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学时期是人的一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中学生们的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它是一项全民性的伟大工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战场,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那么我们应如何坚守思想政治课主阵地更好的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呢?  相似文献   

2.
罗生全 《南京社会科学》2023,(10):135-142+151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崇高品质的集中表达,伴随时代发展有了崭新意蕴。就其结构而言,教育家精神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同时也规约着教师个体成长及群体发展的价值追求与行为规范。从其定位来看,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国教育传统和教育精神的时代诠释,也是教师队伍建设规律新认识的时代标注,同时还是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精神旗帜的时代说明,其内涵的价值表征和实践要求,共同形塑了独特的价值谱系。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可从社会与个体双重塑造机制促进教育家精神养成,实现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非均衡教育与中学生心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逐步推广心理教育是当今中学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心理失衡是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所受教育的不均衡性,尤其是身心教育不同方面被关注程度的不均衡,是中学生心理失衡的重要诱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了解中学生心理失衡的成因及危害,发展均衡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4.
文化建构人的价值意识。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日益成为青年成长的主要文化情境。青年价值取向,是青年心理与周围文化世界的有机契合,在青年对大众文化的热情追随和狂热消费中,世俗与低俗共生、回归与沉沦同奏、感性与泛感性交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加强大众文化建设和创新青年价值观教育是提升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教室不仅仅是一个等着师生去上课的地理单元和空间概念,从社会学视角看,教室还是一个师生共同书写生命成长故事、指向学生身心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实践的具有文化品格的交往实践空间和生命叙事场域。基于吉登斯时空秩序理论,教室作为师生生命交往实践与成长的重要时空场域,承载着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价值。构建具有生命温度的教室,是回到教育原点,为师生实现生命价值与美好教育生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体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特点是:政治价值观复杂多元,信仰趋向自由化和多元化,人生价值趋向迷茫、功利思想严重,职业兴趣不明确,而在择偶问题上则较成熟。解决这些问题,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进行教育引导,同时应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分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是一种道德理性精神而并非完全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术语,长期以来一直是以价值观念的形式存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它历经时代嬗变至今仍闪烁着德性灵光。尤其在商潮汹涌、物欲起浪,价值多元的今日,倡扬和确立其价值导向地位正是时代所急需。  相似文献   

8.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当前,如何弘扬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效地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答的重要课题。提取精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内蕴华夏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当前,本着“吸其精华,剔其糟粕”的原则,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以下富有时代价值的主要内容。1.反对外敌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炎黄子孙感受最深,最引以自豪的优良传统。首先,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深深地眷恋、热爱和护卫着养育自己的祖国母亲。每当祖国面临着外侮的紧要关头,人们…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社团的主体是有着各种发展需求的学生群体,社团组织中学生的成长需求主要体现在个体身心发展需要、个体归属需要、个体社会化需要和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等方面。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路径应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机统一起来,搭建学生社团发展的基础保障平台,完善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制度,实行“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机制,创设信任、宽松、和谐的社团组织文化氛围,丰富社团活动内容,拓展社团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既有着广阔的可供开发地带,也富有开发社会国民经济建设新领域的能力。本文试从“对教育的再认识”入手,分析、探讨教育的产业化问题,谈一点初浅的看法。对教育的再认识一、教育的经济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力上的差异的研究报告表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以小学教育程度与中学教育程度相比较:小学教育程度的人,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为43%,而中学教育程度的人,其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力为108%,即是说,一个受过小学教育的人,然后接受…  相似文献   

11.
文化现代性(cultural modernity)是伴随着启蒙时代、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时代产生的一种自觉自为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诉求,它不仅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观,同时也是对现代人的实践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反思的实践活动,达到一种适合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文化需求。如何理解文化现代性,文章从文化现代性的内涵、宏观与微观的存在样态以及价值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杨名 《理论界》2014,(8):34-38
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既有各自的价值前提又具备一致的价值目的,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主要从形象、建设战略的理念定位,建设整体目标与所破解难题以及具体建设项目与所关联产业等方面对二者融合起具体推进作用。这些方面之所以能够推进二者融合,不仅在于其具备融合的价值前提特征,更重要的是它们本身与彼此相互整合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价值前提,这体现出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方面具有先在性价值。这种先在性价值的实质正是主体在生存世界多样性价值空间所创造的不同价值事物相互协调发展的机会——价值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中学时代,是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广泛接受各类知识,开始接触复杂的的社会,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人生观。其对人们自我发展的整个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对广大中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历来是教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教育战线如同其它各条战线一样,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学生的思想也随之产生了新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呈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复杂状况,给教育部门和全社会提出了新问题和新任务。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工作者必须面对现实,对当前中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紧紧把握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脉胳,掌握其在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四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也需要多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承担者,所肩负的责任也是巨大的,大学生需要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种种压力,在求学道路上,人生的规划上会遇到各种荆棘。从多方面客观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以期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5.
一、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现代企业文化 ,一般是指在一个企业内部全体职工共同形成并自愿遵守的一套价值标准、信念、工作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 ,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也这正是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而这些也正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文体活动和企业环境等。企业文化实施“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不少德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班主任感到德育工作越来越难抓,学生越来越难管。不少中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价值”,集体主义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他们只关心个人前途和个人利益,却不考虑他人的前途和利益;只强调别人理解关心自己却不知道理解关心别人,甚至对最关心他们成长的老师和家长都不能理解和关心;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和他人照顾,不要组织纪律,有时还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来;部分中学生贪图享受,讲吃讲穿讲名牌,意志脆弱,爱听恭维话,却批评不得……这种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学德育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成长是一个自主发展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读书、反思与研究等多种方式,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组织管理学和人际关系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在班级组织管理、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群体领导等方面的引领与协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成长,并实现自我超越。班主任只有在读书、反思和研究中不断成长,教育才充满思想与智慧。一、坚持读书,在读书中成长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  相似文献   

18.
西方思潮的冲击是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中体西用、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与"全盘西化"是近现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回应模式,其共同症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今天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建设,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广泛吸收西方、中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从时代出发,综合创新,建立一种既具有中国鲜明特色又对世界具有引领功能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深港文化互动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特区建设 2 0年 ,深圳文化也正是在这一理念建构的大背景下发育、生长的。经济特区的文化意义正日渐凸显 ,本文选取深港文化互动这一现实维度 ,审视其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并特别在全球化语境中对之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20.
高师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高师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在高师教育中的必然性,基础教育变革的需求决定了它的重要性,而高校新生艺术素质滞后和中学艺术师资紧缺带来了公共艺术教育的迫切性和现实性,而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必须以课程化建设为突破口,其理论目标应该是课程设计的科学化,教学训练的规范化和教育特色师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