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债转股与国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转股是政府最近推出的一项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搞活国企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债转股的主体--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及客体--国企的运行方式深入分析,指出债转股存在一系列风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始终没有摆脱政府行政权力的直接干预。可以说,政府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是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直接推手。中国政府之所以要频繁地、直接地干预股市,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对股市功能定位的错误。中国政府对股市的功能先后定位在为国企融资、为国企解困、实现国有资产资本化等方面。然而,股市有股市的运行规律,不可能一直按政府的意图运行。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一旦股市的运行状况影响到政府对股市的期待时,政府就会动用各种力量来促使股市向着有利于政府意图的方向运行。因此,要从根本上防范中国股市暴涨暴跌,必须使交易功能回归为中国股市最本质的功能,同时将"三公"原则确立为政府管理股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鉴于国企资产与银行信贷资产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在支持国企资产重组中如何维护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一大热门话题。一在国企资产重组中,维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必要性及教训1.从市场经济的法制要求看,维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必要性。信贷资产优...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 (简称国企 )中的大多数之所以长期地陷入因境 ,主要是由整体利益驱动力不足和经济效益及资产原值大量地被寻租活动所侵蚀这两大原因所导致。本文试就如何塑造国企的整体利益驱动力的问题提一些对策性的建议。一、理顺国家各种权力机构特别是政府各职能部门与国企的关系 ,从而落实国企的独立自主权 ,使其成为具有自身利益追求的市场主体 ,是塑造其整体利益驱动力的前提条件(一 )国企与国家的特殊关系国企与国家的关系和其他经济成份的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是有重大区别的 ,这种区别体现了国企与国家关系的特殊性。只有了解这种特殊性 ,…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在实施的"债转股"改革方案是典型的银行-企业重组.通过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间的历史问题,既有利于国企脱困,又有利于银行化解风险.债转股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企业股权的运作.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和运作对于债转股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邢敏 《天府新论》1999,(5):37-39
一、政府在培育国企经营者队伍中的角色现状由于在改革开放以前长达30年之久的计划经济时期,国企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与国企本身的行政级别相对应,国企的领导者也按党政干部对待,改革开放20年来,政府对国企领导者(经营者)的管理制度仍无实质性改变。据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国企经营者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的仍占85%以上。这就直接导致了政府在培育国企经营者队伍中的角色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角色发生错位。这种错位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大的方面:首先,政府对国企经营者的直接行政管理从体制…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资产原值发生腐败性流失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用人不公、用人腐败、国企负责人权力过于集中,对国企负责人的监督和约束失效,在公私交易领域中私企、民企非法交易成本的支出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之后,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国资改革20条",至今已有20个省份提出地方版的国资改革方案,其中最具共同之处就是国企功能性三种分类(竞争性、公共基础性、功能性)。就本轮管资本为主的地方国资深化改革而言,单纯就国资、国企进行功能性分类并由此引申出的相关的改革举措,并没有触及管资本的核心要求,首先应该在分类上采用国企资本属性分类:国家独资类、国家控股类、国家参股类,才可以形成国资与国企共同的度量依据,实现地方国资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的监管转型。  相似文献   

9.
国企改革不仅是对国企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更重要的是对管理国企的体制改革。只有抓住政府管理国企体制改革这个关键 ,才能使国企自主地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企新模式 ,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是国企改革的关键。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国企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有财产的范围应与国家承担的职能相适应,社会和个人有能力从事的行为不应纳入国家职能之列,小政府、大社会是理想的国家模式;国企改制要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在非要害领域,放开民营,推进私有化进程;国企改制中要充分重视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双管齐下,依法行政是对政府参与国企改制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外资引进过程中的外资控股行为,主要是通过收购国企、投资入股和增资扩股这三种方式进行的。其主要特征是第一,外商对国企进行控股收购和压价收购,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外商在投资入股中采用了拖延出资、低价高报等不正当手段来实现控股目的,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第三,外商要求增加注册资本,导致中方股权下降,达到控股目的。凡此种种,均对国有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外资引进中的国有股权管理,实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政府有必要通过政策、法律和行政手段来强化国有股权的管理。宏观上,国有股权的管理应在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政府立法指导下实施。微观上,则表现为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等政府行为的直接介入。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 ,积极推行股份制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我们如何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促进国企 (特别是西部国企 )的资产改革呢 ?一、正确认识国企资产“流失”问题国企在中国 ,多年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西部地区 ,由于历史原因 ,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追踪监测显示 ,截止到 1999年 10月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全部的工业企业 (指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的诸多关注与争论让国企规范问题再一次被放到了聚光灯下。针对此问题,我国虽然展现出力争完善的决心,但目前由法律规范与政治规范组成的国企双重规范模式依旧面临重重困境。在以《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为核心的国企法律规范模式下,相关法律法规过度聚焦公司的商业目的,使得带有公共属性的国企与规则格格不入。在以党内法规为主的国企政治规范模式下,相关规则也因党内法规效力与位阶的不清而引发了诸多问题。对于这些困境,美国对政府公司的规范经验提供了两点启示:第一,国企基于其公共属性应与其他公司分开规范;第二,只要将国企政治规范法律化,政治规范一样能够高效运行。结合这两点启示与我国国情,可将国企法律规范与国企政治规范予以统合并一同纳入《公共企业法》,在考量国企公共属性的基础上来重构目前国企的双重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重组是国企改革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条主线,受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我国国有企业重组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其中,政府偏好及其战略安排在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和主导地位,影响和决定着重组的方向、进程和绩效;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是政府国企重组战略发生改变的更深层次原因;管理者的规模偏好则是影响国有企业重组的重要内生动因。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重组进入新一轮活跃期,为提高重组绩效,应注重国有企业重组战略的顶层设计,遵循分类重组的原则,优先重组资产专用性高、协同效应显著的企业,同时结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将非国有经济纳入国企重组视野,此外,在配置外部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再整合。  相似文献   

15.
