输法”和“市场法”汤标中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它不但在宋代的政治活动和思想活动领域中。激起了极大的波澜,而且传播到欧洲,对世界政治、思想有所影响。因此,王安石被列宁誉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反封建斗爭的加剧,我国封建经济制度在两宋三百多年中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许多地区虽然还存在着庄园农奴制,但从全国范围看,占主导地位的已经是封建租佃制了。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最发展的地区,象以太湖为流域中心的两浙路一带,在租佃制中更发展起来了以实物和以貨币为形态的定额地租,更加突出了宋代经济制度的变化。本文打算对貨币地租的问題作一初步探讨,错谬之处請同志们多加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