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进程中 ,周恩来的民间外交思想与实践 ,作为官方外交的基础和补充 ,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同时 ,这一重大历史问题的解决 ,也是日本民间对华友好人士长时期共同努力的结果 ,其中 ,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所做的贡献尤为引人注目。首先 ,在中日两国关系走到历史“瓶颈”的关键时刻 ,池田大作发表“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为日本朝野指明了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正确方向和基本途径。其次 ,以“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的思想为指导 ,池田大作创建的公明党充当了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的先行者 ,从原则与细则方面 ,与中国方面达成共识 ,为中日邦交正常化清扫了障碍。周恩来和池田大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浙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自古海上交通发达,与日本一衣带水,在中日文化交流研究中,浙江与日本的关系至关重要。中日学者很早就对这一课题有所涉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纵观研究内容,不难发现其研究角度有所局限,部分论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蒋丽华 《社会科学家》2006,(Z1):327-328
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已经很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但是日语学了二三年后,还不能正确地使用日语进行交流的人很多,这是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引起的.本文从数字,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中日文化的差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在日语教学中从初级阶段起就渗透文化知识,把课堂教学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以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日语为目的.  相似文献   

4.
对中日早期文献中出现的犬形象进行分类比较,从而了解中日不同民族对同一母题不同的态度和情感倾向,最终对深切了解中日比较文学、增加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6.
肇始于 16世纪末的西学东渐对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国家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 ,不同国家对此的态度不同 ,又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方面尤以中、日两国最为明显。本文从西学在两国的传播渠道、传播的内容、统治者对之的态度、知识分子对之的态度、不同的结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揭示第一次东西文化大碰撞在两国的不同结局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本文认为 ,从 16世纪末开始 ,两国对西方文化的不同态度 ,导致了两个多世纪以后两国的不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核心是儒家精神.以"内圣外王"思想、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为重要内容的儒家文化精神,作用在文学上,使中国文学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社会性和政治性.日本文化核心是以"神道"为主干和有选择地融会了佛教的宗教精神.根植于宗教文化的日本文学注重情趣,欣赏超然的文学,突出个人表达和内心告白,忽视文学功利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战略互惠关系的框架下,中日两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各自海洋战略的高度,突破性地确立了东海划界前的临时安排,东海资源合作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但是,东海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尚待时日,需要中日双方高度的战略智慧.在这个过程中,中日海洋战略合作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中日公民社会变迁比较:过程、制度与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公民社会与日本20世纪末相类似的突破性发展的契机已经显现,目前最为需要的制度变迁是审批注册制度向备案注册制度的转变。与日本公民社会变迁之前相似,发展型国家也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境,但中国2002年后的一系列超越发展主义的努力是非常利于公民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朝鲜作为日本推进大陆政策的第一步首当其冲,而20世纪初日英同盟条约的缔结及其修订成为日本侵略朝鲜,最终实现其保护国化的主要国际支柱,如何理解日英同盟在日本近代侵略朝鲜过程中的作用是理解近代日本外交的一把钥匙。本文着重从三次同盟条约内容及其交涉过程的角度,并结合现实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来分析日英同盟在近代日本侵略朝鲜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理解日本近代外交的特点,以及冷战以来日美同盟条约内容逐步修订对朝鲜的影响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孟庆仁 《东岳论丛》2000,21(1):14-18
周恩来不仅是最早探索而且是最早找到中国革命道路的中共中央主要的负责人。周恩来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大体上经过了三个时期 :从大革命后期到中共六大是第一个时期 ,六大以后到 1 92 9年 9月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是第二个时期 ,再到六届三中全会是第三个时期。在这三个时期内 ,周恩来对党的队伍的恢复和发展 ,对于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壮大 ,对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 ,都起了主要的作用。在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中 ,周恩来做出了仅次于毛泽东的贡献 ;而在全党实现工作中心从城市向农村的转变中 ,周恩来则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矛盾是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实践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贵的是,周恩来并没有否认这种矛盾的存在,而是大胆的进行了探索。他利用自觉改造的思想改造方式,既解决了知识分子思想上的困惑,又解决了他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付蓓 《学术探索》2012,(11):17-20
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鞠躬尽瘁为人民,用一生践行"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信念。他为改善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殚精竭虑,不仅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而且亲自领导了民族地区民生建设。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概括周恩来的民族地区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14.
走不出的宿命——论周大新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英 《殷都学刊》2007,(3):103-105
在河南作家周大新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客观的、绝对的神秘力量。这种力量暗示着主人公逃脱不掉的悲剧命运。尽管这种神秘的力量给作品增添一抹诡秘的色彩,引人入胜,但是这种神秘力量的本质就是"宿命",因而本文旨在指出这种神秘力量的本质和归属,以及它对作品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在旅欧期间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在反复推求比较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时他还积极与各种反动思潮作斗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周恩来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分析中国革命的动力、对象以及道路问题,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二是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促成了国共旅欧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科学思想体系本身的结构或要素,对周恩来早期307篇著作和《周恩来大辞典》,特别是其中涉及外交问题的一百余篇著作和文献,作了潜心研读,从而感到必须推倒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外交系,帝国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国际间的各国地位应平等,弱小民族的国家要收回主权,中国人要为救国图存和“促进社会去谋人类幸福社会进化”而负责等,是周恩来国防外交思想早期形式与内容的主要之点。  相似文献   

17.
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固然有承"孔孟之教",依《大学》《中庸》等儒家典籍而"说以寄意""默契道妙"之意;然而结合两宋儒释道三教相互融摄的历史背景,通过对他与僧寿涯、黄龙慧南、祖心、佛印了元、东林常总等佛僧交往的相关分析,可以推出,禅僧的点化与启发亦是周敦颐理学思想最终形成必不可缺的,其《太极图说》就是初受之于寿涯禅师,在东林常总佛理启发下最终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电报局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企业,它的创办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电报局创办之初,就鲜明提出以满足军务需要为第一要务。以往学界在论及电报局时,很少关注其在战争中的实际情况。事实上,甲午战争时期,从朝鲜战场到国内战场,中国电报局承担了大量不可或缺的事务,尤其是电报局通过架设随军电报直接参与战斗,为清军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六经"是西周春秋时期教育学生、教化民众之教材。其中,《诗经》言简意赅,大多押韵,便于诵读,可谱曲演唱;赋《诗》言志,是贵族高雅之举,在燕飨聘问、宗庙祭祀之时,参与者常征引《诗经》,传递情感,表达礼义。故将《诗》、礼与乐三者合而为一,使《诗》与乐不仅是行礼之重要环节,也是周礼之组成部分,成为周代礼乐文明的核心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