建立国企所有权主体机构可以迎刃而解国企所存在的一切问题。文章提出了在国家、国企所有权主体机构、国企三个层次中对国有资产的有限责任和剩余索取权进行层级分解和对称配置的设想 ,并认为这是形成国企竞争原动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261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政府支持、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动态交互机制模型,实证检验了政府支持、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效应。研究显示:政府支持促进了商业模式创新,政府支持对国企商业模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民企,政府支持对高新技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激励效应大于传统企业;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企业创新绩效对政府支持具有激励效应;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提升效应,企业创新绩效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促进效应;政府支持、商业模式创新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交互效应;政府支持和商业模式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应大于传统企业,政府支持和商业模式创新对国企创新绩效的提高效应大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7.
苗德泉 《理论界》2006,(10):230-231
债权转股权,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处置银行不良债务,针对国有重点企业而出台的重要政策。一方面帮助银行最大限度地收回不良贷款,改良银行资产结构;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国企债务负担,帮助企业寻找新契机。应该说,债转股对搞活企业,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整体脱困等方面的作用不可置疑,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这种改革还存在一些弊端,所以债转股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8):71-80
基于我国29个省市1979—2012年数据对金融波动和投资率之间关系以及国企占比对两者关系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表明:金融波动加剧不利于投资,这是因为投资存在不可逆性,投资项目的运行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金融波动性增大会加大投资项目的经营风险,进而导致企业在金融波动加剧时投资意愿下降;国企占比越高,金融波动性与投资率之间越偏向于正相关,这是因为金融波动性变化时,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存在差异,国企由于具有政府隐性担保以及规模优势,受到金融波动的影响较小,国企占比越高,金融波动对投资率的抑制效应越弱。本研究为"金融—实体经济"关系存在性提供了支持,因此,保持金融波动的平稳以及保持一定投资水平均是"稳中求进"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9.
金晓钟  赵岩 《理论界》2000,(2):12-13
党员教育是国企党的建设工作中最直接、最基础的工作。要抓好国企党员教育工作 ,必须对影响国企党员教育工作的难点进行分析 ,才能有效地开展国企党员教育工作。国企党员教育难在哪里 ?从当前情况看 ,直接影响国企党员教育工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企党建工作部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党建部门不再是“热门” ,党建工作难摆正。国企党的建设工作必须抓紧抓好 ,这是党中央多次强调的重要原则。为了落实这些原则 ,中组部对加强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公司制企业中党的建设工作都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在探索搞活国企的方法、途径的过…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财富不平等程度十分严重,收入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而财富基尼系数则高达0.7左右。财富不平等的形成机制错综复杂,从制度因素、政策因素、资产泡沫以及市场机制四个方面对财富不平等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显示:在制度因素方面,私有制经济的发展、价格双轨制、中小国有企业产权私有化改革、住房商品化制度改革、部分政府官员与国企高管利用公共权力设租寻租等制度因素都导致财富向少数群体集聚,扩大了财富不平等;在政策因素方面,政府的资本、东部与城市偏向型政策造成财富向资本所有者、东部以及城市集聚的趋势,扩大了财富不平等;在资产泡沫方面,房地产、股市以及资源泡沫使少数群体利用金融杠杆或政策漏洞完成原始积累,占有巨额财富,扩大了财富不平等;在市场机制方面,金融悖论使资金流向富人,而远离穷人,出现财富分化。为了缩小财富不平等,建议:制度方面,要防止国有资产内部人控制,需加大反腐力度;政策方面,使政府的资本偏向型政策向劳动偏向型政策转变;资产泡沫方面,要防止脱实向虚;市场机制方面,政府需对财富分配进行干预,避免社会财富过分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