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湟"这一地理概念,大致经历了汉代构建时期、唐代扩展时期和宋代以后复原时期三个阶段。汉代,随着中原王朝疆土西拓,"河湟"表述得以构建,但早期"河湟"内涵并不清晰;唐代,由于"河湟"地区本身战略地位的变化,"河湟"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其内涵更加的抽象化,指代的地域范围也更加的泛化和模糊;宋代以后,随着"河湟"边防地位的下降,其内涵也趋于向本体回归,最终成为今青海、甘肃两省黄河与湟水交汇区域的普遍代称。  相似文献   

2.
“河湟”这一地理概念,大致经历了汉代构建时期、唐代扩展时期和宋代以后复原时期三个阶段。汉代,随着中原王朝疆土西拓,“河湟”表述得以构建,但早期“河湟”内涵并不清晰;唐代,由于“河湟”地区本身战略地位的变化,“河湟”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其内涵更加的抽象化,指代的地域范围也更加的泛化和模糊;宋代以后,随着“河湟”边防地位的下降,其内涵也趋于向本体回归,最终成为今青海、甘肃两省黄河与湟水交汇区域的普遍代称。  相似文献   

3.
元代藏传佛教在河湟地区传播的范围和程度如何史籍记载语焉不详。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以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元代藏传佛教在河湟地区传播的概况,并总结了元代藏传佛教在河湟地区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寿龄为人名是明清河湟地区各民族中流行的独特习俗。这种习俗主要受蒙古族以及西域民族的影响,其中尤以蒙古族的影响更为深刻。在河湟地区,这个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习俗却折射出丰富的历史,它不仅涉及到蒙古族、古代西域民族和女真族等众多民族的风俗,而且还展现了极为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河湟地区的社会及风土人情提供了鲜活的社会档案。  相似文献   

5.
《宋史·吐蕃传》记载唃厮啰政权的宗教是"尊释氏"。由于史料的缺乏,现代研究一般认为唃厮啰政权时期河湟地区的佛教属于藏传佛教的范畴,或者认为受到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影响。笔者不揣浅陋,通过对史料、资料的梳理,比较了吐蕃佛教和汉传佛教在河湟地区的影响,认为宋代河湟地区佛教发展进程中汉传佛教仍然在传播;同时在河湟吐蕃部落中佛教徒使用的语言是藏语,因此可将河湟地区的佛教归为历史上的藏语系佛教。  相似文献   

6.
以回藏贸易为重要内容的河湟地区回族传统商贸,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河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边地藏区的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随着现代通讯和交通的飞速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局势的变化,河湟地区回族传统商贸面临严重挑战。在简要分析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对河湟回族商贸的未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据考证,早在汉代霍去病、赵充国垦殖河湟、屯田戌边时,就将刺绣这种民间艺术带到了河湟地区,深受青海各族人民的喜爱。在青海湟中,汉藏刺绣、互助土族刺绣、同仁吾屯刺绣最为出众。从刺绣在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浓郁的地方色彩与随意性、质朴性等特点折射出青海湟中县的民间刺绣的民族审美意识、单纯质朴的艺术风格,其也深刻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8.
河湟地区是一个开发历史较早的多民族地区。在这一区域除了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外,还有较多浓郁的民间信仰。对整个河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青海地方文献记载的祠庙统计入手,分祈了河湟地区民间信仰的类型、分布、地域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河湟区域在宋夏战争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制夏、拓土的需要,北宋在河湟区域大量修筑堡寨。堡寨成为北宋镇守蕃地和河湟地区发展农、牧、商贸业的重要基地和民族融合、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论述的河湟人 ,是指甘肃南部以临夏 (河州 )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及青海海东一带的居民。全文在叙述中原汉民入迁、开发河湟地区的历史之基础上 ,分析了河湟人的人文性格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
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河湟地区成为我国西北回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回族先民自唐宋时期进入河湟地区至元、明形成民族共同体,直至今日发展成为当地人数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民族特征十分显著。之所以如此,显然与河湟回族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三个方面就发展河湟教育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建构河湟现代教育发展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河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确定对待河湟多元文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3.
明代在河湟洮岷边地设置“西番诸卫”,形成军卫统辖体制。各卫土汉混编、军政兼辖,与地方社会结成密切关系。而伴随卫所建置形成的移民、屯垦及王朝正统文化的推进,促进了河湟洮岷边地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西汉建立之初 ,国势衰弱 ,而其北方的匈奴却很强大 ,并不断对汉朝西北边境侵掠 ,向河西、河湟和西域地区扩张 ,以及汉朝大力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 ,加强西北边防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本文认为 ,在敌强汉弱情况下的和亲政策 ,以及汉朝为发展经济和加强边防建设的政策、措施 ,乃是对付强敌的一种积极的防御政策  相似文献   

15.
"猫鬼神"是青海河湟地区汉、藏、土等民族言之色变的一种邪神。本文从宗教学和民族学视角对其历史流变和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河湟文化的历史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河湟文化的历史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河湟文化的产生有其历史地理的原因;地理环境是形成河湟文化特征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河湟地区独特的地理地形和经济生活环境入手,分析土族及其先民在河湟生存发展的原因,进而阐释了地理环境对土族迁徙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河湟"花儿"是流行于河湟流域的民间小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分析了河湟"花儿"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河湟"花儿"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