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王惠忠:唐楚州盐城县令王惠忠,字子廉,初、盛唐间盐城县令。其人其事,唐史未载。《太原县志》、《江都县志》、《盐城县志》亦未载,唯见于《故楚州盐城县令太原王公墓志并序》。王惠忠墓志,河南洛阳出土。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其拓片。原件长宽各四十六厘米。又见于福建师范学院编《石刻拓片草目》、北京大学图书馆编《金石草目》。字迹,大多清晰,少数漶漫。全文约略如下:故楚州盐城县令太原王公墓志并序  相似文献   

2.
李白父为任城尉问题李白卒后之五十五年范传正为作《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据李白子伯禽手疏,称李白"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林泉,不求禄仕".五代时刘昫的《唐书·文苑列传》不知何据,称李白"父为任城尉";宋钱易《南部新书》一袭《唐书》,也说李白"父为任城尉".后代的人们大都依范碑而弃《唐书》,认为所谓李白父为任城尉的说法是不可信的.范碑是,《唐书》非,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查《唐书》之虽无实据,却也恐事出有因.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说自己"乃杖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相似文献   

3.
顾炎武提倡"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主张"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在其代表作《日知录》中,既有博赡通贯、详究本原的实事求是的严密考据,也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践履笃实的道德提倡。《日知录》反复推崇"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并对历史和现实中的不忠不孝的行为进行了无情鞭挞。只有充分关注顾炎武"孝悌"思想的研究,才能完整地展现出顾炎武的学术和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成都龚向农先生墓志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生讳道耕,字向农,一字君迪,号悲庵,晚而重听,又称(?)翁。其先浙之会稽人也。家牒承传,蔚为士族。清嘉庆间,有讳贻经者,官长寿典史。厥考祖德,耆德不仕,就养入蜀,会故人黔西李恭勤公世杰总督四川,请参幕府,暂游成都,乐其士风,乃定居焉。祖玉彬,广西平南知县,治行卓异,遂高止足,弃官而归。父藩侯,候选知县,博学开敏,有闻于邦。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建湖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南宋左丞相陆秀夫家谱。据《宋史》记载,陆秀夫字君实,楚州(今淮安)盐城县人,高祖为淮安管勾,遂籍于淮安州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今建湖县建阳镇,因建湖县旧属盐城县治,1940年盐城县建立了民主政权,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于1941年始建今县)。这套家谱为陆秀夫第二十七世后裔、建湖县影剧管理站陆正民同志所收藏。该谱共二十二本。前两本—为《陆忠烈公全书》,为明末盐城人王梦熊编套;另一本为《陆忠烈公全书续编》,是清道光年间盐城人陶性坚、陶式型父子增编。《陆忠烈公全书》简称《全书》,编者搜集整理陆秀夫的生平  相似文献   

6.
明崇祯十五年,襄汾县西中黄村进士张(?)化、张(鱼共)化兄弟为其父承翼八十寿辰所刻之百福百寿两通石阙。碑高212厘米,宽86厘米。碑阳以106种字体分别镌刻‘百福’、‘百寿’,并在每一个福寿字的上眉处又分别刻出字体的名称及出处。竖刻7行,满行15字,字径9厘米。福字碑下部风雨剥蚀,个别字迹殊难辨识,碑末竖刻衔铭题记2列5行,满行54字。崇祯十五年冬封翁张老年父八十寿里欢庆图百寿字以献……进士出身嘉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里言事府前知诰□宝训□实录直起居注左春坊左谕德署司给□事□经□□□□子蒲坂□招贤顿。  相似文献   

