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拜物教学说是马克思的货币学说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对于货币拜物教学说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及对这一理论的内容和实质进行探讨和研究都是很必要的。 货币拜物教是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间的社会关系,它使得货币显现出一种“魔法妖术”般的神异性质,对于这一现象,马克思以前的人,包括许多经济学家也都“迷惑不解”,只是马克思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分析,才第一次揭示了它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罗尚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
一何谓唯道主义老子学说,由于其开拓性的惊人创造,深奥难识。即使在他那个时代的著名学者,也已感到难以理解。例如《史记》记载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后说:“鸟,吾知其能飞……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庄子·天运》记载: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达——引者注)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亦得道 相似文献
3.
王玄览,俗名晖,玄览是他做道士后的法号。四川绵竹普闰人。生年约武德九年(62年),卒年约神功元年(697年)。他是唐代时四川道教的一位最重要的学者。王玄览的弟子经常向其师询问经教,王玄览一一作答,每有妙义。弟子们各录所得,后经王太霄整理为定本名为《玄珠录》。该书集中反映了王玄览的道教学说。王太霄在《玄珠录序》中,论其书说:呜呼!人而云亡,道焉乎在?非经文翰;千载谁传?苏游《灵验记》虽略陈梗概,太霄以暗乏,不明慈训,有预闻见。寡于深远,谨记诸子私记,分为两卷,并为序传,匙曰《玄珠》,取其明净回流,好道… 相似文献
4.
汇率及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至今已有许多的理论和模型产生。而在汇率决定的长期模型中以购买力平价和货币学说为基本,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固定价格……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对其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基于这样的思路,本文通过对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分析,发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以个体的最优持币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具备了一定的微观基础,但其微观基础是不充分的。新兴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显示了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六年,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他的著名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著作,标志着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理论体系的建立。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上,被称为“凯恩斯的革命”。此后,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又在他的后继者们那里得到了新的补充和发展。这样,就形成了所谓凯恩斯主义。它曾盛行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但自六十年代末开始,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根基。于是,在美国便出现了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学派和以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斯坦(Matin Feldstein)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它们都提出了一些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政策主张。分析上述各派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有助于我们了解凯恩斯主义自产生、发展到走向衰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家族主义学说是晚清修律中礼教派代表人物劳乃宣为反驳杨度的国家主义观念提出的。家族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劳乃宣认为,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象的途径是从家族主义渐进到国家主义。家族主义理论应该得到今天法理学的重视,它不仅对当代中国私法体制的构建和改革具有启发意义,而且能够为我们当代社会民主法制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罗尚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十、德论:知行统一的道理德论,在唯道主义中占极重要的位置。《老子》书中的德论篇(帛书为上篇,今行诸本为下篇)的首段,对德论进行了概要论述:“上德不德(得),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不失德(得),是以无德,”“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摘自38章) 老子首先把他所论的德,赋于特定的意义,把平常的所谓德,作为广义的德而分成 相似文献
9.
10.
乐黛云在《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中谈到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时,认为“1929年至1931年,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主任,新批评家大师瑞恰慈(I.A、Richrads)在清华大学任教,开设了‘比较文学'和‘文学批评'两门课,如果不算鲁迅1911年给许寿裳的信中提到的《比较文章史》,那么,‘比较文学’的名目出现在中国,这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12.
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曾康霖的《资产阶级古典学派货币银行学说》,以简练的笔触、通达的文字,轮廓地勾画出了古典经济学在货币、银行这一学术领域中的成就、贡献及其历史发展线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是我国第一本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货币银行学说的专著,内容丰富,材料翔实,阐述详尽,为古典经济学的货币银行学说史建立了一个体系,从而在我国填补了一个空白。曾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古典经济学的思想观点,该肯定的就肯定,该肯定多少就肯定多少,不作夸大溢美之词。它严格划分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3.
本雅明在后期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批评来表达他的历史哲学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弥赛亚思想在他那里呈现一种独特的结合,也因此导致了不同的解释者彼此激烈的争论.本文认为要理解本雅明的这一思想,必须厘清影响他接近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外在因素和内在根源,分析每一种因素的不同影响.四种外在因素的重叠以及它们影响的双重性,使本雅明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异常复杂.结合他自身的经历和内在思想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本雅明,并且能促进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守仁是生活于明朝中期,致力于正人心、救时事的传统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著名的理学家,他提出的"心说"、"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对当世、后世以及中国文化精神都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最根本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的繁荣福祉,但是,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理论主张:“人工智能体中心论”主张应当使人工智能体符合人类伦理规范,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伦理设计、监管;“关系情境主义”主张人是人工智能伦理的中心而非智能体,人工智能伦理应当是关于“人类善的伦理”;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的“语境主义”则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将生产力、道德、人的自由联系起来,从而从新的高度奠定了人工智能伦理范式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吴中四才子”指明中叶生活在吴中地区的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时下文史界在提及此四人时大都将他们视为整体,有的甚至将他们视为文学社团。这一概念的形成,与《明史》的记载有很大关系。《明史·徐祯卿传》曰:“祯卿少时与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今人在编年谱时大都将“吴中四才子”形成的时间定为“祯卿少时”,即弘治十年(14 97) ,徐祯卿十九岁时。但这并无事实依据。据现存资料,“吴中四才子”的名目在明中叶并未出现。虽然在弘治、正德年间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经常被并提,但未有称“吴中四才子”… 相似文献
17.
晚清财政因军费、外债、偿款等巨额支出,导致财政窘乏,清政府已无力在原有财政范式下,从根本上对财政收入以及财政支出项目进行合理调整,只能增加新的税项,竭力搜刮民脂民膏。在财政支出变态性增加的前提下,财政收入也变态性增加,新的税种不断涌现,杂税名目纷繁。晚清杂税在财政史上是一个繁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货币、货币哲学与货币数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照塞尔语言哲学的一个理论洞识 ,本文把货币归结为在人类经济活动和市场交往中凝汇着人们“集体意向性”的一种制度实在。本文第二部分则从货币总量和实体经济总量的相互关系中进一步反思了货币的本质。尽管在某一时点上一个社会或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和以货币总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所反映的经济总量都是一个确定的数 ,但在现实中 ,离开了货币这个纯数量“标量” ,我们既不能知道货币本身 ,也无法衡量任何总量国民经济指标。由此来判断 ,西美尔的“货币的量就是货币的质”命题为真。最后 ,本文还从货币哲学的角度反思了经济哲学的一般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孟子的教导只能造就霸者,不能造就王者,这是孟子王道学说的悖论之所在。王霸之辨在于君主心术之辨,"王道之成"以君主的"王者之心"为基础,但造就"王者之心"却是一项不可能的事业。孟子与诸侯对话时非常注意修辞,诉诸的根本不是君主的"不忍人之心",而是君主的"利心",试图用"利"或"无敌""王天下"来打动时君。孟子的教导不但不能在现实的君主身上造就"王者之心",而且只会诱导出"霸者之心",这就不免与他的王道理想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