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张韬  张玉能 《云梦学刊》2006,27(2):89-92
实践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的美学流派,实践概念是其最基本范畴。从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实践概念出发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实践美学的中心研究对象。实践美学所研究和追求的审美关系,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人与自我的三大方面,协调这三大方面,在实践(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之中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人与自我达到和谐,正是实践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努力使我们民族和每个个体的实践达到一定的自由程度,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人与自我建构起审美关系,也就为建构中华民族的和谐社会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季芳 《云梦学刊》2010,31(3):96-99
陈诚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如何中国化——兼评“新实践美学论”》一文中,主要对当前国内实践美学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质疑:一,九十年代以来的新实践美学.盲目套用西方现代理论。“是将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和马克思的实践观混合形成的一种四不像。”二。新实践美学对“实践”层级的划分.将“实践”泛化。“实践的层次划分赋予了人的内在心理和精神意识以实践的功能和实践的向度,事实上是脱离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和实践观,  相似文献   

3.
任华东 《兰州学刊》2010,(4):200-203
文章试图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实践存在论与当下各种美学思想的论争视域中浅论实践存在论美学,认为实践存在论关学从三个方面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即对二元对立研究思维及思路的突破,以“人生境界”搭建现实与审美之间的桥梁,对审美活动中创造性内涵的凸现。  相似文献   

4.
新实践美学在继承马克思“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的物质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从本体论、发生论、认识论、交往论和价值论的角度对实践进行了阐释.从本体论的角度看,以劳动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本原和本源;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实践是人、人类社会和“人的感觉”生成的前提和基础;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实践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的方式、中介和桥梁;从交往论的角度看,实践是人与自然、人反思自身及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手段;从价值论的角度看,实践是人类确证自己的本质、实现自身价值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从当代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中心已经从物质生产劳动转移到科学实践上来这一新社会历史语境下的哲学命题出发,提出了通往"当前实践美学超越自身,完成自身形态的历时态转变"之路.  相似文献   

6.
“实践”是整个马克思哲学、美学和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核心概念.实践是人类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对象化的感性活动,是一个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人的人化)相统一的过程,人类的实践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而进行的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之间关系的感性的、现实的活动.与此相对应,实践也可区分为三大类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话语生产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具有实践本体论意义的活动.从物质生产要过渡到精神生产,就必然地要依靠话语生产这个中介因素.从其本质来看,人类的社会实践(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都应该朝向自由性审美发展,从而建构起审美和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7.
实践美学与审美精神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当代所有反对和否定实践美学的美学观点都异口同声地指责实践美学忽视美和审美精神性;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曲解.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并不忽视美和审美的精神性,而是强调在社会实践之中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所实现的实践的自由.无论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还是话语实践,都是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它们表现为精神性,但是离不开物质性;美和审美的精神性和物质性,在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之中是高度统一而显现为形象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在世纪末的交锋中更多体现为理论核心语词的更新或意义转换,后实践美学并未突破实践美学的命题限定,直面日益发展的社会现实,激烈的争论并未引发思维范式的重大变革。进入新世纪以来,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理论争鸣向思维方式变革深化,对超越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的现代转型的思想吁求显示出双方在理论反省后自觉的思维转换与理论重建。借助辩证思维,以“理解—对话”的方式剖析总结现实美学问题,去除体系化所易产生的理论封闭性现象,是这场美学之争取得建设性成就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实践转向与生态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转向对生态美学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特别巨大,因为生态美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美学.由于实践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而生态美学的产生使美学转向对自然生态美、社会生态美和精神生态美的实践性分析和研究.实践转向使美学由传统的形而上的非实践性美学转向形而下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是对实践美学的新发展,是具有现代性和开放性的实践美学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0.
新实践美学的语言论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实践美学的语言论维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语言观为指导,从语言论角度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研究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关系.首先把语言作为一种实践--话语生产来对待,从话语生产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揭示话语生产的"实践-精神"二重性、中介性,其次,从话语生产的本体论意义上揭示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话语(符号)存在的性质;再次,从话语生产的认识论意义上揭示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话语诠释性质,此外,从话语生产的方法论意义上揭示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话语交往性质.  相似文献   