7.
秦汉县丞尉设置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水杰 《南都学坛》2006,26(2):14-18
秦汉时期,县丞一般只设一人,但两汉京县为特制,有丞2-3人。县丞在秦及西汉有较强的私臣特性残留,故常称为“令丞”;到东汉,其公官的性质才开始凸显。县尉的设置,除京县外,有两尉、一尉和不设尉三种情形。在秦和西汉时期,有两尉编制的县一般都实设两尉。但东汉即使有二尉编制的县,也往往只实除1人。这种县尉设置的相对随意,是后代县尉权力下降、甚至废置的张本。从行政运作来看,尽管在秦时有县尉不关白县丞而自行署吏的情况,但秦汉时期的大部分情况下,县丞较县尉有着稍大的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8.
李贺(七九○——八一六),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境)人,是唐朝王室的后裔,常自称“宗孙”或“诸王孙”。但他父亲李晋肃,只做过“边上从事”一类小官,家境不很丰裕,成为没落贵族。又因父名晋肃,“晋”字和“进”字同音,为了回避父讳,也不能考进士,失去一举成名的机会。后来大约还是通过荫子制度,敝了“从九品上阶”的小宫——奉礼郎。他郁郁不得志,二十多岁就离开了人间。留下诗作二百多首,受到当时和后世的称赞。  相似文献   

9.
《大隋开府仪同三司龙山公墓志》是三峡地区仅见的墓志铭文 ,记载了奉节一位北周隋朝官员的生平事迹 ,涉及三峡地区社会历史诸多问题。本文对墓主的姓氏、父祖任官、民复巴州地理沿革、所任官爵和身世等重新作了论证 ,并对墓主的历史面目和考察此人物的意义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传略  边贡 ,字庭实 ,号华泉 ,又号野史公 ,山东济南历城县人。生于公元 1476年 ,逝于公元 1532年。明代诗文作家 ,“前七子”重要成员之一。边氏原为江苏淮阴人 ,先祖边朝用因避元末兵乱而逃亡至济南历城 ,遂赘王家 ,改王姓 ,三世后 ,至祖父边宁 ,始复边姓。父亲边节 ,官至山西代州知州 ,为官三年而致仕归。母董氏 ,讳金 ,历城人 ,为永济驿驿丞之女。生二子 :边贡、边赋 ;一女 :刘。边赋、刘皆夭亡。边贡有三子 :边羽、边翼、边习。边羽夭亡。边贡为孝宗弘治九年 (1496)进士 ,少年仕途得志 ,且早富文名 ,风流洒脱 ,不拘小节。入仕三…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东晋王兴之墓志的补充墓志起数句云:“君讳兴之,宇稚陋,琅玡临沂都乡南仁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琅玡王氏云:“王离二子元、威,元避秦乱,迁于琅玡,后徙临沂,四世孙吉字子阳,汉谏大夫,始家皋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云云。北魏《王诵妻元贵妃墓志》首行云:“魏徐州琅玡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通直散骑常侍王诵妻元氏志铭。”又北魏《王绍墓志》亦云:“徐州琅玡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人也。”三处所书琅玡王氏居临沂县乡里之名称,皆与《王兴之墓志》相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虽多舛错,此条确属可信。东晋初南迁,  相似文献   

12.
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  相似文献   

13.
清代江西1 887名进士的县域、姓氏分布都很不均衡。79个县域可聚类为进士巨县、进士大县、进士中县、进士小县,183个姓氏可聚类为进士巨姓、进士大姓、进士中姓、进士小姓。某县域某姓氏进士可聚类为巨姓进士、大姓进士、中姓进士、小姓进士。清代江西进士县域类型与其进士姓氏分布的关系非常密切。进士巨县和进士大县依赖大姓进士和巨姓进士而存在,但又离不开中姓进士和小姓进士的贡献。中姓进士对进士中县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仅有两个进士中县拥有大姓进士。全部进士小县既无大姓进士,也无巨姓进士。大姓进士和巨姓进士主要来自进士大姓和进士巨姓,略少于1/3来自进士中姓和进士小姓,说明这些姓氏的进士在少数县域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恩师萧萐父先生90冥诞的纪念日即将到来,同门诸友相约捐资敬立老师的铜质头胸塑像,并聚会重温老师的教诲,弘扬先生为人为学的精神。近日清理部分书柜与抽屉,无意中找到恩师给我的数封手札与若干字条,睹物伤情,仿佛回到过去的场景,细细品味着老师教育我的细节,眼睛渐渐地湿润起来。兹以小文,略表对恩师知遇之恩的感怀。一、萧老师的尊讳萧老师的尊讳,早年用过竹字头的"箑",书刊上署名用过"箑父"、"箑夫"或"箑甫";中晚年用草字头的"萐",署名用"萐父"或"萐"。无论是竹字头还是草字头,"疌"字部分,他的写法是一竖中间断开,中  相似文献   

