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1世纪.人类音乐已进入潮流叠涌、多元并存的崭新发展时期。在艺术流派纷呈、创作理念更迭、作曲手法翻新、音乐语言层出的今天,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源泉与繁荣途径,依然是学习民族民问音乐。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口号.对于我们的作曲家音乐家来说没有过时;相反,在城市化迅猛拓展的今天.更加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2.
范小青是当代具有独特风格的著名作家。文学界普遍认为她是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家,擅长描写和揭示地域文化氛围中人的精神内核和生存状态,善于从人的历史性展开动态发展的人的生命观照,其写作对于认识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范小青又是一位具有强烈现实品格的作家,在追求独特精神底蕴和审美感受的同时,她从未离开过鲜活的生活现场,始终保持高度关注生活的文学兴奋,很多作品写出了改革开放后的骚动不安与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吕翼中篇小说成就显著,表现为民族志叙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的交汇。以精准扶贫为重心展开的对彝族当代命运的民族志叙述,构成了吕翼中篇小说的重要叙事维度。而对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彝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及对彝族传统文化现代意义的展示,体现出吕翼中篇小说民族志叙述疆域的拓展。吕翼中篇小说同时以彝、汉关系与抗日战争为背景,积极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经济实力在20-30年代实现了迅速恢复与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苏联提供了重要战略契机,苏联模式在东欧的推广、以核武器为重要支撑的军事力量的增强,为苏联赢得了与美国同等的“超级大国”地位。但是由于苏联崛起战略设计存在严重缺陷,实施过程缺乏有效应对与纠错,加之与美国争霸过程中战略目标的日益偏离与逆转,结果,不仅崛起未能成功实现,存续近70年的苏维埃联盟也归于瓦解。新的历史时期,汲取苏联崛起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中国应该在目标、模式等方面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6.
中共十六大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年的战略机遇期,对我国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这次历史难得的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的和平崛起就会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国和平崛起,是否必然包括台湾问题的解决?对此,有学者认为:中国在争取和平崛起中无需自设障碍,将实现与台湾的政治统一作为崛起的衡量标准.而实际上,从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中国和平崛起之间逻辑关系的角度进行辨析,最终可以得出明确结论:解决台湾问题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史铁生的自述,着眼于生理残疾引发的特殊心理,重新对散文《我与地坛》进行梳理分析,可以看到其中不仅仅表达了身残志坚和回报母爱等内容,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一种既希冀心识不灭又困于灵魂挣扎的深层情绪,结合史铁生的全部散文作品,会看到这一情绪是其散文创作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论坛由北京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创办于2004年,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每年举办一次年会,致力于推动全球重大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文明对话与和谐发展,为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贡献。2013年是北京论坛创办十周年,迄今已有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名流政要和知名学者参加了这一学术盛会,北京论坛是目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和王实甫的《西厢记》这两部名著都采用了苦乐相间悲喜交错的结构方式;而其一大起大落、突变性强,其一曲折递进、复杂多变。二者异同的形成与作品主题和中西戏剧审美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知青小说”主题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对中国新时期的“知青小说”,从主题的演变上进行梳理,以此勾勒出它的发展与嬗变轨迹。知青小说主题的演变经过了伤痕、反思、跨越三个阶段,一次比一次向纵深拓展,它显示了一代作家追踪新时期文学思潮的消涨起伏,运用时代所给予的最新眼光,在对这段生活不断咀嚼、品味、解读中,推动知青小说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迟子建是当代文坛上升起的一颗璀璨明星,她的作品以独特的气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她用一种伤怀的笔调,为生活在喧嚣环境中的人们编织出一如北极村、白银那那样的清新人性世界。因而迟子建作品的魅力值得我们去深思、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上半年《短篇小说》发表作品106篇,其中大多数应归于“故事”的文体范畴,余下的那些可称为短篇小说或微型小说的作品中不乏优秀的篇章,它们是:展示成长中的苦难与烦恼的作品,描写爱情、婚恋的作品,写家庭或从家庭的视角写社会相的作品,直击现实社会问题的作品,技巧型作品,传奇型作品。  相似文献   

14.
明清拟话本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明代中后期、明清易代之际和清代前期。各个时期拟话本中出现的贞节烈女形象所体现出的贞节观念也不尽相同,虽然这种变化是有限的,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明代中后期的拟话本中的贞节观走向极致,明清易代之际拟话本的描写重点不在宣扬贞节观上,对于贞节烈女的描写大多一笔带过,而清代前期拟话本中的贞节烈女形象虽然不多,却体现出了向传统回归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典范,自问世以来广受文人喜爱,并由此繁衍出一系列“世说体”小说作品.这类小说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世说体”小说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体例结构分门别类;小说人物基本真实,内容以轶闻琐事、妙言短语为主;小说叙事语言精练形象,言约旨丰.  相似文献   

16.
受明清礼教贞节观的影响,该时期拟话本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烈女形象,依据守贞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传统贞节观下的烈女和变通贞节观下的烈女两种形象,其中传统型烈女形象又可分为夫死殉节型、遇暴即死型等。烈女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贞节观对女子的摧残程度,作为当时社会官方思想、市民心态、女性心理的剪影,烈女形象是贞节观念极端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新移民小说对"存在"这一哲学命题进行了深刻的诠释和思考。"在路上"的空间体验是新移民主体"离散"的身份和存在境域的体认。"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是其并存的两种时间经验,它们分别体现了由规范秩序和价值取向所衍生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建构模式。生活在无所依托的时空范畴中的移民主体通过拒绝外在世界的作用确证自我担当,在当下情境中聆听和选择,让受遮蔽的存在之真敞亮,也扩充和获致了常人所不能得到的对存在意义的质询。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文化的发展使得历史小说创作成为80年代末至整个90年代文学生机勃勃的生长点。从80年代以文化历史小说为主的格局到90年代开放多元的新历史小说、演史类通俗小说,确证了80年代"一体化"的文学格局在90年代向文学多种可能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的商业背景,导致世俗社会对物欲的极大追求,物欲成为话本小说的重要题材。在这些物欲叙事中,作者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命焦虑与终极思考。为了自身的价值实现,为了后代子孙,为了生命的不朽,人们的物欲追求形式及对待物欲的态度各有不同。话本小说展示了世俗社会中物欲追求过程与“心安”,物欲态度与子嗣、成仙、成神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普通民众的生命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周和军 《南都学坛》2010,30(4):53-56
新时期由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具有革新思想的意识流小说作家接受西方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潮和理论主张,在文体样式、艺术技巧上打上了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烙印,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成就,但从思想主题、反映内容上来看,更多地体现出作家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努力。不仅如此,新时期作家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技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整合和改造,凸显出一种"西体中用,以我为主"的民族化的努力。新时期意识流小说从最初的对西方意识流小说艺术技巧的借鉴模仿,发展到后来的对于民族文化心理、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批判和国民劣根性等问题的探寻和思索,体现了新时期作家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