11.
黎杨全 《云梦学刊》2010,31(3):90-93
最近,以反对实践美学而知名的章辉等学者,在《学习与探索》上刊发了一组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正统”阐释者的姿态.对新实践美学提出了置疑与诘难。认为新实践美学“泛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主张”。那么,新实践美学对实践范畴的诠释、开掘,究竟是“篡改”、“泛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念;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新实践美学——兼与杨春时先生商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站在“新实践美学”的立场 ,认为在何谓实践、何谓超越、何谓生存、何谓审美这些事关美与审美的根本问题上 ,新实践美学既与李泽厚等的实践美学有别 ,又与杨春时等的后实践美学不同。新实践美学坚持“美是人对自身的确证” ,“审美活动是人借助于人化对象而与别人交流情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新实践美学”是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孕育出的一个由多家美学理论组成的美学流派。“新实践美学”在实质内容上并没有超出“旧实践美学”的理论思路和理论范式。“新实践美学”的理论思想具有西方美学在现代性发展行程中出现的诸种缺陷。  相似文献   

14.
评所谓“后实践美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与杨春时《走向后实践美学》等文展开争鸣,指出所谓“后实践美学”(超越美学)根本不能成立。首先,所谓超越美学的本体论基础是不可靠的,它是以生存本体论的唯心主义为其哲学基础;其次,超越美学的认识论(解释学)基础是十分脆弱的,它是在虚妄的生存本体论基础上产生的纯粹主观唯我主义的认识论、由于超越美学从唯心主义的本体论和纯粹主观唯我主义的解释学认识论出发,恶性膨胀了“精神性”和“个体性”,因而背离了实践美学的正确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实践乌托邦批判——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老实践美学把实践作为本体论的范畴,把实践当作自由的活动,以实践来说明审美的性质,实际上构造了一个“实践乌托邦”。实践本来是历史科学的概念,不具有哲学本体论的地位;而且作为异化的、现实的劳动,也不具有自由和超越的性质。因此,不能以实践作为美学的基本范畴,实践不能说明审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运用到以往实践美学所没有来得及涉及的各种问题和相关领域,还表现在对实践美学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和实践美学思想进行重新整理、理解、诠释。新实践美学的这些新发展、新开掘、新研究,本期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中都有鲜明的反映。通过新实践美学的研究,希望可以丰富和活跃中国当代美学,让一个真正的多元共存、繁荣兴旺的美学研究新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张玉能  张弓 《社会科学战线》2021,311(5):151-159
新实践美学坚持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及其话语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在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体系及其话语体系的背景下,意象论美学成为被关注的重点。意象范畴在中国美学思想发展中,源远流长,含义丰富,研究成果丰厚,显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审美意象为中心,建设意象论美学,是建设中国特色当代美学切实可行的路径。意象论美学的美论应该以符号化的意象为美,区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与意象的不同关系;意象论美学的美感论应该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研究审美意象构成中的心理要素及其整体构成;意象论美学的艺术论应该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研究艺术形象的构成,分辨抒情性艺术中的意象(意境)、叙事性艺术中的意象(典型)、论说性艺术中的意象(寓意);意象论美学的美育论应该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研究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培养以及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审美水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的广泛路径,明确美育以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造就自然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运用到以往实践美学所没有来得及涉及的各种问题和相关领域,还表现在对实践美学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和实践美学思想进行重新整理、理解、诠释。新实践美学的这些新发展、新开掘、新研究,本期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中都有鲜明的反映。通过新实践美学的研究,希望可以丰富和活跃中国当代美学,让一个真正的多元共存、繁荣兴旺的美学研究新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刘纲纪的实践美学观以实践本体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自由论为理论核心,以审美反映论为艺术本质,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美学问题域。刘纲纪对中国美学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实践美学观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把美定义为实践对自然的改造所取得的自由,这有着明显的人类中心论特征;况且,用自由的哲学含义去界定审美活动并不合适;至于力图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中规定美的特性,认为美是人类物质实践的产物,又是人的个性才能自由发展的表现等观点,暴露出了刘纲纪美学中存在诸多难以圆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否定本体论出发 ,提出否定主义美学观的三个基本命题 :“美在本体性否定之中”、“美是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美学只能说‘不美’和‘丑’” ,它们分别涉及“美何以成为可能”、“美是什么”以及“如何言说美”等基本美学问题 ;文章进而对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作出否定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