15.
<正>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病入膏肓的唐太宗突然下达了一道诏令:贬英国公李积(音同"绩")为叠州都督。李积,原名徐世积,因立下赫赫战功被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单名积。李积平生为人谨慎,善于审时度势,深得唐太宗赏识,这样的人竟然无缘无故被贬去穷山恶水的甘肃叠州任职,实在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6.
《张孃墓志》本世纪初出土于河南洛阳。墓志称张氏为"南阳人",当就郡望而言,其实则为南豫州宣城郡人。张氏出自仕宦之家,后被乱兵掠至北方而没入"杂户"阶层,具体属于"伎作户"。张氏后被舍为"河阴右部民",所谓"河阴右部"并非地理泛指,而是与北魏首都地区"六部尉"之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的各种断代分体文学全集中,<全宋词>的编纂质量是第一流的.但这样一部几百万字的巨编,疏漏、失误也在所难免.文章就其中林淳小传的疏漏及失误予以补正.要点如下:林淳,又字质甫,号定斋,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人,生于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乾道八年进士"之"林淳",别是一人.隆兴元年至孝宗乾道八年(1172)间,曾任潮州潮阳县(今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尉.乾道八年,知宁国府泾县(今属安徽).约孝宗淳熙七年(1180)前后,通判泉州(今属福建).约淳熙十二年(1185)前后,知南剑州(今福建南平一带).有<定斋诗馀>、<林定斋集>(一名<定斋集>).  相似文献   

18.
为人做到一个“正”字,处事突出一个“公”字,心胸保持一个“宽”字,用人务求一个“准”字,管理坚持一个“严”字。  相似文献   

19.
近二年来,我曾在辽宁省的阜新县、北镇县和河北省的平泉县进行短暂的考察.考察的重点是与辽代契丹人有关的文物古迹.所见甚多,颇长知识.这里所记述的,只是其中的点滴而已.一、故太保耶律氏残志残墓志一合,五十年代末出土于辽宁省阜新县大板乡中衙门村北山上.志石原来保存在蒙古族村民舍力加卜处,一九七四年被当地文物部门发现时,已经截断为三块,现在均保存于舍力加卜之女王淑兰家.其中较小的两块在盖房时被砌在门槛之下,有字的一面向下,志文己无法见到;较大的一块被雕凿成猪食槽子.志石系黄沙岩质,宽76.5厘米,厚19厘米,其高度不可知.辽代的墓志多为正方形,此志石亦当如此.  相似文献   

20.
明代大体以嘉靖朝为断限,之前进士的姓名多用二字,至成化年间达到了顶峰,之后渐趋于三字。嘉靖以前进士姓名不仅多用二字,且尤喜带“王”旁的字入名,以取其吉祥富贵之义。《进士登科录》上所载姓名,个别进士也可能日后复姓易名。明代进士有两个以上母亲的占总数的20%-30%,而进士本人娶两个以上妻子的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几至二十几。其中,进士的若干个母亲或妻子同姓氏者占有一定数量,说明当时还存在着同姓或同族的若干个女子嫁给同一个男人的现象。而母亲与妻子同姓氏者所占比例稍大一点,说明这种近亲联姻在当时还是较为常见的。此外,《进士登科录》上所载进士的婚娶情况,统计的很可能仅是正妻,没有包括侧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